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培育匠人群体要先构建“三大机制”
专家论坛

培育匠人群体要先构建“三大机制”

2018/3/21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018-03-20]
  “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续三年提到工匠精神。三年来,工匠精神始终与质量相联系,今年更是上升到品质革命的高度,但究竟如何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匠人群体?
  对于走向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中国来说,各行各业的工匠人才数量仍然显得捉襟见肘。一组数字可以印证,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仅占产业工人队伍的6%,而在日本和德国,这个数字已经达到40%和50%。想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培育匠人群体是当务之急,如何从文化机制入手让弘扬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的新价值观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
  纪录片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中“高精尖”技术引领时代的大国风采感染了亿万观众。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李守镇便是其中之一,他认为: “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是我国工业制造‘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应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成为时代主旋律。”
  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大庆油田公司第四采油厂采油地质工孙雨飞发现,近几年技术工人的求人倍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的水平,且年龄基本分布在40岁以上。“打造更多大国工匠,要先解决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和断档问题。”她说。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周桐宇认为:“应因势利导,抓住契机,在全国上下掀起技能竞技的热潮,抓紧培育大国工匠精神。”全国人大代表、道依茨一汽(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高级技工鹿新弟提到:“无论是科研人才、高技能人才,还是农村实用性人才,我们都要认真考虑,如果想振兴本地经济,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应该是平等的,是一碗水端平的。
  为何高技能人才仍然如此短缺?对此,代表委员们认为,大国工匠的培育需要诞生和成长的土壤,更需要配套的法律、制度、待遇等一系列政策机制。全国人大代表、大庆石化公司总经理康志军认为,培育高技能人才必须以石油精神学习为先导,以工匠精神涵养为目标,注重用思想教育为高技能人才成长培根铸魂。在此基础上,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健全相关配套机制,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促进优秀技能人才早日脱颖而出。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油田公司新木采油厂采油一队采油班长李彩云呼吁:“要让更多人乐意当工人、做工匠,需要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孙雨飞提到“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偏低,各项待遇保障比较弱,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来自各行各业的基层技术人才代表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全国人大代表、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机床性能实验室钳工田浩荣认为应强化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奖励扶持力度,让他们得到与其贡献相适应的经济激励,使他们有充分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全国人大代表、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配厂调检一车间“王涛班”班长王建清呼吁:“通过待遇、制度等人才机制改革,让更多人愿意当蓝领,立志做工匠。”
  工匠精神的匠心代表着品质,也代表着传承。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培养一支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要有工匠精神的感召和指引,要有“大国工匠”前辈的“授人以渔”,更要有完善的传承机制护航。
  “国家需要的是技能人才队伍的进步,有能力就多承担一点。我们车工是传统产业,但更能体现出工匠精神的传承,要带动更多青年技术人才成为工匠,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贡献自己的力量。”全国人大代表、锦西石化公司技工王尚典说。“企业应鼓励高技能人才多深入班组,与基层多沟通、多调研,依靠他们的技能和经验帮助基层找问题,统一和优化操作。”全国人大代表、锦州石化加氢裂化车间班长高颖明说。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宿州供电公司许启金认为,传承机制的重点在于培养技能人才的环境和条件,“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职业院校技能教育的资源要优化,培训机制要跟上。同时,要提高职业院校社会认同感,这样才能有更多的青年愿意就读职业院校。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认为只有通过对产业工人的技能培训,使其具有高技能后,才能实现工业化对整个行业的推进。
  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匠人群体,要从文化机制、政策机制和传承机制入手,方能真正建立起弘扬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文化和社会氛围,助力这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