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壳牌又有大动作更名并落户英国(图)
专家论坛

壳牌又有大动作更名并落户英国(图)

2021/12/10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该公司宣布,将把总部迁往英国,并放弃已使用100多年的“荷兰皇家”称号
  [中国石化新闻网2021-12-09]
  壳牌逐步剥离不符合低碳战略的资产,包括上游资产和炼油资产。
  由于大宗商品价格飞涨,三季度国际石油公司收益基本都好于二季度。但在一片大好形势之下,壳牌却爆了冷门,三季度财报显示,营业收入为60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36.4%,但却较二季度低了55亿美元。各种消息也纷至沓来,一家名为ThirdPoint的激进派投资机构大肆收购壳牌股票,意欲推动壳牌分拆;荷兰养老金ABP计划出售的化石能源公司股票名单中,壳牌赫然在列;荷兰法院作出一系列不利于壳牌的裁决;壳牌宣布,将总部迁往英国,并计划更名为“壳牌”,放弃已使用100多年的“荷兰皇家”称号。这家历经百年的石油公司究竟遭遇了什么?
  “虎老余威在”
  从股东角度看,壳牌的经营问题早已不仅是短期的表现不佳了。过去20年,壳牌每年股东回报率仅3%,与其在业界的地位相比,真谈不上多高。而过去两年,壳牌还大幅下调了股东分红,使得投资界一片哗然。
  如果从经营类指标考察,用根基雄厚来形容壳牌毫不为过。2021年三季度,该公司经营现金流达到160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122亿美元,在同类型公司中名列第一。壳牌的资产组合质量也很高,可持续性强,在未来的能源转型中还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壳牌还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公司,而LNG是摆脱碳密集型燃煤发电的关键性过渡燃料。有分析师预计,壳牌如果能实施2022年的能源转型计划,包括在LNG、可再生能源和市场营销等板块的计划,将在仅支出50亿美元的资本基础上,产生超过250亿美元的利润(税前)。这些业务虽仅占壳牌总利润的40%,但也足以支撑壳牌的整体市场价值。
  壳牌能源转型其实从未停止,一直逐步剥离不符合低碳未来战略的资产,包括上游资产和炼油资产。从炼油业务看,壳牌2004年在全球还有54家炼厂,而到目前,已仅剩5家。在上游资产方面,壳牌出售了位于美国二叠纪盆地的大量油气资产,大幅减少了公司的资产负债,降低了杠杆率。预计今年底净债务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之比将小于1,这意味着壳牌将比其同类公司更具备提前返还资本的实力。
  遭嫌弃的股票
  虽然壳牌拥有如此精彩的底牌,但股价却遭市场嫌弃。这或许与其2020年的减少股息举动直接相关。2020年一季度,壳牌董事会宣布大幅削减股息,减幅高达66%,此举为该公司1945年以来首次削减股息,引发投资者强烈不满,股价遭遇腰斩。董事会给出的理由有两个,一是疫情影响,二是能源需求的不确定性。但试问,有哪家能源公司能躲开这两个魔咒?壳牌的美国同行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在疫情期间非但没有削减股息,反而还有所增加。这两条理由显然难以服众。自那以后,壳牌的年度股息虽已提高至1.92美元,但也仍仅为2020年前股息水平的一半。近期,受益于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壳牌的股价表现稍好,但也不过是从“腰斩价”恢复到“齐胸价”而已。
  壳牌良好的财务状况并未为其股票表现加分,远比其负债率高得多的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在标普排行榜上的评级都优于壳牌。显然,仅从下调股息的角度还无法解释壳牌股价的表现,但或许可以从下调股息一事中窥得端倪。2020年初,壳牌首席执行官范伯登曾表示,将保持股息不变。但几个月后,壳牌董事会却做出大幅削减股息的决定。这从侧面暴露了壳牌的问题。
  范伯登2014年1月赴任,之前是壳牌化学公司负责人,成绩斐然。而在其治下的壳牌,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他针对壳牌在现金流、支出和公司结构等方面的弱点,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很多工作。即便是在2015~2016年的能源价格低迷期,范伯登仍坚持保持股息不变、削减开支和资本支出,还谈及公司业务的弹性化设想。值得一提的是,在减少资本支出的同时,范伯登做到了更明智、更有的放矢地投放资金,其标的中不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彰显后劲的项目。但这一切向好的势头似乎都在2020年股息事件后发生了巨变。
  无所适从的石油巨人
  壳牌是典型的欧洲式管理系统,几年前,这种管理系统曾被称为“矩阵管理”,强调合作、内部协商和妥协。通过这种系统,容易在团体中达成强有力的共识,但这种模式也可能导致软决策,即通常采纳的解决方案过于中庸,虽然遇到的阻力最小,但效果堪忧。
  这一特点在其他欧洲公司身上也有体现,但壳牌尤其明显,具体表现在其过去几十年的经营中,变更路线比较常见。而近期的一次路线大变更无疑是大力向绿色能源方向倾斜。壳牌管理层显然对此仍有分歧,而是否有必要继续从事油气开采和下游业务则是主要的分歧之一。股东方面的反馈也不一致,倾向于传统业务的认为,壳牌当前的资产大幅依赖油气,船大难调头,强行调头得不尝失;提倡走绿色路线的则认为,壳牌转型步伐太慢,也离所谓“绿色”的要求相去甚远。
  除了公司内部和股东的分歧,政府部门的表态也令壳牌手足无措。有些部门希望壳牌加快去碳化步伐,有些部门则希望壳牌继续投资油气,为消费者提供用得起的能源。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分歧,将壳牌推到多向选择的路口,却又无法择路前行。对外则显得公司政策缺乏连贯性甚至相互冲突,动摇了公司的形象。壳牌的董事会和管理层试图满足所有诉求的举动,也招致更多人不满。
  也正是由于处于这种尴尬局面,壳牌招来了“野蛮人”敲门。ThirdPoint在敦促壳牌分拆时阐释的理由就是,既然壳牌的路线无法令所有人满意,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分拆。否则,战略上的不确定性和不断向外界发送的不良信号将继续“绞杀”壳牌的市值。
  与此同时,荷兰法院一项裁决要求壳牌改变商业模式,以加速减排至法院规定的范围;荷兰政府又无视荷兰法院另一项有关取消壳牌股息税的裁决,表态将保留该税项。根据该税项,荷兰政府将向壳牌收取15%的股息预扣税。凡此种种或许是促成壳牌出走英国的主要原因,毕竟英国一向以向石油公司收税较低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