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产能加速转型(图)
2024/6/14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4-06-13]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上险量两项关键指标双双突破50%大关,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石油石化企业积极应对,不断完善传统业务与新型业务综合运行体系——
优化产能?加速转型
继4月上半个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50%大关,提前11年完成工信部制定的2035年超过50%的目标后,6月11日,全国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5月第三周(13日—19日),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达16.8万辆,渗透率达50.2%。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表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增长速度不仅仅是简单的超预期,还预示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从以燃油车为主阶段进入了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新能源汽车“一路疾驰”
新能源汽车进入成长期,燃油车被彻底淘汰出局的可能性比较低,未来可能呈现多种赛道共存的局面
新能源汽车取得高市场占有率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性变化。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从产业生命周期的初创期进入了成长期。在这一时期,产业发展表现出的普遍特点是:市场增长率和需求增长率都很高,技术渐趋定型,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日趋明朗,企业进入的门槛提高,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增多。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显然与这些特征高度吻合。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拥有很多优势条件:一是新能源汽车具有很强的经济性、节能性和低碳性。即使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也远低于燃油车。二是新能源汽车融合智能驾驶技术,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模式将逐步成熟,以新能源汽车为媒介,甚至可能会重构城市的形态和人类的生活模式。三是新能源汽车会持续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一方面主要城市小客车指标配额和配置比例持续向新能源车倾斜已经成为常态。例如,北京2024年小客车指标配额为10万个,其中普通指标额度2万个,新能源指标额度8万个。另一方面,国家推出的以旧换新等政策也为新能源汽车发展不断开拓新的市场。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来看,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无疑将会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面临一些现实难题:一是新能源汽车如何分担因为燃油车退出而带来的基础设施维护费用?燃油价格中包含的各种税费支持了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养护,新能源汽车在这方面没有发挥作用。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和燃油车的退出,新能源汽车如何分担基础设施维护费用,会成为影响其使用成本的重要问题。
二是新能源汽车如何应对国家支持政策退出带来的费用上升?目前,新能源汽车在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方面仍然享受着不同程度的政策优惠。这些政策对于起步阶段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扶持作用是有效的,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规模快速扩张阶段,扶持政策的退出是必然结果,将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从而降低其市场竞争力。
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车仍有一定的空间,但燃油车被彻底淘汰出局的可能性比较低,未来可能呈现多种赛道共存的局面。在乘用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将占据极大优势,燃油车在商用车方面仍将占据重要地位,其他如氢燃料汽车等也可能加入竞争行列。
石油石化企业向“新”发力
石油石化企业需要根据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形势,适时调整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的生产比例,开发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新材料新产品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会对石油石化企业稳定运行产生强烈冲击。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可能加速成品油消费达峰的到来。在需求量下行的成品油市场中,供给过剩很容易对石油石化企业形成业务上的拖累。
首先,在加油站环节,燃油车增量下降导致油品需求疲软。据有关方面估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对成品油的替代量将超过2000万吨,虽然相对成品油产量占比不算高,但对于很多加油站来讲,销售业务面临挑战。
其次,在炼化环节,面对乘用车消费的汽油产品被不断替代,会给炼化企业的稳定运行带来冲击,进而增加成本。
最后是油价波动的冲击。相对国内电力价格的稳定,国内原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联动,波动风险大,燃油车使用经济性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位运行及波动,会导致成品油价格相对电力价格竞争力下降,石油石化企业将面对的不仅是同业之间的竞争,更有来自电力行业的竞争。
面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冲击,石油石化企业需要多措并举来应对。
一是在成品油生产方面,要提质控量。“提高成品油质量,提升燃油车能效”仍是燃油车应对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主要措施。石油石化企业需要根据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形势,适时调控成品油产量。
二是在加油站业务方面,要提高设施综合利用效能。加油站是石油石化企业面向终端需求的重要接口。根据加油站所处的位置和实际空间,石油石化企业要综合考虑客户需求,对于加油、充电、换电、光伏、储能、购物、餐饮、公益、休闲等多种业务进行组合,提升客户黏性,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加油站要加强平台化运营,构建非油业务发展新生态,加快构建“人·车·生活”生态圈,提高加油站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在化工产品方面,要加快围绕新能源汽车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需要多种工程塑料、高性能的合成橡胶和润滑油等,为石油石化企业带来了新的产品需求。
四是重视氢能业务的发展。未来能源结构转型中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无论是在能源结构,还是应用场景,都存在多种可能。石油石化企业在氢能生产技术、运输等方面具有优势,以氢为燃料的汽车也是未来的一种选择,为石油石化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能源经济与金融研究所?郭海涛)
企业声音》》》
供需两端发力?提升产能占比
独山子石化公司总工程师?秦军:2024年5月,独山子石化公司首次采用气相工艺,成功生产出国产POE产品,锂电池隔膜及电容膜用聚丙烯已经被国内知名企业定期批量采购,同时成功开发了新能源汽车EV胎用SSBR产品,在加快转型升级、加大新材料研发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独山子石化是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的唯一炼化企业。近年来,独山子石化把握能源结构转型的大势,深入推进“双碳三新”业务,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新能源供需两端发力,北疆业务突出“大规模、差异化、高端化”,南疆业务突出“低成本、短流程、高效益”,推进“清洁油品、高端橡塑、功能化肥”技术路线,提升新能源新业务产能占比,打造“大而优”的一流企业。
塔里木二期乙烯项目是集团公司推动炼化业务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工程”,是聚焦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减碳增绿,推进“基础+高端”产品战略的重要一环。独山子石化全力推进该项目建设,在高性能聚丙烯、高端稀土顺丁橡胶等装置首次应用自有技术,发挥风电光电优势,推进绿电替代,电气化率达到23%以上。(李志强?采访)
着眼能源消费?打造民生工程
北京销售第四分公司经理?袁璐:能源供给结构并非一蹴而就。北京销售公司着眼能源消费革命长远变革,持续深耕首都市场,深度参与北京市建设“充电友好之都”规划,为客户创造价值、为首都发展赋能。
做强做优“产业链”。北京销售推进中国石油自产“绿电”、氢能进京,激活新能源消费产业链一体化;密切与新能源领军企业战略合作,共同探索从绿电、电池、新能源汽车到充电场站终端的新能源应用生态;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战略协同,构建超充立体停车楼等充电场景,解决居民停车难、充电难问题,打造民生工程新标杆。
持续激活“创新链”。北京销售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继续深化前瞻性实践,强化与清华大学团队、昆仑数智团队的合作,加快充电安全检测模块、鸿蒙化充电终端控制主板等产品升级,努力站在新能源技术迭代前列。
持续强化“人才链”。北京销售坚持“技术第一、专业指导”,发挥新能源实验室平台作用,实施全员开拓新能源市场机制,全力培育专业、高效、创新的新能源人才队伍。(李玉杰?张艺凝?采访)
聚焦新兴产业?探索多元发展
润滑油公司技术发展部经理?汪利平:新能源汽车在改变产业格局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石油石化企业要利用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挺进发展新赛道,构建“油气热电氢”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多元化发展。
加快布局新能源业务。要在风电、光电、核电、水电等领域布局的基础上,继续在氢能、太阳能、储能、数据中心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积极探索,持续提升发展“绿色含金量”。
加强跨行业合作力度。跨行业合作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润滑油公司通过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合作,创新研发新能源汽车的专用油液技术和产品,如高级甲醇发动机专用机油、充电枪冷却液系列产品等。如今,长效冷却液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实现销售。合成冷冻机油达到国际水平,并获国际企业的全球采购供应资质。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面临新能源高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润滑油公司在氢燃料发动机油、电动车减速箱油、储能和数据中心冷却液等方面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并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完成绿色转型,实现从“跟跑并跑”向“创新主导”转变。(瞿燕?采访)
发挥企业优势?加快业务转型
济柴动力有限公司智能动力装备分公司执行董事?王德文: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济柴动力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能源动力装备研发制造服务企业优势,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业务转型发展。
在技术发展方面,我们积极与头部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引进并消化吸收了充电桩研制技术,打造形成规模产能。公司还特别针对中国石油加油站等不同应用场景,创新充换电技术,为能源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在人力资源方面,我们主动求变,迅速做强人才优势,按照“一人一策、一类一策”的灵活策略,确保涉及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业务的板块都能拥有技术、生产、质量、销售、服务人员的支持。注重打造高水平业务团队,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企业绿色转型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市场开拓方面,我们结合充换电行业发展实际,积极推行代理制等新型销售模式,扩大市场份额,加大合作交流,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的完善和提升,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党勍?刁静?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