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突出炼化材料公司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024-09-06]
锦州石化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袁庆斌
立足转变思想观念,改进生产经营策略;立足调整生产模式,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立足队伍建设,加强人力资源配置,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征程上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理论概括和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重要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项重大任务。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顺应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代表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锦州石化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集团公司党组要求,紧紧围绕“牢记重大嘱托、当好标杆旗帜”,锚定“以精益管理和专有技术为支撑,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突出炼化材料公司”定位,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立足转变思想观念,改进生产经营策略;立足调整生产模式,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立足队伍建设,加强人力资源配置,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征程上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树立新理念,实施新策略,在能源深度变革中把准航向。“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推动能源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明确了方向。
锦州石化胸怀“国之大者”,加速推进业务转型升级,强力推动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一是延伸产业链条。按照“炼油向化工转,化工向材料转,材料向中高端转”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技术、质量、市场等优势,大力培育新材料产业,打造市场适应性更强、经济附加值更高的新产品,加快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二是塑造竞争优势。把握好特色化工产品未来主体地位,突出价值创造,走“低碳+高端”路线,持续提高针状焦、电子级异丙醇、稀土顺丁橡胶和特色添加剂产品的创效能力,全力向特色化工产业方向转型。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牢固树立“分子炼油”理念,加强科技研发,优化加工流程,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特色产品和专有技术新优势,加强液体聚丁二烯橡胶催化剂开发和聚合工艺技术研究,优化电子级异丙醇的研发生产与拓市增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聚焦新目标,释放新动能,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奋勇争先。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内涵,对提升发展效能效益、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重大战略意义。面对实现“双碳”目标这场硬仗,炼化企业必须在提高原料转化深度的前提下,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锦州石化立足行业发展趋势,加快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及材料生产和供给体系,在“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减碳增绿、转化增新”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打造世界级针状焦生产基地。发挥集团公司石油焦提质增效、碳材料产业布局牵头企业作用,正在建设的40万吨/年针状焦装置,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中国石油充足的原料资源,实现产品分类、分级、规模化、系列化、定制化生产。项目达产后,锦州石化将成为国内最大、世界一流的石油针状焦基地。二是深化节能降耗。牢固树立“节能就是增产、降碳就是增效”理念,深度优化公用工程系统,深化节能提效、清洁替代、循环利用等措施,有序实施自备电厂降负荷和燃气替代、提高电气化率、CCUS、淘汰低效高排等减碳项目。三是提高装置运行质效。今年实施全厂停产大检修,集中完成31套生产装置和10套系统单元的深度检修及节能减排改造升级,为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平稳运行和优化增效奠定坚实基础,开启绿色低碳发展崭新篇章。
适应新要求,树立新标准,在人才强企支撑下稳步前行。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引领、人才驱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着力增强人才适配性,培育一批一流人才,并以此为基础,产生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科学技术,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
锦州石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落实“人才强企深化年”各项举措,把握正确用人导向,畅通人才队伍成长通道,使人力资源优势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一是充分发挥技术专家引领作用。要求技术专家发挥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势,解难题、拿课题、干项目、育人才,在智囊参谋、业务把关、创新引领等方面提供技术和智慧支持,带头实现“勇于转型、善于学习、肯于钻研、主动进取、干出业绩”的目标。二是加快培养新材料专业技术人才。对接中国石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推荐青年技术骨干攻读工程博士学位。组织技术人员与科研院所、高校、下游客户开展技术交流,选派业务骨干参加行业年会、学术研讨会,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人才保障。三是着力打造复合型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和石油名匠,鼓励青年工匠、技术专家在刻苦攻关中提升综合素质。在35岁以下青年员工中启动“雏鹰计划”,利用3年时间,安排工艺专业与自动化仪表等专业青工进行跨专业理论学习和轮岗实践,加强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技术力量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