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推进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图)
专家论坛

推进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图)

2023/7/19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3-07-18]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可以将各国自身的优势转化为各国共同发展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与会专家普遍认为,10年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大批能源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为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魏晓威表示,10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持续深化政策沟通,凝聚能源发展的更多共识;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全球能源安全稳定;持续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升级,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发展。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杨正位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凝聚了新的共识,催生了新的贸易格局。2013年到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同时,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进口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原油进口占比近八成。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社会司司长欧晓理表示,10年来,在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亮点纷呈。具体来说,“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顶层设计顺利完成,政策沟通进展顺利,一批重大项目稳步推进,特别是清洁能源产业贸易合作积极推进。
  魏晓威建议,要聚焦进一步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全面推进促进共赢的务实合作,深化拓展全球能源伙伴关系。她建议,持续健全完善机制建设,打造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持续加强清洁能源合作,打造绿色繁荣的伙伴关系;持续强化安全风险防控,打造稳定可靠的伙伴关系;持续强化创新驱动,打造创新共享的伙伴关系。
  如何扩大“一带一路”经贸及能源合作?杨正位建议,巩固经贸合作的基本盘,形成油气进口多元化的格局,加强绿色能源合作,提升能源稳定供应能力。
  如何在已有合作成果的基础上,推动能源国际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欧晓理认为,要开展多元化合作,努力拓展合作区域;要坚持绿色发展合作理念,有序推进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要加强第三方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要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国家形象。

  多维度加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建设
  关于如何加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建设,与会专家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给出了答案。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之钧指出,地缘政治、能源转型对全球能源形势和能源合作产生重大影响。俄罗斯能源贸易重心东移,美国和欧洲能源合作加强,中国与中东、中亚的能源合作加强。同时,欧盟正在加大清洁能源转型力度,欧美显著加大对本土清洁能源制造业的投资。他表示,非洲是“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重点地域,不仅油气资源丰富,太阳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也非常丰富。非洲有发展清洁能源的强大需求和动力,但由于资金短缺等问题,其发展仍然受到制约。中国应增加对非洲清洁能源的投资,发挥资金、技术和设备方面的优势。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陆如泉介绍了中国石油构建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实践。他表示,在能源合作中,中国石油逐步构建“沟通诉求、协调行为、求同存异、化解风险”的“三联”管理机制(联管会、联协会、联谊会),打造公司与政府、合作伙伴以及社区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保障油气合作项目平稳建设和运营,有效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例如,在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中,中国石油提出“分段分国建设和运营”模式,创建“四国八方跨国运行协调机制”。
  就加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海外利益研究中心副主任赵磊建议,要推动构建能源投资与产能合作机制、能源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加强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共同提高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数字化水平,提升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性。企业要强化创新合作以应对全球能源转型挑战。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研究所所长陈建奇指出,要用国际金融治理创新助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具体而言,要创新国际金融投资治理机制,推动“一带一路”能源转型投资增长;发展碳金融交易市场,强化“一带一路”能源转型合作;培育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引领“一带一路”能源技术创新合作;强化“一带一路”金融监管合作,防范能源转型的金融风险。
  “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当前,加快实现碳中和以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低碳能源投资已超过传统能源。这将帮助这些国家加快能源转型、实现碳中和,也将对世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中国石油国际部副总经理李强分享了中国石油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案例。他表示,中国石油以天然气合作和跨境管道重大项目为抓手,提升清洁能源综合供应及抗风险能力。中国石油坚持在“一带一路”项目中把节能减排和生产经营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打造一座座绿色井场、炼厂;在“一带一路”国家积极布局地热、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太阳能和风能等业务,推动国际能源合作“向绿而行”;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中坚持做生态自然的全力呵护者,获得环保奖30余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指出,氢能将在未来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增长点。但氢能产业链非常复杂,实现产业化发展尚需时日,需要相关政策、资本和技术支持等共同推动,才能产生巨大价值。同时,随着“绿电”产量快速增长,部分“绿电”仍不能实现上网,寻找快速消纳“绿电”的方法十分必要。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理(副院长)单葆国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高,终端电气化水平有待提升,碳减排道路上面临的挑战仍然巨大。其中大部分国家已设定了碳减排目标,正在积极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发展前景广阔,这给能源电力合作带来了机遇。他认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能源电力合作的重点方向在于产业整合,形成合力;产金结合,扩展合作内容;硬实力和软实力并举,推进转型升级;加强文化交流,实现民心相通。(记者李小松)
  7月9日上午,“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高端论坛在京举办,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大计。他们普遍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能源合作为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方案,为增进共建国家人民福祉作出了新贡献。同时,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加快,绿色能源合作成为新的亮点。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建设,需要从绿色低碳、国际金融治理等多个维度发力。吕殿杰摄
  观点摘登》》》
  金之钧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累计约1177吉瓦,中国光伏装机占世界总量的34%。根据机构预测,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可达351吉瓦,同比增长53.4%。
  中国在全球光伏产业链中优势明显,2022年多晶硅产量占全球比例达86%,硅片占比高达98%,电池片占比高达91%,组件占比达84%,这不但有利于保障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供应。2019年至2022年间,中国
  海外新能源(风、太阳能、水、核、地热)电力装机总容量为20.519吉瓦。仅2022年一年就在海外完成新能源装机7.287吉瓦,占当年装机总容量的近40%。
  赵磊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海外利益研究中心副主任
  加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建设,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在国际合作层面,一是推动构建能源投资与产能合作机制;二是推动构建能源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三是加强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在国家政策层面,一是构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并重的能源保障体系;二是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能源需求结构调整;三是完善宏观政策,增强能源供给能力。在企业实践层面,一是强化创新合作以应对全球能源转型挑战;二是强化能源国际投资合作,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三是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单葆国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理(副院长)
  电力互联互通是实现全球清洁能源输送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全球气候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的客观要求。“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电力需求巨大,我国在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等方面技术领先,电力工程与装备制造能力较强,拥有丰富的大电网运行管理经验,配合“中国方案”和“软实力”的输出,综合优势显著。
  要加快形成“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中国建设”全链条“走出去”的格局。加强协同合作,发电、电网、工程、装备、金融企业之间形成优势互补,避免无序竞争。同时,必须把技术创新和标准引领作为“走出去”的关键,推动优势技术向标准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