•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新春走基层·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石油强音(图)
专家论坛

新春走基层·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石油强音(图)

2024/2/22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奔赴火热一线见证砥砺奋斗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4-02-21]
  编者按:春节期间,中国石油报社继续推动“新春走基层·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石油强音”全媒体主题新闻行动走深走实。多路记者顶风冒雪,奔赴天南地北,记录真情实感,捕捉美好瞬间。他们把镜头对准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甘肃积石山的地震灾区,去看看油品保供情况和加油员的生活状况;他们聚焦石油人“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的责任担当,走进繁忙的广东石化产品码头和漫天沙尘的海外保供现场;他们来到新时代的美丽乡村,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中的石油大爱……石油记者们跨越千山万水,走进火热生产现场,为我们展现一线的别样年味。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去品味石油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奋斗故事。
  振兴》》》
  鱼跃人欢庆丰年

  村民抱着刚刚上岸的大鱼。
  采访地点:辽宁省辽阳市下达河乡大西沟村
  采访时长:2天
  采访里程:66公里
  “小YOU体验官,带你看新鲜!观众朋友们,我们现在在辽宁省辽阳市大西沟村,这里马上就要进行一场冬捕!将在9时58分上鱼……”
  近日,中国石油报社新春走基层采访小分队在辽阳石化定点帮扶村——大西沟村开展直播,带观众沉浸式感受冬捕乐趣,体验乡村之美。该场直播观看量超过15万,并得到新华社客户端的转播,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欢迎。
  这已经是大西沟村连续4年举办冬捕节了。今年东北冰雪旅游大热,冬捕节现场也热闹非凡,年味十足。
  “吉时已到,起渔网喽!”“围观的群众向后撤一撤,别把衣服打湿了!”“祝大家年年有余啦!”
  一阵阵吆喝声中,渔民们不停地拉动着手中的大网。随着渔网逐渐收紧上岸,花鲢、草鱼、鲟鱼……数不清的鱼儿浮出水面,泛起的水珠在阳光下熠熠闪耀,场面十分震撼。鱼尾相互敲击的响声就像喜悦的鼓点,预示着大西沟村又迎来一个丰收年。
  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摄照片和短视频,记录这令人兴奋的画面。来自各地的购买者早早就在鱼塘边占据了有利地形,等待着自己心仪的大鱼上岸。当一条30斤左右的鲢鱼打捞出水时,人群中的惊呼声此起彼伏,“快看,好大的鱼!”“这条鱼我要了!”“我也要!”眼见新鲜的渔获一网网出水,抢购的热潮也一浪高过一浪,过秤、扫码、付款、打包。买鱼时下手要快、嗓门要大、位置要佳,才能拥有绝对的优势。
  鱼塘承包户沈义告诉记者,今年买鱼的人比往年多,冬捕第一天打上来的1万公斤鱼当天全卖了!他承包的鱼塘都是由辽阳石化出资建设的,每年效益十分可观,他和家人也因此过上了好日子!
  这边冬捕如火如荼,那边鱼塘里冬钓者也热情高涨。只见冰面上点缀着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小帐篷,煞是好看,惹人喜爱。
  在帐篷里,来自辽宁鞍山的王先生一家各有分工。王先生正跃跃欲试,打算钓满一桶柳根鱼;妻子在准备包饺子;旁边是正在凿冰玩的孩子。小小的帐篷里满是一家人的欢声笑语。
  区别于户外的冰雪项目,在温度20摄氏度的暖棚中,正盛放着粉色桃花和白色李子花,提前传递着春天的美好。有的大棚里还种植着绿色无污染的草莓、西红柿。农户们自豪地说:“我们村的农作物浇的是汤河水,这里水美鱼肥,种出来的瓜果蔬菜也清甜、香脆,品质杠杠的!”
  从省级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如今,这里的“土特产”已成为大西沟村的金字招牌。在冬捕节现场,村民们热情地推销着欧李罐头、林蛙酒等。其他季节这里还盛产油桃、葡萄、大榛子……村民们一年四季都有进账。
  大西沟村曾经是省级贫困村,2012年时,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村里几乎没有柏油马路。2013年,辽阳石化派出驻村工作队进行定点帮扶,从那以后,村子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有石油人的身影。
  辽阳石化为大西沟村制订了以大棚蔬菜种植、鱼塘养殖垂钓、果园水果采摘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发展规划,以产业帮扶加消费帮扶,带动大西沟村经济发展。辽阳石化规划并援建了60亩鱼塘、200亩大棚、3.8公里柏油马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重建了村委会办公楼,开辟了文化广场……村子越变越美,村民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2017年,大西沟村脱贫成功,并华丽转身,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于金海是辽阳石化派出的驻村干部,现任大西沟村第一书记。驻村3年多来,于金海最大的感触就是,村民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他说:“2023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2万元。未来,大西沟村还要上线智慧农业,让村子的产品销路更广,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记者?金雨婷)
  山中走出致富路

  一起包饺子准备“年夜饭”。
  采访地点: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田坝村
  采访时长:3天
  采访里程:475公里
  群山深处,梧桐林下,一座座黑瓦白墙的黔北民居坐落在乡野田间。这里是中国石油乡村旅游示范项目——贵州习水梧桐山民宿。腊月廿八,田坝村首场“全村年夜饭”即将在这里拉开序幕。
  2018年,梧桐山乡村旅游帮扶示范项目启动,并于2020年正式开门迎客。作为乡村振兴“新引擎”,梧桐山民宿为当地带来了什么?这个春节,记者来到田坝村,与村民共同感受村里的新变化。
  “你们北方的饺子和我们这里的不一样!”梧桐山民宿的前台服务员何水丽拿起记者包的饺子说。去年10月来梧桐山上班后,她见识到不少新人新事。
  何水丽的母亲患有慢性病,父亲常年外出打工,作为家里的大女儿,何水丽初中毕业便在家照顾母亲和弟弟。在这里的工作让她在兼顾家庭的同时开阔了眼界。
  “上班之后像换了个人一样,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村里人向记者这样介绍何水丽。如今,这个腼腆的村里姑娘变成了落落大方的前台客服。她还计划在工作的同时自学网课,为高专考试做准备。
  “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我要特别感谢中国石油把梧桐山在田坝村建设起来。祝梧桐山项目越办越好!”开席前,村支书帅成贵向贵州销售平原加油站经理、驻村第一书记李小江送上了新年祝福。
  李小江告诉记者,民宿名字的灵感源于“凤栖梧桐”的传说,意在“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通过民宿让村子走上致富路。
  这棵“梧桐树”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截至2023年底,梧桐山民宿项目安排村民就业40余人,平均每人每年增收3万元。今年新建的游客接待中心开业后,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长。
  民宿的万能工项小林向记者展示了自家的熏腊肉。在民宿上班时,他发现许多游客喜欢原生态绿色食品,经常买些村民家的鸡鸭带回去。发现商机后,他在山上养了几十只土鸡。“现在我们养的鸡都不够卖了。”项小林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下一步,他打算再养些鸭子和鹅。
  干花椒、菜籽油、黑猪肉……今年,这些丰富了村民餐桌的土特产也将走进梧桐山农特产品店,从这里走出深山,为田坝村带来增收新希望。(记者?尉赵阳)
  欢聚》》》
  不一样的团圆年

  看到老婆孩子,陈建强高兴得合不拢嘴。
  采访地点: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塔中镇
  采访时长:4天
  采访里程:350公里
  今年春节,对于陈建强来说,是他10年来过得最开心的一个春节。前不久,妻子带着2个女儿,跨越3000多公里来到新疆塔中“反探亲”,那些天陈建强走路都带着风。
  “去年队里的活多,我没啥时间休假照顾家里和孩子。现在她们到沙漠里陪我过年,我既不耽误工作,还能好好陪一陪她们。感谢队领导对我们这些远道员工的关心和爱护。”陈建强难掩激动地说。
  作为渤海钻探井下作业公司D15552队的员工,陈建强早已成长为队里的骨干。从场地工、副司钻到现在的司钻,他的成长速度与他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是分不开的。
  伍琼是陈建强的爱人,是四川武胜的一名普通农民。她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丈夫的工作环境。尽管从电视上、手机视频里多少了解了石油人的一些情况,但这些天朝夕相处下来,她真切感受到了丈夫的不容易。
  “我一个人在老家,要照顾公婆、抚养孩子,还要忙着地里的农活。建强这边啥也指望不上。有的时候我还真的挺怨他的。现在,每天看着他早出晚归的,一回驻地不是一身油泥就是蓬头垢面的,真的有些心疼他。”说到这,伍琼的眼里泛起了泪花。
  陈建强有2个女儿,大女儿14岁,正在上初二,小女儿刚满3岁。父母健康平安、孩子乖巧听话,这让已到不惑之年的他感到很知足。塔克拉玛干沙漠环境艰苦、条件恶劣,工作的劳累并没有让他感到什么压力;离家远,不能尽到做儿子、父亲和丈夫的义务,却是他心里最愧疚的。
  新疆和老家有近2个小时的时差。他早上起来上班的时候,老家的父母已去地里干活;等他忙完一天的工作返回驻地,家人多已睡觉。和家人的联系和沟通只能靠给妻子的短信留言。“我媳妇在老家任劳任怨地伺候一家老小,也让我在这么远的地方安心不少。她是我们家的‘大功臣’!”陈建强对伍琼的夸赞,表达了更多漂泊在外的石油人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这2天陈建强还遇到了一件“喜事”。塔里木油田电视台记者对他和他的家人进行了专访,春节期间就可以从电视上、手机里看到他们一家人的身影。“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上过电视。能让老家人看到我,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石油人的故事,想想我就觉得特光荣。”这是他的“小确幸”,也是石油人朴实无华的真实写照。(特约记者?吴菊香)
  “郁金香”里过新年
  采访地点: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奇姆肯特炼厂
  采访时长:2天
  采访里程:686公里
  “进入厂区须佩戴工装工帽,防止静电……祝新年快乐!”正月初四,记者按照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炼油公司的规定,进行入厂HSE培训时,安全员沙赫用汉语送上的新年祝福让人心里暖暖的。
  沙赫曾在中国南京理工大学留学,已在奇姆肯特炼厂工作了4年多。包括他在内的很多哈方员工都知道,2月10日是中国新年。他们温暖地给中国同事送上祝福“斯诺维果达姆(俄语‘新年快乐’)”。
  今年春节,除了年度生产经营成绩喜人,让奇姆肯特炼厂中方员工倍感快乐的是,年前住进了新“家”——“中油郁金香公寓”。
  炼厂22名中方员工中有17名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全力保障生产安全平稳。为在春节前给大家改善居住条件,项目公司加快申请、改造、装修宿舍楼的进度,使宿舍楼提前具备了入住条件。
  春节之前,大家工作繁忙,不能统一时间搬家。公司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排好搬家表,有序乔迁,保证工作、搬家两不误。炼厂技术部副经理李兆军第一个搬进新居。他激动地说:“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之前更好了!搬进新宿舍,感觉就是爽!”
  搬完家,需要给新居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公司组织有奖征“名”。中油郁金香、新丝路、丝绸之路、炼油之家……人人踊跃取名。20多个名字很快就集中起来。经过投票,“中油郁金香”得票最高。这个名字的作者孟宇琦是90后员工,他激动地说:“郁金香是哈萨克斯坦国花,奇姆肯特被誉为郁金香之乡,这个名字有地域特色,也具有文化意味。”“我们准备给新居制作一个门牌。”炼厂综合管理部经理兴奋地说。
  看着大伙搬进了新居,炼厂副总经理王为然欣慰地说:“受生活条件所限,以前过节相对简单。现在搬进了新居,我们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让大家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除夕当天,大家抓紧时间,尽早完成了工作,下午回到公寓,组织新年庆祝活动。王为然说:“海外过年氛围比不上国内那么浓厚,但我们也得有仪式感,传承、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回到公寓,大家脱下了灰色工服,换上喜庆的节日服装,并用红红的灯笼、“福”字和中国结装饰公寓,准备晚上联欢活动要用的道具、设备,和厨师们一起包饺子,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在装修一新的公寓院子里,大家一个个喜笑颜开。包饺子、吃年夜饭,联欢活动上唱歌、做游戏、放烟花,与家人通话送上祝福……除夕夜,“中油郁金香公寓”充满欢声笑语。(记者?李春辉?李小松?通讯员?刘岩)
  坚守》》》
  井井必到不“打烊”
  采访地点:大港油田采油三厂作业一区
  采访时长:1天半
  采访里程:20公里
  大年初一,爆竹声中辞旧岁,阖家团圆迎新春。在大港油田采油三厂作业一区各生产现场,干部员工依然坚守岗位,生产设备运转如常。春节期间,这里的油气生产不“打烊”。
  一早在家吃完素饺子,首席技师、集团公司技能专家赵常明就赶到岗位值守。这是他在岗位上度过的第15个春节。换好工装后,他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熟练地打开电脑,认真浏览每口油井的示功图、压力和参数,第一时间对变化井的数据进行分析、核实并及时“诊治”。
  在赵常明心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枣34区块的几口新井。因为油井“脾气秉性”还没摸透,生产数据还在不断变化。
  春节前夕,他和站长张呈峰为解决新区块降低系统回压的生产难题,7天7夜盯在现场、比对参数、筛查温度,终于找到了因串井系统回油温度低、加入流动改进剂后效果不理想问题的症结。他们尝试着将自25-28井的单井掺水加热棒调整到系统掺水上,使系统回油升温16摄氏度,降低回油系统压力0.9兆帕。
  仔细核对新井数据后,赵常明发现油井运行顺畅,悬着的心终于放到了肚子里,紧皱的眉头舒展了不少。
  作业一区生产区域周边是农村,新年期间,鞭炮声此起彼伏。烟花爆竹对于油田生产来说是火灾风险点,如果掉落到罐区、泵房等区域,后果不堪设想。赵常明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接连进行了2次无死角排查,确认无风险后才放心离开。
  认识赵常明的人都知道他过年有两个习惯,一个是坚持大年初一早上吃素饺子,另一个就是春节值岗“井井必到”,最偏远的井也不放过。在他眼里,每口井都是自己的“孩子”。
  下午2时20分,赵常明出现在了枣34井区自23-38-2井拉油现场。他拿出记录本,记录下最新的产量数据,并作出一周的产量对比分析。在斜阳的映衬下,他那伫立在寒风里的身影愈发伟岸……(记者?张敬潇?通讯员?胡瑶)
  站好春节这班岗

  王巍英通过声音判断管线是否异常。
  采访地点: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兴原乡
  采访时长:2天
  采访里程:68公里
  2月9日,农历大年三十,城市的街道上已经少有行人。下午5时,王巍英悄悄关上家门,踏上去往单位的路。今夜的家人团聚,她又一次习惯性地缺席了。
  今年55岁的王巍英是吉林油田储运销售公司输气一队的队长,也是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作为吉林油田天然气保供战线上唯一的女队长,她管理的队伍承担着松原市全市工业、民用燃气供应任务。“春节是保供的重点时段,我们的工作关系着几万户家庭的年夜饭。”王巍英说。
  走进站内,换上工装,王巍英来到监控室。“输气压力怎么样?管线有没有冻堵?设备有没有异常?”连珠炮似的询问后,王巍英迅速掌握了站内的情况。
  晚上7时,王巍英开始了站内的常规巡视。在一线工作了37年,她练就了“火眼金睛”和“顺风耳”,通过声音就可以判断管线和设备是否异常。第一轮巡查后,王巍英接到了家人的拜年视频。“家里人知道12点前后我一定在巡查,不会接电话的,所以总是提前打电话。”
  零点的钟声即将敲响,城市里爆竹声密集起来,烟花在天空中绚丽绽放。王巍英无暇欣赏夜空的美丽,开始新一轮的巡查。“天然气易燃易爆,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对于烟花爆竹都很敏感,必须保证输气站方圆百米内没有明火。”这期间她和同事要在站内反复巡查几个小时,直到鞭炮声消失。
  门里门外,家人与工作,都是牵挂。王巍英说,这是她在岗位上的最后一个除夕夜,她格外珍惜。她说:“我们输气一队就是天然气保供战线的‘守岁人’,是城市运转背后的红色力量。”(记者?陈文超?通讯员?刘维宇?曹昕)
  沙漠小站“守岁人”

  2人一班24小时不间断巡检。
  采访地点: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境内
  采访时长:2天
  采访里程:160公里
  鹿场1井是塔里木油田距离生活区最远的一口试采井,四周被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紧紧环抱。春节期间,王俊华、唐敏、吴卫东、王占军4人每天分2班,24小时不间断巡检,确保每天能有3辆车的原油外运。
  腊月廿九晚上8时,他们4人开始白班和夜班的交接工作。“要过年了,现在气压不稳定,井上35个必巡点要精细检查。”白班王俊华交代完后,走进只能容纳3人的厨房,准备晚餐。
  王俊华一边把早就备好的拉面下进锅,一边对记者说:“今晚我们吃个炒面,晚上干起活来带劲。”
  轮换休息时,王俊华打开手机,翻阅着一篇《“夫妻巡检员”不一样的团圆年》的新闻。“这是去年我和老婆在井上值守时,媒体刊发的报道。”王俊华分享着自己的快乐,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年老婆回家跟儿子一起去见儿媳妇了,这也是我的最大心愿。”
  54岁的王占军有着大哥的形象。他在晚饭后休息片刻,组织大家又学了一遍冬季安全生产的相关内容。随后,大家分头开始自己的工作。
  夜班值守是重复枯燥、单调琐碎的,但对于吴卫东、唐敏来说,每2小时一次、每次十几分钟的巡检总是忙忙碌碌。在一轮又一轮的巡护中,他们穿梭于井场默默地付出,换来一滴滴原油的平稳采出。
  夜已深,记者站在板房前向井场遥望。除了2盏照明灯,四周都被无尽的黑夜笼罩。采油树旁注气车辆的隆隆声环绕着井场,让一切显得寥廓而幽深。
  2时、4时……从交接班开始,唐敏和吴卫东已带着硫化氢检测仪,背着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进场巡检5次,走了上万步。凌晨5时,刚巡检回来的他们发现,井口液压在注气的作用下开始上升。
  “赶快调节阀门泄压……”唐敏话还没说完,吴卫东就背起刚放下的正压呼吸器冲向井场。
  一番折腾还没完,一辆拉油车碾压石子路的声音又传来。他俩急匆匆地跑出去,忙碌在这浓浓的晨色中……
  “受点冻、吃点苦不算啥,多装一车油,吃饭特别香。”唐敏说,“能在这个不眠之夜干得充实,咱对得起肩上的这份责任。”
  今年,是鹿场1井最后一个值守年。过完年,这口井将以数智化转型为契机,改为区域集中监控单井无人值守。(记者?苏华?通讯员?周建国)
  看好油站这个“家”
  采访地点:辽宁销售鸡冠山加油站
  采访时长:1天
  采访里程:98公里
  “春节站里照常营业,您要加油,随时都可以来!”除夕早上7时,辽宁销售辽阳分公司鸡冠山加油站的站经理叶鹏一边付油,一边和加油站所在村子的村主任聊天;他已经退休的妻子王辉正在厨房准备着年夜饭。
  2020年,叶鹏接任鸡冠山站经理。由于站的位置偏远,所以叶鹏很少回家。他的妻子王辉为了更好地照顾丈夫,主动申请调到鸡冠山加油站帮助丈夫,成就了辽阳分公司唯一的夫妻站。一站两人,三餐四季,加油站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家”。2022年,妻子王辉退休了,公司又派来一位新的加油员。虽然从岗位上退下去了,王辉的心却和丈夫老叶一起留在了站里。退休在家的她总是往站里跑,嘴上说是在家待不住,其实是去给老叶送她亲手做的饭菜。今年过年,她直接把大包小包的菜置办到了加油站的食堂里。
  有一段时间,鸡冠山加油站的加油机、电器经常出现小问题。为了不给公司添麻烦,老叶主动学习加油机、电器维修知识,一般小问题他都能够自行解决。此外,他坚持每天一小检、每周一大检,确保加油站各项设备能够正常运转。
  因为地理位置问题,山路车辆少,路况差,冬天更是容易出现事故。除夕一大早,一位男士急急忙忙地跑进营业室求助。由于路面太滑,他转弯时控制不住,撞到了隔离带。了解情况后,老叶马上赶到事故地点,帮忙联系车辆救援。好在伤员伤势不重,治疗也很及时。像这样乐于助人的事,老叶经常做。周边村里的年轻人大都进城打工了,剩下的多是留守老人,老叶对于这些大爷大妈们来说就算是“年轻人”,有急事找“小叶”已经成了村里的“潜规则”。“小叶”也总是尽心尽力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由于加油站地理位置偏僻,人烟稀少,附近多为农田,周边唯一的工业——西钢矿业也有15公里远。叶鹏为了提升销量,外出奔走不停歇,春耕秋收送油下田不含糊。除夕当天中午,西钢矿业的车队经理打来电话:“叶经理,我们这里2辆挖掘机没有油了,能不能给我们送一些油来?”接到电话后,老叶午饭都没吃就立刻出发,开着借来的小货车拉着铁桶往返了2次,终于完成了“送油任务”。车队经理激动地拉着老叶的手说:“太感谢你了,你真是我的救星啊!”老叶摆摆手笑着说:“这有什么,都是我应该做的。提前给您和矿上的弟兄拜年啦。”
  下午3时,老叶回到站里,妻子急忙张罗给老叶热饭,一边往厨房走一边还不忘回头唠叨:“让你走时带块糕点,你就着急送油,胃病犯了我可不管你”。
  下午5时,天色渐黑,另一名加油员已经下班了。趁着不忙的时候,夫妻俩又把站里站外打扫了一遍,还在站里贴起了窗花、春联,小小的加油站也有了浓浓的年味。
  除夕夜,两人通过视频给亲朋好友拜年,这已经是他们在加油站度过的第4个春节了。一年又一年,他们以最平凡的样子成就着不平凡,迎接着一个又一个希望的春天!(通讯员?陶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