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中德携手应对气候挑战绿色能源合作成“重头戏”
专家论坛

中德携手应对气候挑战绿色能源合作成“重头戏”

2024/5/14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近年来,德国更重视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作用,致力于到2030年实现8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绿色发展目标,而这将有赖于中国绿色能源产业链的支持与合作。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期间,两国达成多项合作共识,包括同意启动中德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将于6月举行首次高级别对话,还将建立中德工业减碳工作组。德方表示,愿同中方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中国石化报?2024-05-13]
  ●毛若冰
  适逢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4月14~16日,德国总理朔尔茨第二次访华,创下其外访时间的最长纪录,彰显了中德和中欧关系的强劲韧性,备受世界瞩目。此外,由大众、巴斯夫、西门子、宝马、奔驰、科思创、蒂森克虏伯等德国知名公司高管组成的豪华经济代表团随行,随访团名额“一票难求”,反映出德国经济界对深化与中国经贸合作的高度重视。由于访问行程丰富且氛围友好,《法兰克福汇报》评价朔尔茨此行像是“默克尔时代的访华之旅”。
  积极寻求共同利益契合点
  朔尔茨此行先后访问重庆、上海、北京三地,与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密切交流,围绕加强对话交流、深化经贸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达成共识。两国之间加强双多边事务沟通协调,寻求共同利益契合点。
  在两国关系方面,中方表示,中德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没有根本利益冲突,彼此不构成安全威胁,要牢牢把握“全方位战略伙伴”定位,从长远和战略角度看待和发展双边关系,坚持中德关系的合作主基调和发展大方向。德方表示,愿同中方继续加强两国关系,深化各领域双边对话合作,这对两国及世界都至关重要。
  在经贸合作方面,中方表示,中德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嵌,市场高度依存,两国互利合作不是风险而是机遇;双方应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地看待产能问题,多探讨合作;希望德方为中国企业赴德发展提供公平、透明、开放、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德方表示,希望在创新技术研发、可再生能源开发、贸易和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展合作,反对保护主义,支持自由贸易,德国市场欢迎中国汽车。
  在多边合作方面,中方表示,中德应独立自主开展多边领域协作,推动国际社会用实际行动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不平衡、地区冲突等全球性挑战,为世界平衡稳定做出更多贡献。德方表示,愿同中方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致力于维护多边国际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赞同对立对抗,愿为促进欧盟同中国关系良好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绿色能源成为拓展合作的突出领域
  中欧关系层面,有助于增进良性互动,缓和与欧盟的紧张关系。
  近年来,中欧和中德关系的发展环境和互动逻辑发生剧烈变化。一方面,在欧洲地缘政治冲突下,欧盟不断向美国靠拢,加深对美国的能源依赖,重新审视对华关系。另一方面,随着中欧中高端产业竞争加剧,欧盟对华经贸政策渐趋强硬,近期密集出台了《净零工业法案》《欧洲经济安全一揽子计划》《欧洲太阳能宪章》等政策文件,寻求在关键领域减少对华依赖,在战略技术领域同中美展开竞争,并频繁引用《外国补贴条例》针对我国向欧洲出口的电动汽车、光伏组件、风力涡轮机等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
  但德国对华政策仍相对理性务实。朔尔茨基于德国出口型经济及对华市场的高度依赖,反对对华“脱钩”,考虑到2024年美国大选结果仍不明朗,希望中欧关系保持稳定,进一步密切经贸合作关系,寻求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议,向我国表达欧盟对工业补贴、产能过剩等议题的关注,希望中国为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因此,朔尔茨此行有助于增加中欧关系的良性互动因素,围绕反对保护主义、支持自由贸易达成共识,我国可通过德国强调中欧经济合作对欧洲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作用,增加欧盟对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务实理性声音,减少中欧在电动汽车等领域的经贸摩擦。
  经贸合作层面,凸显中德经济合作主轴,推动产业链深度互嵌融合。
  经济仍是中德关系的基础。朔尔茨此次访华随行的是主张加强对华气候合作、反对对中国汽车加征关税的环境、农业、交通3位内阁部长,并由十几位德国跨国公司高管随行,反映出对中国的高度重视,凸显了加强中德经贸合作的愿望。德国电视一台评论称,“朔尔茨此次访华的优先事项很明确,即将经济问题放在前面”。
  德国有望继续引领中欧经贸合作。中国不仅连续8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而且在德国对外投资布局中的分量越发重要。据德国央行数据,2023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总额达到119亿欧元(约合924.1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占欧盟对华总投资比重升至近60%,较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38%显著上升。与此同时,德国对华投资占德国对外投资比重也攀升至10.3%,是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主要投向汽车、化工、高端制造等领域。当前德国经济持续低迷,2023年的GDP增速为-0.3%。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24年德国经济将增长0.2%,制造业将严重萎缩,工业竞争力或遭受严峻挑战,更加凸显了中国市场对德国公司的战略意义。据中国德国商会最新报告,91%的受访德国公司表示,将继续扎根中国,54%的公司计划未来2年增加在华投资。
  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朔尔茨参观了重庆、上海的德国公司,旨在了解中国经济的实际状况,掌握在华德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中国在其全球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作用,以便进一步拓展经贸合作,优化德国在华投资布局。无论在机械制造、汽车等传统领域,还是在绿色转型、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中德合作均有巨大潜力,有望依托经济共生关系,进一步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和利益共享,这也有助于缓和中德因高端制造业竞争上升而产生的矛盾。
  能源合作层面,加强清洁能源交流合作,拓展高端化工业合作空间。
  拓展绿色领域合作。朔尔茨在重庆参观了博世氢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了解其研发的氢动力产品及氢燃料电池解决方案,强调中德需在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领域拓展合作。近年来,由于地缘政治冲突暴露了能源安全的脆弱性,德国更重视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作用,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发电,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56%,首次突破50%。在能源短缺状况持续的背景下,德国仍致力于实现到2030年电力的80%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绿色发展目标,而这将有赖于中国绿色能源产业链的支持与合作。双方同意启动中德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将于6月举行机制的首次高级别对话,还将建立中德工业减碳工作组。访华期间,两国签署了《中德循环经济和资源效率行动计划》,碳排放交易机制、碳税、节能环保、废物回收再利用是重点领域,后续需跟踪相关进展。
  重视高端化工技术合作。朔尔茨在上海参观了科思创的亚太创新中心,了解该公司提供的化工及可持续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自欧洲地缘政治冲突发生以来,欧洲化工行业承受重压,多个欧洲化工巨头因高成本问题被迫关闭生产装置。巴斯夫2023年2月曾宣布关闭路德维希港工厂的部分装置,并在今年初表示,由于业务增长乏力、能源成本高企和过度监管三重负担,公司在欧洲市场需要永久性调整成本结构。4月以来,受财务亏损和缺乏竞争力影响,埃克森美孚和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决定关闭各自位于法国和荷兰的化工厂,涉及乙烯产能近百万吨、丙烯产能超60万吨。因此,如何通过对外投资合作保障国际竞争力,成为当前德国化工公司的核心议题。朔尔茨此次访华,巴斯夫、拜耳、科思创、福伊特等化工或能源科技类企业高管纷纷随访,显示了德国化工公司希望依托对华技术优势,在能源、高端化工等领域加强投资、拓展合作的意愿。
  中国能源公司应积极把握能源合作机会
  当前欧洲正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变量,中欧在维护多边秩序、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能源转型等方面拥有共同利益,特别是中欧经济共生关系较强,且在高科技领域与中国具备较强互补性,欧盟,特别是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将是我国的主要争取合作对象。
  挖掘中德产业合作潜力,捕捉高端化工合作机会。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德合作的重要支点,建议围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电动汽车、氢能、循环经济等能源转型产业链供应链,通过相互投资、产能协作和技术合作,加强与德国公司的深度合作。寻求中欧化工技术合作空间,加强利益捆绑和产能合作,通过强强联合建设境内重大化工项目,探索在东南亚等市场加强第三方合作。
  加强高端技术研发合作,共同探索前沿科技创新。突出中德绿色能源转型需求,依托各自竞争优势,针对下一代前沿低碳技术,围绕化工、氢能、新能源、储能、节能降碳等领域,加强与德国能源科技公司的技术交流和联合研发,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积极推动前沿创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商业应用。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