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点燃新兴产业绿引擎(图)
2024/4/19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4-04-18]编者按:绿色发展是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科技创新为绿色发展提供动能。中国石油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充分发挥科技利器作用,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在新赛道上跑出新优势。
向“新”而行 尽揽“好风光”
润滑油公司“双碳三新”业务跑出加速度
中国石油网消息(通讯员 瞿燕)继2月底定制生产的PAO40基础油首次在风电产业链应用后,4月15日,润滑油公司兰州添加剂公司完成对部分风机机油的第一阶段替换测试,已进入第二阶段测试。测试反馈结果为产品性能良好。
作为中国润滑油领域的“国家队”,润滑油公司积极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深化“做强科技、做优特色、做大规模”三大定位,“双碳三新”业务跑出“加速度”,绘就一片“好风光”。
“碳”路风光核电产业发展。在风电领域,润滑油公司开发了与风电技术配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并于去年首次在东方风电4兆瓦超大功率风机组上实现应用。在光伏领域,完成了首批昆仑全氟聚醚氟素真空泵油的采购合同,实现了在全国光伏制造业的首次应用。在核电领域,自主研发的核电汽轮机油在岭澳核电站、福建宁德核电站等成功运用。在水电领域,今年1月,连续第7年向创造了6项世界纪录的贵州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供应齿轮油,为国家水电工程产业链的润滑环节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新能源汽车“润滑助跑”。润滑油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级甲醇发动机专用机油,在碱保持性能和环保配方等方面性能优秀,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吉利甲醇重卡自2019年使用昆仑润滑油装车以来,所有车辆均实现良好稳定运行,有效印证了油品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润滑油公司成功研发出适应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枪冷却液系列产品,实现了原材料来源完全自主可控,打破了国外品牌对该市场的垄断。如今,长效冷却液技术已通过头部企业准入,合成冷冻机油取得全球采购供应资质。
加速挺进发展新赛道。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痛点难点,润滑油公司与产业链各类先进企业加强深度合作,集中全公司优势资源开展攻关,力争在氢能、太阳能、储能、数据中心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油脂上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提升企业发展“含绿量”。
润滑油公司将继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以“绿色+科技”为基因,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坚强支撑。
昆仑物流:智能监控?安全运输
中国石油网消息 一季度,昆仑物流公司在新疆油田的二氧化碳运输量突破10万吨,日均运输量达1500吨,进一步助力新疆油田绿色发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今年年初以来,昆仑物流公司提前了解新疆油田2024年注碳计划和碳源情况,紧密跟踪碳源与现场注入情况,合理匹配车辆。这个公司利用GPS监控车辆智能管理系统,有效对接、协调、落实属地运管部门和公司监控管理要求,实时监测二氧化碳运输车辆和驾驶员的情况,及时处理报警信息。在卸碳现场,积极配合做好安全防护,确保二氧化碳运输安全可靠。
图为昆仑物流车辆在新疆油田二氧化碳混相驱先导试验站卸碳。(石宝岩 汤军涛 摄影报道)
中油测井精准检测支撑“超级绿色充电宝”建设
中国石油网消息(特约记者 姚东江 通讯员 周海)4月14日,中油测井天津分公司C1268作业队完成了湖北应城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306-A井二开中完侧向系列测井。这也是该项工程完成的第45井次测井作业。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是指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将电能用于压缩空气,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空气来推动汽轮机发电的储能方式,被誉为“超级绿色充电宝”。而连接地面和地下的压缩空气通道,又被称为“充电宝电桩”。
为保障“电桩”高效使用,既需要井筒有一定规模的尺寸,又要保证井筒内的套管与地层完全封固,确保压缩空气不顺着缝隙“溜走”。这些井眼表层尺寸是传统油气井井筒尺寸的2至4倍,表层套管、完井尺寸也随之增大。测井仪器在如此大的井筒内发射和接收探测信号,会因受到泥浆影响,导致信号在发射、接收的闭环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能量衰减,探测精度受到干扰。
对此,中油测井技术团队第一时间开展工程分析和设计,针对该井尺寸大的特点,使用CPLog系列SJC-8B(C)水泥胶结综合测井仪,利用其低频高能的特点,顺利完成各井筒的各类施工任务,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近些年,中油测井持续发展和推广随钻测导、光纤测井等高效技术,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和油气井综合检测的时效和能力;升级改进脉冲中子管、同位素胶囊、污水回注系统等专项绿色技术,探索可控辐射、零污染施工路径;地热开发、压缩空气储能等工程稳步推进,为实现“双碳”目标持续提供测井智慧。
工程建设公司:建立足技术优势 服务新能源产业“扩容”
中国石油网消息(特约记者 上官昌淮?通讯员?余虹江)4月11日,工程建设公司西南分公司设计的西南油气田纳溪输气站余压发电项目并网发电11天,发电量超过8.66万千瓦时。这是继西南油气田剑阁天然气净化厂余压发电项目投运后,该公司建成投运的又一个天然气余压发电项目。
近年来,工程建设公司立足在“天然气+”和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加强对新能源领域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研判,编制中长期新能源领域的科技研发及核心技术提升方案。同时,工程建设公司推动“传统领域技术升级迭代、优势领域核心技术持续引领、新兴领域技术创新突破”,全面打通客户需求、核心技术、金融业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全业务流程,实现技术成果向“工艺包+核心专利设备+核心配方药剂”转化,不断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优质工程咨询服务,全力推动并服务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在余压发电领域,工程建设公司形成了“能量回收的天然气脱水脱烃集成系统及方法”等专利专有技术8项,申报“天然气脱水脱烃系统压力能发电橇”等发明专利近10项,牵头主编行业标准《天然气余压发电设计规范》。创新研发的装机规模“150千瓦—2000千瓦”全系列余压发电专利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天然气地面工程集输、净化、长输等领域的压力能回收利用。
针对西南油气田、塔里木油田、国家管网等单位的不同需求和属地余压资源实际,工程建设公司陆续为这些单位编制了近期、远期规划和可行性实施方案,加快新兴产业布局优化,助力能源企业实现余压能高效开发利用。
济柴动力:“上新”高端装备 为绿色转型添“动力”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 党勍)4月15日,在玉门油田的中国石油和甘肃省首个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现场,由济柴动力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首批4台往复活塞式氢气压缩机稳定投用。这是济柴动力加快布局新能源、新业态“两新”业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济柴动力围绕“双碳三新”业务发展需求,积极为集团公司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提供动力装备支撑。
“以氢气压缩机为例,我们成立了技术攻关工作组,在小分子密封、无油润滑、无级气量调节系统、电气防爆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并紧贴用户需求,全面做好产品设计和适应性研究,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强化了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氢气压缩机项目研发负责人肖强介绍。
济柴动力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新业态项目,持续加强对能源行业转型的技术支持。在储能产品方面,济柴动力提供的储能系统,先后应用在吐哈油田、塔里木油田等油气田的大型光伏发电项目中;在智能加注、微电网系统方面,济柴动力以“产品+服务”的形式,为山东济南、四川南充、天津等多地加油站实现“零碳”运行提供了装备支撑;在CCUS产业链、氢能利用等压缩机应用领域,济柴动力产品分别在吉林油田、玉门油田等油气田实现“零”的突破,推动了相关企业碳捕集、氢能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