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特别报道:石油报国之路见证“能源脊梁”(图)
专家论坛

特别报道:石油报国之路见证“能源脊梁”(图)

2024/10/8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4-09-30]
  编者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10周年,书写中国石油挺起能源脊梁加油中国的担当与奉献,中国石油报社举办壮丽75年——“能源脊梁?加油中国”高质量发展纵深行活动。自5月23日起,本部、记者站、海外等近百名记者兵分多路,走进大漠戈壁、雪域高原、热带雨林,历时上百天,行程数万公里,探访典型企业,撷取鲜活的素材,发掘感人的故事,以全媒体形式记录中国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澎湃中国经济新动能的动人篇章。
  中国石油报从5条采访线路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单位,分别展示中国石油能源保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取得的成绩,献礼新中国75周年华诞。
  (伊拉克)哈法亚油田打造合作共赢典范
  采访地点:伊拉克哈法亚油田天然气处理厂
  关键词:油气联动 合作共赢
  主要成果:哈法亚油田实现高效建产,日产油能力从项目接管前的1万桶增至40万桶,迈上年产2000万吨大油田新台阶,成为伊拉克油田高效开发的典范。
  亲眼见证伊拉克历史上首个成规模的油气联动项目——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项目(GPP)的正式投产时,记者享受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有幸见证中伊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的投产,标志着哈法亚油田的伴生气和凝析油将全部得到加工处理,具备了年处理30亿立方米天然气和100万吨凝析油的能力。
  在与来自各国员工深入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中国石油(伊拉克)哈法亚公司在深化中伊两国合作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自2008年8月中国石油与伊拉克石油部开展合作以来,中国石油携手合作伙伴严格履行项目合同,成功推进哈法亚油田、鲁迈拉油田、西古尔纳-1油田和艾哈代布油田4个项目的建设,不仅提高了伊拉克油气产量,而且提升了当地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让更多伊拉克人共享石油工业复兴的成果。哈法亚项目被誉为伊拉克国际招标项目中“速度最快、执行最好”的项目。油田建设推动电力、运输、建设、物流、服务等相关行业发展,项目所在地由伊拉克不发达地区跃升为米桑省经济腾飞的新生力量。(许晨)
  阿姆河天然气公司“蓝金”惠及千家万户
  阿姆河天然气公司第一采气管理区装置大检修现场。赵俊超 摄
  采访地点: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天然气公司第一采气管理区
  关键词:无一时短供 无一日断供
  主要成果:先后发现6个千亿立方米气区,年产量超过140亿立方米,成为中国境外第一个千万吨级油气当量、百亿立方米供气能力的天然气保供项目。
  9月23日,阿姆河天然气公司(简称阿姆河公司)第一采气管理区2024年装置大检修进入第23天。放眼望去,管廊架下、设备设施旁,到处是挥汗如雨、忙碌作业的施工人员。
  这是阿姆河公司第一采气管理区建成以来检修项目最多、范围涵盖最广的一次大检修。检修完成后,第一采气管理区60多口气井、7个集气站、1个增压站和1座天然气处理厂将开足马力,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全力保障天然气“无一时短供、无一日断供”。
  “目前,DCS系统升级项目已进入全面调试阶段,各项检修工作也进入收尾期,为即将到来的用气高峰做好准备,攒足‘气力’。”第一采气管理区经理王敬章对记者说。
  驻守卡拉库姆沙漠腹地17载,阿姆河公司一直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天然气合作项目的目标。今年年初以来,面对资源接替不足、产量递减迅速等突出矛盾,阿姆河公司将全面破解资源难题作为未来5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率先提出建设“两创新三攻关”国内外业务一体化协同发展示范区,建立创新型技术支持体系和创新型项目运行支持体系,推进气田挖潜稳产见效。另一方面,以“全口径、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预算管理提升年”为主题,全面实施“三大重大专项工程”,以更实举措在增强能源高效供应能力上持续发力。(马睿)

  长庆油田攻坚会“生”气的煤

  煤岩气开发压裂现场。时晟 摄

  采访地点:陕西省榆林市长庆油田盆地东部天然气评价项目组
  关键词:攻坚克难 提速降本
  主要成果:截至9月20日,长庆油田盆地东部天然气评价项目组已完钻水平井48口,完成压裂改造试采36口,累计产气量突破1.7亿立方米。
  煤岩气的煤与寻常家用的煤有何不同?带着疑问,记者出发前往长庆油田煤岩气开发一线一探究竟。
  在盆地东部天然气评价项目组钻井现场,项目组钻井组组长薛伟取出一块岩芯,放入一盆水中。不一会儿,水中便“咕噜噜”地冒起了一圈气泡。“看到了吧,这块煤能‘生’气。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煤岩中丰富的‘游离气’‘吸附气’开采出来,供千家万户使用。”
  煤岩易塌、钻井风险高是煤岩气开发面临的难题。“我们目前手握‘三大利器’:低成本防塌钻井液体系,清沙钻具组合,高排量、高转速、高钻压的‘三高’钻井模式。”薛伟告诉记者,长庆油田不断完善钻完井技术,钻井周期由89天缩短至35天,并刷新煤岩气国内最长水平段、最短钻井周期等多项纪录。同时,项目组通过综合优快钻进和经济规模压裂,同步推进组织模式优化与低成本技术攻关等,大幅度降低井筒投资。
  煤岩气是我国重要的油气战略接替资源,推进煤岩气革命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长庆油田紧跟能源转型步伐,将推动煤岩气增储上产作为重要使命任务,强化科技攻关和精细管理,全方位提速增效,切实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宋艺洲)

  大庆油田释放剩余储量的“江河湖海”

  大庆油田南一区西部区块鸟瞰图。吕殿杰 摄

  采访地点: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南一区西部“压舱石”工程开发区块
  关键词:高效开发 低碳智能
  主要成果:曾饱受十几年“难产”之苦的大庆油田南一区西部区块,探索出一条“双特高”后期老油田高效开发的新路子,年产量从30万吨一路飙升至120万吨以上。
  金秋时节,鸟瞰大庆油田南一区西部区块:地面设施皆数智,花香油香遍芬芳,铺展着石油城市特有的现代工业景致。
  很难想象,这个“井”色怡人的老区块,曾饱受十几年的“难产”之苦。区块开发60多年间,经历了2次套损高峰,年产量从峰值的200多万吨下降至30万吨。
  2022年8月,集团公司启动首批“压舱石”工程。扮演先锋角色的南一区西部区块承载着老油田重返青春的希望。大庆油田采油一厂解放思想,创新层系重组、井网重构、流场重建的“三重”优化设计核心技术,构建起特高含水油田后期高效开发路径,成为老油田综合治理和集成创新的典范。同时,创新发展的4项开发调整技术,更能确保区块百万吨以上稳产10年。
  打开南一区西部区块年产量示意图,从30万吨一路飙升至120万吨以上的强劲曲线,令人振奋。
  如今,低碳与智能是南一区西部区块与现代化百年油田关联最为密切的标签。
  记者走进南1-1集输班联合站,2名员工仅用10秒看屏,就能快速分析795个数据反映的生产情况,平均每天集输处理原油3300吨。高精度数字孪生油藏模型,把看不见的地质体搬到了电脑屏幕上,精准控制油海阀门。列队整齐的光伏板,使人感受到新能源技术正带动着抽油机运转,而深埋地下的油藏也正经历一场全新的唤醒。
  释放剩余储量的“江河湖海”,得益于思想的跃变。相信未来,老油田必将大有可为。(刘洋)

  吉林石化加快建设世界级大国重器

  吉林石化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建设现场。刘飞 摄

  采访地点:吉林省吉林市吉林石化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建设现场
  关键词:减油增化 绿色转型
  主要成果: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全部投产后,吉林石化烯油比将达到0.194,汽柴煤收率将由60%降至30%,化工商品量占比将由30%增至70%,实现炼油向化工、化工向材料、材料向中高端转型。同时,这个项目也是中国石油首个全绿电化工项目。
  9月17日,正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亲人团圆的时刻。当记者来到吉林石化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建设现场时,看到的是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的施工场景。
  “为了实现11月30日中交的目标,所有参与项目建设的人员都拿出了昼夜兼程的拼劲。现场有50多台塔吊、100多台施工车辆,近3000人正在进行工艺配管、三机组安装和竖向施工,总体施工进度全面受控。”吉林石化炼油化工西部项目部施工经理卢思屹介绍。
  在与卢思屹的交谈中,记者特别注意到了他的胸卡,照片上白皙俊朗的青年跟眼前小麦肤色、沉稳干练的形象怎么都对不上。“自从参与项目建设,不光人晒黑了,体重也掉了近10公斤。这里的人几乎都一样,为了把装置建好,付出了很多。”卢思屹开始还在笑,说着说着就感慨起来。
  临近傍晚,施工建设现场渐渐安静下来,但仍能看到许多身影在穿梭忙碌。夕阳的余晖,将这片钢铁塔林晕染上了一片金红,在两侧青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壮丽秀美。
  可以预见,到了2025年,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将与其他27套新建及改(扩)建装置,共同组成世界级规模的装置群,屹立在吉林这座“北国江城”之上,为中国石油炼化业务转型、吉林地方经济全面振兴注入新力量。(高炳仑)

  东方物探持续挑战“地下珠峰”

  塔里木探区超深层勘探钻井作业。王健 摄

  采访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东方物探塔里木探区
  关键词:科技创新 突破禁区
  主要成果:形成超深层断控储层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配套技术,助力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钻井成功率从73%提高到88%、高效井比例从28%提高到45%。
  国庆前夕,东方物探研究院塔里木物探研究院依然紧张忙碌。技术人员持续开展深地塔科1井随钻跟踪研究工作,为加快评价油气藏、进一步扩大评价开发潜力奠定基础。这是东方物探依靠科技创新助力深地勘探的一个缩影。
  超深层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具有重要的能源安全战略地位,是我国深地战略的重点攻关方向。塔里木盆地油气藏普遍埋藏在地下6000米以深的超深层,塔里木盆地已经成为国内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
  多年来,东方物探始终坚守在塔里木盆地,向“地下珠峰”发起一次又一次挑战。围绕深层奥陶系碳酸盐岩勘探技术难题,持续创新打造超深层勘探采集技术利剑,采用高密度、高覆盖、宽方位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强化地质—地震、勘探—开发一体化设计,形成超深层断控储层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配套技术,为满足走滑断层及缝洞储层精确成像、叠前裂缝预测勘探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全面推进了塔里木盆地深地油气勘探取得新突破。(谭晔?谢楠)

  塔里木油田为南疆各族百姓送“福气”

  气化南疆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现场。唐浩 摄

  采访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市气化南疆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现场
  关键词:气化南疆 造福百姓
  主要成果:克英线计划今年10月底建成投产。届时,克深克拉气田至英买力地区的第二条天然气大动脉将全面贯通,串起沿线库车、新和两地的26个村镇,为南疆各族百姓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天然气资源。
  临近国庆,秋意渐浓,气化南疆天然气管道工程施工现场依旧一派火热景象。该工程首段管道——克轮复线2号阀室至英买力输气站(克英线)项目,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一条管道,就是一座丰碑。数百名塔里木石油人鏖战戈壁山地,从春分奋战到金秋,推动环塔“气龙”蜿蜒向前,将更多南疆沿线村镇串了起来。
  这是无尽汗水铺设的管道,这是责任担当铸就的能源动脉。
  每天早上7时出工,晚上9时返回驻地,日均行程超过200公里……这是气化南疆天然气管道工程建管一体化项目经理部区域管理组区长孙金旺的工作日常。他每天都要在克英线上“跑”个来回,协调解决管道施工现场的大小问题。火腿肠、榨菜、油馕,是他每日午饭的标配。
  累计完成焊缝超过8600道、一次焊接合格率达99.2%……这是管道焊接人引以为豪的一组数据。
  每隔7厘米测量一次数据,焊缝的宽度、高度精确到毫米级……这是项目监理任兴玉对每一道焊缝质量的“底线”。
  3个主体施工标段、7个施工机组、300余名施工人员……
  在采访中,工程建设现场的时时处处,记者都能看到中国石油人在管道建设中的责任担当,看到每个人心中始终坚守的那份信念——“造福南疆人民的工程必须干好!”(王成凯?唐浩?张凤波)

  广西石化产业升级书写劳动之美

  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现场。王芳 摄

  采访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现场
  关键词:“六化”建设 科技支撑
  主要成果:项目已进入钢结构和设备安装高峰期,3台千吨级以上塔器设备全部安装到位,近半数百吨级以上设备安装到位,项目整体进度累计完成过半。
  秋分时节,海阔天高,北部湾畔的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建设现场热闹非凡:大型吊车吊臂转动,大型轴线车缓缓移动;管廊预制场上,1个已经预制完成的管廊模块即将出场,被送到1000米以外的管廊位置安装就位。
  工程师王宗军正在现场指挥吊装运输,已经发黄的白色安全帽下,汗水沿着黝黑的脸颊滴落,蓝色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浸湿。“我们的模块化制造完成后,这个模块就像积木一样拼接在管廊上。”王宗军笑着说。从今年4月30日第一个管廊模块成功吊装,项目至今已完成87个模块,模块化工程进度达70.38%。
  在标准化设计、规模化采购、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建设、信息化管理、数字化交付“六化”建设理念的加持下,项目施工作业效率大幅提高。
  产业升级离不开科技支撑。这个项目18个工艺包中的13个工艺包应用了国产技术,其中5套自主成套工艺技术首次实现工业化应用。同时,通过“数字工地”平台与?“智慧工地”视频监控系统、EPCC集成管控平台数据交互应用,项目建设整合多平台数据,实现了手机端应用,为工地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智能化体验。
  石化产业升级,始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终于每一名劳动者。在朝气蓬勃的北部湾畔,日新月异的项目建设场地写满了高质量发展之新、产业升级之快、劳动建设之美。(李芳)

  华北油田“老大难”区块重获新生

  华北油田保定凹陷清苑采油区标准化建设的高77X平台。杨伟奉 摄

  采访地点: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凹陷清苑采油区
  关键词:转变观念 进军“四新”
  主要成果:保定凹陷在2年前喜获高产油流,打开了保定浅层东营组油藏勘探新局面,获得新增亿吨级效益可动用三级储量的重大突破。
  初秋的渤海湾盆地,碧波荡漾,水鸟齐飞。华北油田重点增储建产战场保定凹陷清苑采油区坐落于此。
  “这个老‘新’区能够重获新生,主要是因为勘探开发理念及时跟上了勘探形势和研究认识的转变。”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冀中中部地质研究所所长陈柯童表示。
  困则思变,应变则通。科研人员以新三维地震资料为依托,突破方向转变、向西拓展,主力层系转变、战略转移至东营组,理论认识转变、重新构建成藏模式,获新层系新突破。截至9月20日,保定凹陷平均单井日产油7吨,累计产油超12.2万吨,打造了新时期新华北的“清苑范本”。
  多年来,华北油田在勘探领域持续转变思路,勇于向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四新”领域进军。地质研究由局部认识向整体性研究转变,重新开展冀中坳陷等区域性整体研究,重新认识地质条件、评价勘探潜力,提供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风险勘探井位,打破多项僵局,开辟了油气勘探百花齐放的崭新局面。同时,一批创新理念认识,也在冀中、河套、二连地区勘探持续突破中发挥了指导作用。(王瑶)

  河南销售让“中国碗”多盛“中国粮”

  正在加油的“三秋”送油车。牛慧慧 摄

  采访地点:河南省叶县
  关键词:服务“三农” 保供“三秋”
  主要成果:河南销售积极开展送油到田间、移动便利店、加油站里的深夜食堂、司机之家等暖心服务,倾情服务“三农”、保供“三秋”,助力“中国碗”里多盛“中国粮”。
  近日,笔者来到河南销售平顶山分公司叶县10站,跟随志愿服务队前往田间送油和化肥。
  目的地位于乡村深处,司机师傅驾驶着油罐车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颠簸前行。30分钟后,我们把柴油送到田边,将柴油安全加注到农机里。与此同时,叶县10站经理王旭红也送来了老乡们需要的50袋化肥。一起送来的,还有矿泉水。
  河南销售公司党委始终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服务“三农”、保供“三秋”,助力“中国碗”里多盛“中国粮”。公司设立24小时营业的“三秋”农机专供加油站631座,保障油品资源不断档、不脱销。公司依托加油站试点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站,打造集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农具、农业金融、保险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贴心服务万千农户。(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