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如何向卓越质量攀升(图)
2024/3/4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4-03-01]编者按:追求卓越质量是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夯实“中国制造”质量基础,是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培育竞争新优势的迫切要求,也是推动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现实需要。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取得积极进展,企业质量意识明显增强,质量管理能力持续提高,质量管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到2027年,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显著提高,产品高端化取得明显进展。
《中国石油报》本期《深读石油》对《实施意见》进行解读,并邀请相关石油装备企业人员围绕“如何增强质量意识,持续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如何打通制约质量提升的堵点,推动石油装备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等问题进行讨论,敬请关注。
《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强调要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开展先进标准研制,推广卓越质量管理实践,为制造业质量提升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量的增长到了平台期,质的突破还处在孕育期,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不高,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制约制造业由大变强。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夯实“中国制造”的质量基础,是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培育竞争新优势的迫切要求,也是推动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现实需要。
卓越质量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
卓越质量是指理解、满足并超越用户对质量的感知和期望而进行的持续质量改进实践,为用户提供卓越的、富有魅力的质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引发质量理念、机制和实践的深刻变革,赋予卓越质量更多的时代特征和内涵要求。
一是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全面。卓越质量要求企业对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质量管理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进行系统重构,驱动质量管理范式向数字化、体系化、系统化、精益化、零缺陷转型。
二是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卓越质量要求提升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促进企业对研发、制造、试验、保障等全流程实施策划、控制和改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推动企业实现持续成功。
三是质量数字转型更加成熟。卓越质量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融合应用,推动质量管理活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有效实现精确感知、精细管理、精益生产、精准预警、智能控制,增强产品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全产业链质量管理能力。
四是质量绩效表现更加优异。卓越质量引导企业释放创新驱动潜能,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过程质量损失,增强整体经营绩效,带动经济效益增长,实现成本最优化、效益最大化,在市场需求变化及技术迭代中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实施意见》划分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等级的依据和考虑是什么?
当前,制造业到了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的关键期,但大量企业受到传统质量观念影响,缺乏对质量价值的科学认知,不愿满足强制性标准之上的质量需求和用户期望,缺少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叠加产业链供应链质量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等因素,市场主体缺乏质量判别依据,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等现象普遍存在,“中国制造”质量变革步履维艰,始终处在价值链中低端,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实施意见》提出采用工程化思维、规范化手段,推动企业评估质量管理能力等级,充分考虑了不同行业、不同技术条件和质量基础的企业实际,依据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结合国内外关于质量管理的先进方法、模型和研究成果,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经验级、检验级、保证级、预防级、卓越级。有助于企业充分认识和贯彻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要求,渐进式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有助于破除市场上的质量信息壁垒,强化信息传导,传递质量信任,推动市场从低质低价、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转向优质优价、优胜劣汰的正向选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质量提升中的决定性作用。
制造业企业向卓越质量攀升的方法是什么?
《实施意见》提出采用策划、实施、检查、处置模式,推动制造业企业强化质量意识、建设能力、数字赋能和科学评估,不断追求卓越、实现持续成功。
一是增强质量意识。引导企业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标准,聚焦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强化用户需求导向,发挥最高管理者作用,推动企业全员参与,加强过程方法应用,实施持续迭代改进,深化质量循证决策,提升关系管理水平,以系统抓、抓系统为导向,增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二是巩固基础能力。指导企业按照木桶原理、补齐短板的思路,围绕制约质量提升的难点堵点,《质量管理?组织的质量?实现持续成功指南》《质量管理?实现财务和经济效益的指南》等标准,找到问题关键、分析问题核心、解决问题根源,不断增强质量绩效,以持续改进实现持续成功。
三是强化数字赋能。推动企业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数字化赋能质量管理,对照《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度评价要求》等标准,科学评判质量管理数字化水平,精准把握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四是评估迭代改进。遵循“企业自愿、地方推动、正向引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贯标、培训、评估、复核”的实施路径,指导企业开展质量管理能力评价,诊断问题、识别差距、确定等级,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
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价结果有何应用价值?
对企业而言,评价结果可作为质量判别依据,用于质量诊断和改进,帮助企业更好地贯彻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提高质量辨别能力,加速向高质量和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对行业而言,通过贯标评价方式,可引导企业、供应商和用户等认可“卓越质量”理念,采信分级评价结果,沿供应链传递质量要求,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更多企业共同贯标,促进产业链质量水平整体提升。
对政府而言,评价结果有利于切实掌握制造业质量发展情况,动态掌握制造业质量发展趋势,充分积累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重要数据,为精准施策、精准引导、精准服务提供决策参考,为政策支持、资源配置提供重要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圆桌讨论
如何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持续提高质量管理能力
宝石钢管公司质量管理部副主任?张毅:装备制造企业以数字化赋能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协同水平,是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
如何构建基于数字化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与不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及智能化程度水平密切相关。处于数字化起步初期的企业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试点产品开展基于数据分析的关键生产过程质量能力试评价,对生产制造及检验检测等关键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和精准管控,提高产品合格率。已较好实现数字化及智能化的企业,可选择试点单位开展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通过数智赋能驱动质量变革,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供应链质量管理数字化协同水平,快速满足和高效响应顾客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促进高附加值产品服务创新,提升客户体验,增强质量竞争力。(王冠慈采访)
济柴动力科技信息部(质量管理部)副部长?李泽胜: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数字化信息化赋能,是提升装备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处于转型发展期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应坚持技术立企、自立自强,着眼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开展高端技术、数字技术、绿色环保技术和高附加值新产品的技术研究,着力提升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研发管理,强化科技支撑和保障质量管理的能力,在满足产品可靠性、维护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及环境适应性的前提下,通过规范、完善的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手段及产品研发协同创新平台,持续推进产品的模块化、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确保装备产品在设计源头上具有较高的质量保障。
此外,应充分围绕用户需求,加快科技创新驱动,提升运维服务端科技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效能,大力推进远程监测、故障诊断等信息化数字化系统工具的深度应用,以科技赋能传统制造,实现产品可靠性的有效提升。我们还应强化科技支撑,建立参数化、结构化的产品运行故障库,提升系统故障诊断能力;完善维保操作和故障排除措施知识库,实现设备运行数据共享,提升用户运维能力;完善升级作业计划、绩效统计、备件管理和移动应用等功能,提高系统对市场运维工作的支撑能力。
科技创新是装备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依托信息技术助推产品质量管理再升级,彻底打通制约装备产品可靠性和服务质量上台阶的难点堵点,推动石油制造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党勍采访)
渤海装备石化装备公司总工程师?任旭阳:增强全员质量意识、持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应多点联动、综合施策。
一要做好全员动员工作。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质量管理过程中,定期进行增强干部员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方面的培训,让员工明白质量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以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管理制度为标准的体系管理及运行要求,明确各角色对应的责任。同时,广泛收集干部员工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持续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要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引领。应不断丰富企业质量文化内涵,通过文化来培训人、管理人、凝聚人,强化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引导全员重视并利用顾客的反馈意见,总结产品或服务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要实施持续改进的策略,如使用六西格玛等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来识别和解决质量问题;使用专门质量管理软件,通过数字化手段来追踪、分析问题,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鹏飞采访)
如何打通难点堵点,推动石油装备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宝石机械科技质量处处长?宋志刚:向地球深部进军、拓展深层油气资源,对筑牢我国能源安全的资源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石油装备企业要聚焦科技前沿和行业发展趋势,面向市场需求,系统把握产业技术水平和重点攻关方向,贴近市场搞研发,超前谋划新产品技术储备;加大研发资源投放力度,最大程度挖掘资源潜力,以推广一批、研发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支撑当前,引领未来。
要加快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效管理体系与激励机制,推进科技完全项目制管理办法深度推广,压实责任,打通关节点,确保责权利各项政策机制落地执行。对内,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率激励考核力度,提高各基层单位对于新产品市场推广的积极性;对外,要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联合研发模式,与知名院所和高校在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方面创建联合体,推动石油装备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马香采访)
渤海装备钻井装备公司一级工程师?魏向辉:面对石油勘探开发向“深、低、海、非”领域的不断延伸,针对深井、高温、高压等越来越复杂的应用工况,要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打通石油钻采装备产品现场使用的难点堵点,不断提升产品对特殊工况的适应性和质量的稳定性,助力油气勘探开发新工艺的实施,有效降低综合开采成本。
加强联合创新,破解技术瓶颈。要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联合创新平台。特别是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要联合国内石油院校、集团内部研究机构的科研力量,针对基础理论、新型材料、先进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共同解决新品研制,以及质量提升中的设计、材料、制造工艺方面的难题,缩短新品研发周期,及时满足用户现场使用工况变化的需求。
攻克高端难点,加速技术迭代升级。应将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产品技术发展规划与《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意见》的指导思想及具体任务相结合,加大超深层、超深水、非常规油气钻采装备产品研发及持续攻关力度,在产品性能方面实现迭代升级,打破国外垄断,引领技术发展。(安鹏飞采访)
宝石钢管公司高级主管?童楠楠:石油装备制造业要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必须以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为统领,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坚持技术立企,以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以提升核心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完善以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管理创新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通制约质量提升的难点堵点。
一要建立三级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形成“决策层+实施层+一线创新层”的三级科技创新体系,理顺研发统筹、实施、转化之间的关系,支撑企业科技创新发展。
二要优化完善科技项目管理及科技投入预算机制,推行完全项目管理,重大科技项目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实行项目全过程质量管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高科技成果质量。
三要建立基于市场检验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将科技成果以最短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提高中高端科技成果贡献比例。(王冠慈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