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
2024/3/12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4-03-11]从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到总书记此后又多次在重要会议和重要场合对“新质生产力”进行阐释、作出重要部署,“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热词,而一系列重要部署也释放出鲜明信号,即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且迫切。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出重要要求:“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是总书记为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给出的重要方法论。
首先看先立后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发展方式相区别,代表了生产力的迭代升级和跃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的新质生产力,看似与传统产业格格不入,但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传统产业。先立后破便回答了传统产业的“破”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立”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要把握先后顺序,统筹兼顾当前与长远,“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二者不能顾此失彼。
先立后破,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今年重点工作提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之一。“先立后破”的核心是要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对石油石化企业来说,就是要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在推动油气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向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
再看因地制宜。
总书记强调“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这为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脱离区域、企业的发展实际。当前,各地区、各企业不断加快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但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善用“十个指头弹钢琴”,结合自身发展条件和基础,科学合理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
对石油石化企业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结合现有业务布局和发展基础,有序选择布局的新领域和新赛道。例如,油气田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技术、资料、土地等基础优势,在风光、地热等资源丰富的井场合理布置风光发电、地热清洁供暖制冷等新能源项目,推动油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炼化企业可以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动科研创新和新材料开发,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最后看分类指导。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面临很多新领域新形势新问题,不能“一刀切”,也不能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需要在强化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持续提升具体执行政策和措施的针对性、准确性,要精准滴灌、有效指导。
石油石化领域涉及的产业链长,涉及不同的生产环节和主体,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链环节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着不同的发展条件和基础,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及时出台相应的指导政策,确保人员、资金等资源有效集中到关键方向,助推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入领会和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精髓要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再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