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炼化企业如何应对化工市场低景气周期?
专家论坛

炼化企业如何应对化工市场低景气周期?

2023/12/8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3-12-07]
  今年国内化工市场波动显著,总体来看需求偏弱,过剩态势加剧。由于缺乏重大利好支撑,短期内化工市场难以出现明显回升。
  与此同时,国内经济走出疫情阴霾,成品油需求持续复苏。10月份,成品油市场在“假日经济”的拉动和低基数效应的协同下,消费量继续呈现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因此,当前炼化企业面临两难局面:一方面,要响应国家战略发展号召,加快“减油增化”步伐;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成品油市场持续向好的机遇,增加供应。如何平衡好“减油增化”和增加成品油供应之间的关系,是炼化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
  圆桌讨论》》》
  辽阳石化生产运行部主任?王坤
  四川石化计划经营部部长?刘雨旻?生产运行部部长?苏文龙
  大庆石化销售储运中心炼油运销部副主任?单鹏
  针对目前的市场形势,炼化企业面临什么挑战?
  王坤: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随着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国际能源巨头纷纷抢滩布局,加之受经济周期变化、政策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炼油化工总产能迅速上升,原料成本和供应链风险随之加大,给生产和销售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被迫调减负荷,“减油增化”成为大趋势,成品油市场需求发生巨大转变,炼化向一体化、以化为主的方向发展,头部企业阵营逐步形成,行业竞争激烈。
  “双碳”政策影响深远。低碳能源生态圈、新能源应用快速普及等对传统能源形成巨大挑战,炼化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和能源压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全面梳理碳排放与生产经营、环保、效益的关系,更加注重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采取强有力的节能手段,对技术和设备进行环保升级,找准企业自身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路径,降低生产过程“三废”排放,实现绿色发展。
  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企业创效能力有待提升,创新引领作用不够突出,体制机制的束缚还没有根本破除,炼油和化工业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炼有余而化不足”“粗有余而精不足”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企业亟须解决燃料油产能过剩、高端化工产品自给率偏低等问题,实现由燃料型向化工型转变,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加快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生产和供给体系,迈向产业链中高端。
  刘雨旻:当前,市场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炼化企业普遍面临一系列挑战。对于四川石化而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资源瓶颈。今年,四川石化全力争取原油资源,并打通原油铁路进厂通道。但总体看来,公司仍面临原油资源不足且资源成本较高的局面,无法最大程度发挥千万吨级炼化企业的规模优势。
  二是市场疲软。近期,欧美经济体衰退预期加重,国内市场势必受到一定影响。目前,下游用户持币观望情绪较浓,以刚需小单采购和消化库存为主,市场在当前和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疲软状态,过剩趋势逐步明显。
  三是格局变化。近年来,炼化行业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市场主体增多,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突飞猛进,市场需求逐步转换,对上游炼化企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抢占市场先机、赢得竞争优势,是企业亟待攻克的课题。
  因此,当前炼化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必须更加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资源获取与市场经营,构建“基础+高端+差异”的产品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单鹏:现阶段炼化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减碳压力和因市场导向转变造成的炼油加工能力过剩、产品需求变化、原油价格波动以及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原油价格大幅波动也是炼化行业面临的挑战。
  为保障原油供应的稳定性,炼化企业需要保持一定的原油库存,同时利用期货及衍生品来对冲风险。但是化工品与成品油的定价机制不同,受行业景气周期影响更大,化工品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炼化企业自我消化。流程工业高度自动化和连续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炼化企业的加工流程相对固定,但较为灵活的加工方案不仅可以为企业在不同市场环境中创造更大价值,而且可以在产品市场供需及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时,帮助企业掌握更大主动权。
  炼化企业如何灵活调节油品与化工品的生产,提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王坤:聚焦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质量效益优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全面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打造综合性能源厂商,提升能源和化工产品供给质量。
  一是瞄准市场统筹优化。加强市场分析研判,以生产经营最优化、效率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践行“分子炼油”理念,坚持先算后干,加强生产的计划和调度,灵活调整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突出高品质、高价值,强化产销衔接,协调优化资源,做好资源内部互供,实现装置运行及产品方案最优化,提升生产效率。
  二是坚守品质做精产品。聚焦高端化、差别化、绿色化,瞄准市场终端需求,围绕新材料、新产品市场,强化产销研用结合,优化生产流程工艺,在延链、补链、强链上靶向施策,开发特色化高附加值新产品,打造新型化工材料明星产品,增强市场话语权。
  三是多元发展化解风险。坚持“一主多元”,在做优做强石油石化主业的基础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新产品推广与成果转化的激励力度,开发更加先进高效的生产技术,布局高端业务,退出落后产能,做好产品研发、量产和迭代工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苏文龙:当前炼化市场形势复杂多变,如何灵活应对市场、合理调整生产,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专业协同。持续深化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围绕生产运营中心工作,加强财务、计划和生产等专业的配合,建立一套“市场分析—形成决策—快速执行”的响应机制,从而动态优化排产计划,最大程度契合市场需求。
  二是强化工艺管理。用好企业生产装置加工能力强、工艺先进的技术优势,坚持大轿瘸龃笮б妫鲜毓ひ占吐桑忧坎僮鞴芾恚园踩轿壬U嫌胖什肺榷ǔ龀АT谧爸蒙芰Ψ段冢中呕ひ詹问嵘咝б孀爸玫募庸じ汉珊妥省?
  三是强化预案管理。用好炼化一体化装置产品多样的优势,坚持“宜烯则烯、宜芳则芳、宜油则油”的原则,做好生产预案。在市场形势发生变化时,迅速调控汽油、柴油、航煤、乙烯原料和芳烃原料等五大关键路线的生产,灵活选择最优生产线路。同时合理运用原油和产品的仓储能力,进一步增强生产弹性,抵御市场风险。
  单鹏:为应对市场导向下炼油行业面临的挑战,需采取升级产品质量、炼油向化工转型、提升产品价值等手段。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炼化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综合考虑碳减排与经济效益,“分子炼油”、能效提升、资源高效利用、总流程优化、循环经济、生物质原料加工利用等,将是支撑炼油厂碳减排及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的重要手段。
  要强化合作联动,提高后路保障能力。坚持“以销定产、以产促销”运行模式,深化品牌工程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强化产、销、储、运一体化协调机制,实现效益最大化。持续深化产销衔接。坚持以保后路为工作重心,保持与统销、运输、港口等单位的紧密联系,深化与港口、铁路运输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化对内对外衔接流程,快调快装、快装快走,提高产品外运效率,力保全年汽煤柴交货计划目标实现。及时掌握企业转型升级的部署安排,协同销售企业扩销增量,争夺市场份额,化解供需矛盾。持续拓宽汽柴油出厂路径,系统谋划出厂举措。坚持每日跟踪产品库存浠⒒爻凳俊⒌コ翟亓俊⒊龀Ы鹊惹榭觯胺治鲅信谐龀烤保鞫苊庖蚴谐”浠⒓颂炱韧环⑹录斐傻某龀Ю眩繁2烦龀轿扔行颉W韵芳蚧鞑κ中岣吒队托省#ㄍ踔厩?刘宏玉范江涛谢文艳采访整理)

  广东石化鸟瞰。袁家豪摄
  企业案例》》》
  广东石化: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开拓高质量发展新蓝海
  中国石油网消息(特约记者高云龙通讯员邸德利)“真是太方便了!我昨晚下的单,今天下午就收到货了。广东石化投产后,我们就有了稳定的原料供应。”12月3日,汕头市某化工品用户向前来调研的华南化工销售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今年年底,化工市场受下游企业开工影响,出现疲软态势;成品油市场在年底“假日经济”预期的推动下行情看涨。广东石化公司通过发挥区位优势,利用工艺流程的灵活性,积极应对挑战。
  广东石化“宜油则油、宜芳则芳、宜烯则烯”的设计,让其在规模化后的灵活性上处于产业前端。除炼油装置外,芳烃联合装置、乙烯装置、聚烯烃装置以及吉林石化ABS装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油品与化工品之间的高转化率,使广东石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
  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对二甲苯市场行情不断上涨,供应偏紧,价格始终保持高位运行。广东石化芳烃联合装置作为全球单套生产规模最大装置,规模化核心优势显现。公司通过内部直供生成油和外购碳八芳烃原料,助力26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仅11月份就生产对二甲苯21万多吨。
  生产清洁能源方面,公司聚焦工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优化产品出口流程,努力挖掘炼化一体化项目的灵活性优势。9月28日,98号汽油顺利出口新加坡。10月19日,航煤出口总量突破百万吨;目前每月出口量稳定在20万吨左右。
  广东石化处于我国沿海经济带的关键位置。2月13日,广东石化第一车车用柴油卸入潮州服务区加油站,标志着“粤油粤销”模式正式开启。之后的数月里,公司的油品销售覆盖整个华南市场。同时,高标号汽油和航煤等主力油品远销新加坡、荷兰,市场份额和产品影响力不断提升。
  然而,面对华南地区更多大型炼化企业陆续投产,以及化工品下游厂家开工率不及预期的局面,广东石化化工品销售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公司果断将目光投向新蓝海。公司将销售半径划定为1000公里,在此范围内,用户24至48小时内就能接收到广东石化生产的优质化工品。向北,缺乏大型炼化企业的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用户也被纳入广东石化的销售版图。向南,公司把视线投向海外,化工品南渡大洋被提上议程。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广东石化化工品生产“抓大而不放小”。在发挥装置规模优势生产乙烯等基础化工品的基础上,公司着力开发小众、特色产品,向高端产品要效益。9月9日,8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装置成功生产出茂金属聚乙烯产品,实现重大生产技术突破。新建的2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投产后将发力高抗冲产品,深入汽车制造企业云集的华南市场。
  独山子石化:优选加工路线保供市场促效益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李志强)11月28日,独山子石化公司聚乙烯DGDZ3606和聚丙烯T4401产品通过铁路和公路运输两种方式出厂300多吨。这两种管材料产品今年销量首次突破10万吨,满足了市场需求,有力推动了新材料业务的发展。
  年初以来,面对持续低迷的化工市场,独石化充分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保供责任,在分子层面优选加工路线,提高多种原油复合加工水平,在西部地区兄弟炼厂检修期间全力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和油田后路畅通;组织完善化工高负荷、高收率、低成本、低能耗运行模式,攻关提升3套乙烯产品收率,细化每日产量,并根据效益精准排产、批量生产,增产高端高效产品。
  独石化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炼化行业运营规律,落实集团公司市场营销工作部署,全力增销增效,成品油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功能尿素疆内销量“保二争一”,橡塑市场稳步扩量、追求高端。同时,大力推进“基础+高端”产品战略,持续加强市场研究、产销衔接,创新实施重点高效产品专项营销。
  立足高端、高效定位,公司大力开展PE-RT管材料DGDZ3606质量和销量“双攻关”、生产和销售“双优化”。在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公司的协调下,西北、华北、西南等化工销售公司鼎力支持,独石化持续优化营销、排产节奏,DGDZ3606地暖管材料产销增幅达60%以上,约占国内表观消费量的1/4。
  独石化围绕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紧盯前沿科技实践新技术,今年开发新产品18个,创历史新高;新材料产量排名集团公司第一。公司首次在环管聚丙烯装置连续稳定生产茂金属均聚、无规、熔喷料系列产品,成功开发无规透明料mPP4916和熔喷料PPH-1500M,填补国内同类装置生产空白,实现聚丙烯生产技术新突破,为扩量生产茂金属聚丙烯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年4月,独石化茂金属聚乙烯收缩膜EZP4002HH首次生产成功,在试用推广中显示出优异的性能,可以有效替代进口,疆内许多下游企业纷纷订购。
  航煤和负35号柴油是炼油的高附加值产品。面对化工市场低迷的不利形势,独石化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采取优化20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原料、优化产品切割点增产航煤等措施,最大程度生产油品,保障市场需求。进入11月以来,新疆仍然没有出现大幅度降温天气,市场出现负35号柴油过剩局面。西北销售公司主动拓展疆外市场,独石化积极对接西北销售增加成品油出库,于11月30日顺利完成5000吨管道输送负35号柴油的任务。这是近5年来公司首次通过管道向宁夏、内蒙古输送柴油,有效缓解了库存压力,成品油销售全面实现提质增效目标。
  吉林石化:动态调整生产组织全力增产增销柴油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李玲月)12月3日10时,在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厂柴油装车栈台,油品装车岗位员工正在对一节节柴油罐车进行输油操作。这批柴油将运往吉林省内及内蒙古、辽宁等地。今年前11个月,吉林石化柴油累计交货发运263.2万吨。
  年初以来,吉林石化抢抓机遇,全面推进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加快“减油增化”步伐,同时紧盯市场变化,分析统计成品油和化工品情况。面对国内柴油市场需求阶段性不足的实际,公司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动态调整生产组织,优化产品结构,全力增产增销柴油,满足市场需求。
  “今年柴油的市场需求旺盛、效益好,而化工品盈利能力偏弱。我们与生产运行部(总调度室)、炼油厂、乙烯厂、有机合成厂共同研究制定生产优化方案,在确保公司总体物料平衡的基础上,全力提升柴油产量。”吉林石化计划经营部副经理高宇昊介绍。
  经过反复论证,吉林石化制定了小乙烯停车和炼油乙烯联合优化方案,确定了优化分馏操作、上提柴油抽出量等4方面10项具体措施。
  优化乙烯原料结构,实现乙烯装置不加工柴油。有机合成厂按照生产优化方案,4月精心组织15万吨/年乙烯装置阶段性停车。乙烯厂按照总体安排,在柴油销售旺季取消柴油重质原料,缺口部分全部由炼油厂加氢尾油替代,装置负荷由每小时267吨调整至每小时249吨。计划经营部主动联系外采石脑油,弥补原料缺口。
  炼油厂科学制定柴油增产方案,根据市场行情,动态优化产品结构,将增产柴油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密切跟踪各装置安全平稳运行情况,强化“三精”管理,开展“装置内小指标”及增产柴油竞赛,保障各装置高负荷安稳运行;统筹协调上下游装置生产运行负荷,优化原料配比,调整加工路线,密切关注柴油组分分布、工艺调整、质量管控等重要环节,全面落实增产增效措施;围绕优化柴油加氢分馏塔切割点,降低Ⅰ、Ⅲ柴油加氢装置反应深度,并开展技术攻关。
  吉林石化克服车源持续紧张、调运难度大等困难,采取“一日一策”的组织策略,合理有序安排装卸车作业,确保增量柴油交货计划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