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转型新蓝图 打造能源“共赢链”(图)
2024/12/11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024-12-10]编者按: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日趋严峻,世界能源格局深刻变革,对国际能源市场和供应链稳定带来较大冲击。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增强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1月27日,第二届链博会清洁能源主题活动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办。与会嘉宾围绕清洁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敬请关注。
出郭乘初霁,高台列绮筵。11月27日,在万众瞩目的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期间,各国清洁能源链企业家齐聚清洁能源主题活动,以“推进能源转型,共谋零碳繁荣”为主题,共商清洁能源领域技术创新、国际合作、能源转型发展大计,共同发布《共绘能源低碳转型新画卷——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清洁能源链参展企业联合倡议》(简称《倡议》)。实现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协调发展,加快清洁能源技术创新与落地,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推动完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立足能源安全
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互补
推进能源转型和供应链脱碳,安全保供是根本前提。
当前,全球能源发展环境发生深刻转变,能源安全事件多发频发,异常气候与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综合性能源危机,令能源安全重新回到公众视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能源转型必须要坚持以安全稳定供给为首要原则,立足自身能源资源和发展需求,有序推进新能源可靠替代,实现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协同互补、深度融合,构建适应大规模清洁能源发展的产供销多元化综合保障体系。
“立足于保障能源安全和能源生产供应链安全,构建多元清洁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是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路径。”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鲁俊岭在会议致辞时表示。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嘱托,锚定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两个目标,发挥能源保供“顶梁柱”“压舱石”作用,是能源企业的使命和责任。面对这一时代命题,参会代表一致认为,加快传统能源产业链和新能源产业链融合协同发展是关键。
中国石油集团总经理侯启军强调:“要着力打造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全面融合发展的‘低碳能源生态圈’。”中国石油着力提升油气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积极优化油气结构,目前已形成国内原油产量、国内天然气产量、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三个一亿吨”格局并不断巩固发展。
能源转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嵩指出,目前来看,单纯依靠新能源还满足不了能源安全的需求。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协同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要不断探索煤制天然气等多种能源供给,为提升能源保供能力提供支撑。
坚持创新引领
以技术交流强化科研成果应用推广
推进能源转型和供应链脱碳,科技创新是最核心的驱动力。
在本次活动中,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于健龙指出,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传统技术、工艺、设备将发生颠覆性变革,产业链供应链脱碳化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倡议》呼吁,要持续加大绿色科技的研发投入力度,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广应用,深化合作攻关、技术交流与成果分享,共同打造能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在于科技创新,特点在于点“绿”成“新”,关键在于成果落地。在第二届链博会上,一众企业纷纷将新质生产力作为展示的核心内容,分享清洁能源链企业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生物质材料、风光水氢等新型清洁能源技术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和实践案例,指出了一条更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中国特色的清洁能源发展之路。
据了解,中国石油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突破,新能源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有望提前实现清洁替代的战略目标。由中国石油牵头组建的CCUS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聚焦CCUS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加快CCUS的市场化、商业化步伐。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永林指出,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石化在生物质气化技术方面加大了科研创新力度,有望实现快速突破。韩嵩则表示,华润将进一步发展完善生物质天然气、生物质甲醇产业,包括绿电制氢氨醇产业链,为转型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除此之外,数智技术赋能产业链供应链也是众多企业的探索方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季明彬提出:“要构建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通过供应链来引导上下游能源产业链的创新和绿色转型。”
提升治理水平
以开放合作深化全产业链互联互通
推进能源转型和供应链脱碳,治理现代化是重要保障。
链博会是各国企业表达合作需求与愿望的窗口。唯有坚持互利共赢、合作发展,共同建设公平公正、开放包容的能源市场和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才能实现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在本次论坛上,如何深化互利合作、提升全球能源治理水平、建设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成为商讨的重点议题。
日前,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在COP29上发布的《2024年世界能源转型展望》特别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推动完善政策和监管体系的关键意义。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贝德凯(Peter?Bakker)认为,要建立全球碳排放体系以及相应的问责制度,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碳排放的持平和对冲。
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中国新能源产业为全球提供了绿色动力,为深化清洁能源国际合作创造了新机遇,为世界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力量。贝德凯指出,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及工商界人士一直致力于引领世界变革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大力推动能源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管理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表示,该公司已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合作,宣传减排贡献量的意义和必要性,通过推动其实现标准化并纳入社会机制,助力构建强大高效的价值链。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轮值总裁栾广富认为,建立碳交易和管理平台,可以更精准地计量每个产品的碳足迹,还可以通过对碳交易能效的管理和计量,提升企业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力。
为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深化合作伙伴沟通交流机制,《倡议》提出,要充分发挥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全球甲烷承诺”倡议(GMI)等行业联合组织、倡议的作用,深化生态环境和气候治理合作,完善合作伙伴沟通交流机制,共同落实企业社会责任。
第二届链博会清洁能源主题活动现场。 张旭 摄
报告速读在11月27日举办的第二届链博会清洁能源主题活动中,清洁能源链企业共同发布《共绘能源低碳转型新画卷——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清洁能源链参展企业联合倡议》(以下称《倡议》)。《倡议》提出:
所有清洁能源领域企业加大在清洁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高能源生产率,共同推动能源行业的低碳转型。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分享低碳转型的经验和成果,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要聚焦业务转型,将碳中和承诺融入公司战略、治理体系,指导投资、运营、采购、研发等各个环节,通过实际行动将绿色低碳理念转化为业务实践,实现业务绿色转型。要强化沟通合作,通过全产业链的合作与创新,加速碳中和转型步伐。支持并促进上下游伙伴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积极与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等携手,推动公共政策激励碳中和转型,加速绿色低碳进程。
积极投资低碳技术创新项目,加速技术突破,为碳中和转型提供强大支持。加强与投资者、客户、消费者、监管机构及国际组织等的协作,共同探索和实践低碳解决方案,形成推动碳中和转型的合力。
坚持互利互信,共同分享碳中和进展和成功案例等信息,探索建立碳中和与创新成果的共享机制,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广泛的供应链参与者,共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同时,诚挚邀请全球供应链生态中的相关各方加入本倡议,秉持开放、包容、互惠互利的原则,携手并进,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共创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积极拥抱清洁能源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无穷的潜力,不仅能大幅减少消费传统能源带来的温室效应,还能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的发展机遇。要投资和开发低碳能源项目,加大在清洁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高能源生产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能源市场抢占先机。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能源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损耗。这不仅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还能为节能减排作出积极贡献。
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积极贯彻低碳原则,努力减少全产业链产品的碳足迹。加强对员工的环保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低碳转型的推动者。
坚持合作共享
积极与政府、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业合作,共同推动能源行业的低碳转型。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分享低碳转型的经验和成果,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记者?马睿)
观点摘登
于健龙 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日趋严峻的形势,以低碳化、无碳化理念为核心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清洁能源作为推动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领域,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和潜力。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太阳能、光伏将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力军,预计将推动高达80%的清洁能源增长。传统的技术、工艺、设备将发生颠覆性变革,产业链供应链脱碳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市场和装备制造国,近年来,中国清洁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3年年底,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较10年前增长了10倍,清洁能源发电装机量占总装机量的58%,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增量的一半以上。同时,中国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成为稳定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
鲁俊岭 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
面对新挑战、新变化,要敞开胸怀,打开大门,在坚持开放合作的过程中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能源转型。具体有4点建议:
一是立足于保障能源安全。保障能源生产供应链安全,构建多元清洁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是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路径。二是聚焦于加快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要抢抓机遇,加大创新投入,使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新质生产力,培育能源发展的新动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三是着眼于推动全球能源市场的开放合作。公平公正开放包容的能源市场是推动能源转型的有力支撑,要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四是致力于共同提升全球能源的治理水平。共谋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推动全球能源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贝德凯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
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的目标是零碳繁荣。巴黎协定规定的温控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但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而是最低限度。随着自然灾害在全球各地频发,供应链中的物理风险变得越来越明显,这些风险或将导致未来供应链发生大规模中断。
因此,要在供应链上实现脱碳目标,就必须做到以下2点。首先,要实现清洁能源技术的大量创新,包括实现能源效率最大化、可再生能源增长以及大规模电气化。其次,要建立全球碳排放体系以及相应的问责制度,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碳排放的持平和对冲。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及工商界人士一直致力于引领世界变革并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大力推动能源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管理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宋鑫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共谋零碳繁荣,必须要深化互利合作共赢,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与合作伙伴共享发展机遇。具体要做到以下4点:
一是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雄安新区、长三角、黄河流域、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创新应用能源环境模式,努力建设更多优质示范工程。二是创新新能源业务开发模式。以新能源开发投资建设和运营为立足点,持续推动“新能源+”的开发模式,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促进清洁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大海外新能源市场布局。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布局非洲、亚太、中亚等光伏市场,加快澳大利亚等风电市场主业“走出去”的步伐。四是加强低碳商业模式合作。发挥“‘双碳’方案编制+定制化服务”“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清洁能源”“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大数据+环境金融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等综合解决方案的优势,与各方共同探讨更加绿色低碳的业务发展新模式。
季明彬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国家电网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能源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以及绿色低碳转型主要做了3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构建大规模电网。通过电网建设积极服务于新能源的大规模接网、大范围配置。今年前三季度,国家电网经营区的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0.2亿千瓦,发电量达到1.1亿千瓦时,占总电量的20%,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消纳能力达到96.6%。第二,构建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将低碳技术和数字化、智慧化技术,运用到供应链建设当中,从规划设计、绿色制造、绿色物流、绿色拆解等9个环节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率先发布绿色产品的采购指南和科技创新产品的采购指南,通过供应链,引导上下游能源产业链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升级。第三,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国家电网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推动技术装备标准、文化和品牌的一体化输出、一体化“走出去”,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此外,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不断增强在国际能源领域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孟德士 美国MCM控股集团创始人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当前面临的最紧迫挑战之一。各国应当加大投资与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全球供应链早日实现碳中和。本届链博会的举办具有重要意义,为供应链上下游各方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增进合作伙伴之间的相互理解。
中国不仅是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更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存在丰富的机遇和广阔的合作空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其普遍互惠、合作共赢的理念与政策,为世界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中国在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和部署方面已经成为领导者。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这些技术在全球的推广应用。首先,要降低关税障碍,消除贸易保护主义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壁垒。其次,要制定和部署鼓励措施和激励政策,包括根据各个公司经济架构的特点,提供多元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支持,将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推广到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运用,助力零碳目标的实现。(记者 马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