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提质增产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
2024/5/23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24-05-22]王旺祥安庆石化腈纶部副经理
张林伟化销华东合成纤维部腈纶高级产品经理
问: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国内腈纶行业发展有哪些优势?仍存在哪些差距?
张林伟:我国是全球腈纶的消费中心。近年来,国内腈纶年需求量稳定在52万吨左右,约占全球消费量的1/3。腈纶纤维拥有良好的热弹性、保暖性和染色性等物理和化学性能,在服装、家居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国内腈纶行业发展有以下优势:
一是产业链协同优势。国内腈纶行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加工,再到终端销售,形成了从源头生产到终端应用的成熟产业生态。目前,我国是全球腈纶的生产和消费中心,这有助于降低腈纶生产成本,提高腈纶行业整体竞争力。
二是产品齐全。腈纶生产工艺主要有湿法和干法工艺,国内化工企业腈纶生产装置可适配这两种工艺。同时,由于内需较大,国内腈纶行业朝着多品种发展,主要产品包含短纤、丝束、毛条等系列,能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近年来,国内腈纶行业在生产工艺和新兴技术等方面不断投入,通过持续的技术攻关和设备升级,大幅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和新产品开发水平,可生产出具有高附加值的差异化产品。
三是庞大的消费市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倒逼纺织原料向高档次升级,腈纶纤维可纺成高支纱,制得的纺织品手感平滑、柔软细腻、色泽柔和,符合潮流服饰面料的发展趋势。国内庞大的需求市场为腈纶行业提供了稳定的消费基础,目前,国内市场对腈纶纺织品的需求仍持续增长,特别是在服装和家居等领域。
国内腈纶行业虽然在多个方面具有优势,但也面临挑战,主要包括:
常规产品过剩明显,产品差别化程度低。国内腈纶产能大规模投放,腈纶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常规腈纶产品过剩明显,差异化的高附加值产品偏少,如细旦、异型、抗菌和双抗腈纶纤维等应用于高端服饰领域的差别化产品生产能力及质量稳定性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存在差距,需依靠进口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影响了国内腈纶行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尽管国内腈纶行业在技术投入和产品开发上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与国际腈纶聚酯纤维行业的新产品开发和应用水平相比,技术迭代升级仍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产品质量稳定性、功能化纤维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国内腈纶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并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问:超细旦腈纶纤维在中国石化腈纶产品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在国内处于怎样的水平?
王旺祥:超细旦腈纶纤维像蚕丝一样,手感柔软、抗菌保暖,可用于一些贴身衣物的纺织,属于腈纶产品中相对高端的产品。目前,国内市场上相关系列产品主要从日本进口,价格高昂。中国石化生产超细旦腈纶纤维,不仅能完善湿法生产工艺腈纶产品体系,而且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安庆石化在超细旦腈纶纤维的研发生产方面,除了完成粗细结构上的要求,还进行了高收缩功能型超细旦腈纶纤维的开发,产品关键指标沸水收缩率稳定,可实现进口替代,这在国内尚属首家。超细旦腈纶纤维的成功开发对国内腈纶市场是个利好消息,下游客户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拿到与国外相同品质的产品,拓宽了下游客户的利润空间,进而增强了国内纺织产品的竞争力。
问:在研发生产超细旦腈纶纤维产品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王旺祥:一是过细的纤维结构导致生产过程不稳定。在超细旦腈纶纤维产品试制初期,断丝、毛丝较多,绕辊频繁,不仅增加了员工工作量,而且增加了安全风险和生产过程的能耗。不稳定的生产也得不到稳定的产品质量。对此,安庆石化研发人员通过大量分析试验,着手解决溶剂系统杂质偏高、纺丝成型工况差、原液过滤精度低等问题,通过优化原液温度和凝固浴浓度参数等措施,提升纺丝成型效果,增加初生纤维的强度,降低纤维的断丝率,使断丝、毛丝、绕辊等问题得到解决,生产稳定性大大提高。
二是关键指标沸水收缩率不足。纤维越细,沸水收缩率越难提高和稳定。安庆石化在产品研发初期,超细旦高收缩腈纶纤维的沸水收缩率达14%,无法满足客户需求。而过高的定型压力又会造成纤维拉断缠辊等生产问题。面对难题,安庆石化研发人员对纤维结构进行分析,最终通过改善二次牵伸倍数等措施,将超细旦腈纶纤维沸水收缩率提高至客户要求指标,达到进口产品水平。
问:超细旦腈纶纤维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一步改进提升?
王旺祥:首先,对比进口产品质量,提高纤维质量均匀性。安庆石化生产的超细旦腈纶纤维使用硫氰酸钠作为溶剂,牵伸倍数远超常规纤维。目前,安庆石化生产的超细旦腈纶纤维均匀性要低于进口纤维水平,要继续通过优化喷丝板结构、降低牵伸倍数等措施,改善纤维均匀性。
其次,提高超细旦腈纶纤维产量。目前,国内超细旦腈纶纤维日产量远低于常规纤维,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我们可以提高纺位数,在保证生产稳定的情况下提高纺速。
最后,实现客户的质量定制。针对超细旦腈纶纤维超细、沸水收缩率高、超柔软等特性,通过牵伸倍数优化和油剂改良等措施,灵活调节控制质量指标,力争实现客户对产品质量的定制,满足客户对产品性能的差异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