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如何更高质量推动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专家论坛

如何更高质量推动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2023/7/14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报2023-07-13]
  ■浙江油田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主任马良:
  一是要兼顾综合效益。企业生产经营切忌“近视”,不能只看到眼前效益。企业的环保行为会影响社会大众的生活,也关系到企业形象,和企业发展息息相关。
  二是增强环保意识。企业要让员工达成环保共识,共同推进环保工作。同时,要督促承包商增强环保意识。在油公司模式下,承包商作为污染物的直接产生和处理主体,更应该掌握最新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将环保工作做到实处。
  三是加大环保投入力度。企业要及时更新和改造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设备。借助技术手段,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弃物,使其达到对环境无污染、无破坏的标准后再排放。
  四是落实绿色低碳发展。企业要构建环保与节能为一体的生产体系,用先进技术提升生产资料利用率,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推广创新、有效的低碳技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深化环保问题认识常态化抓好库站管理
  ■重庆销售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经理刘法远:
  销售企业是中国石油面向社会公众的窗口,应主动适应生态环境监管,在资源高效利用、严格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落实党委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问题议事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常态化抓好库站环保管理,严格开展环保设施设备的日常检查、定期检测,重点关注库站VOCs治理,及时发现、消除超标排放隐患,实现企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近年来,重庆销售公司大力推进绿色企业创建,建立全员责任制,先后完成油库三级防控系统建设、储罐高低液位报警与连锁控制系统建设、加油站防渗治理、库站油气回收处理及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等工作,环保业绩不断提升,环保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在历次国家层面环保督察中,均得到政府部门认可,QHSE量化审核连续三年处于销售企业前列。
  加强双防机制建设落实环保主体责任
  ■运输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经理贾唤来:
  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点多线长面广,道路交通事故风险防控难度大。特别是危化品道路运输,车辆行驶线路途经水源地、永久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古迹等环境敏感区较多,承运货物泄漏危害环境的风险很大。
  因此,企业要加强环境保护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一是安全生产要环保。在开展环境风险评估、规划运输生产路线时,主动绕开环境敏感点,从根源上预防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加大隐患治理力度,加强固定场所和车辆排查,拒绝车辆“带病”上路、超标排放;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及时停用高污染的设备设施,加快引进新能源车辆。二是保护环境促生产。发挥生产运行网络优势,深挖再生能源回收市场;抓住能源转型机遇,加大新能源物流业务拓展力度,用经济行为推动产业发展,使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更深入长久地融合,相辅相成、协同发展。
  全面防范环境风险加快实现绿色转型
  环境保护与生产经营需同步统筹
  ■西南油气田质量安全环保处副处长刘春艳: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和源头管理,在产能建设前期阶段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减污降碳措施和绿色转型需求,改建扩建项目必须取得环评批复,严禁未批先建。环保设施和环保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优先选用环境友好材料,全面做好建设期生态环境扰动恢复。切实做好运行期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严格落实环境风险评估制度,作业计划书和作业指导书内容要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全面防范各类生态环境风险。
  二是以循环经济的思维,做好各类废物资源化利用,从源头降低排放。在新形势下,要加快废热、废压利用和气田水资源化利用,加快资源循环利用探索步伐。
  三是以生态环保工作精细调控,加快实现绿色转型。需从被动合规、被动防控向更加注重精细调控、更加鼓励机制创新、更加追求自主防控的新阶段转变。
  ■四川石化安全环保处副处长王刚:
  一是要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规范现场监督检查内容,建立环保工作的一系列制度保障,采用精良的装备、先进的工艺技术,保证环境保护和生产经营工作同步统筹、协同共进。
  二是加强运行管理,充分优化环保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保证其良好效果。将烟气排放、污水管控、VOSs治理等环保指标和生产运行指标放在同等位置,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积极接受监督,与政府管理部门保持良好沟通,主动接受定期检查等形式的监管。保持信息公开,通过各种权威渠道,向社会披露企业环保工作信息。秉承“敞开大门办企业”的理念,定期举办公众开放日和工业旅游活动,消除“邻避效应”。
  四是统筹长期规划,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进一步实施氮氧化物、VOCs的减排和深度治理等项目,以达到“A级企业”标准。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梳理现有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源,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产生量,并最大限度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