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后格拉斯哥时代,全球气候治理道阻且长
专家论坛

后格拉斯哥时代,全球气候治理道阻且长

2021/12/8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1-12-07]本届气候变化大会在全球各国共同围绕“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和推动《巴黎协定》有效实施的共识下进行,奠定了未来全球气候治理细化落实的路线图,为构建成熟有效国际碳市场确定了规则基础,各种国际行为体通过“意愿联盟”灵活促进气候治理。但由于各国对“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解读的分歧和发达国家落实气候援助的前景不明,未来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存在延缓的风险。
  11月13日,为期半个月之久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COP26)落下帷幕。虽然此次峰会因疫情推迟一年之久,会议期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巴黎协定》框架下的落实细则分歧较大,但总体而言,仍然取得了近年来全球气候治理的罕见成果,将为推动《巴黎协定》的实施明确发展方向。
  此次格拉斯哥大会前,因新冠疫情冲击、各国能源气候转型承诺与全球1.5℃控温目标之间的巨大差距,各方对会议前景普遍不看好。然而,会议在全球各国共同围绕“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和推动《巴黎协定》有效实施的共识下进行,为《巴黎协定》落实奠定了基础。
  首先,各国奠定了未来全球气候治理细化落实的路线图。会议达成的《格拉斯哥气候公约》是继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进一步凝聚了各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基本共识。同时,《格拉斯哥气候公约》肯定了1.5℃目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明年埃及沙姆沙耶赫大会上全球各国围绕“达成控温1.5℃”目标进一步提出自主承诺,在维护《巴黎协定》共识和推进1.5℃目标注入动力之间形成了平衡和妥协。此外,《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在总共97个条款中进一步细化了气候变化治理的具体措施,把各国在包括气候融资、发展中国家自主提高气候行动力度、能源转型、减少化石能源补贴、逐步削减煤炭、透明度与承诺实施等方面努力方向写入文件,使《巴黎协定》宏观目标的实现方式逐步变得清晰。
  其次,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最后一公里”。《巴黎协定》第6条有关国际碳市场和减排国际交易的细则,是全球以经济和市场手段推动减排努力的关键,也因事关切身经济利益而成为全球各国气候治理的重要分歧与难点。此次大会在这一问题上取得重要突破,就碳减排交易重复计算问题和《京都议定书框架》下清洁发展机制(CDM)结算问题等取得共识,为未来构建成熟有效国际碳市场确定了规则基础。
  其三,各种国际行为体通过“意愿联盟”灵活促进气候治理。中国和美国作为气候变化治理最重要的两个国家,在会议期间发布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共同向国际社会承诺在21世纪20年代关键十年采取加速行动,就实现控制甲烷排放、美国“2035年100%实现零碳污染电力”、中国“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煤炭消费等重要目标和合作领域推动共同行动,增强气候治理的大国引领力量。
  在具体议题方面,包括中国等100多个国家加入《关于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领导人宣言》,波兰、越南和智利等40多个煤炭使用国达成逐步放弃煤炭的共同承诺。同时,全球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也提出绿色转型承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召集45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家金融机构组成的“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在会议期间提出在未来30年投资100万亿美元融资支持“经济排放净零”相关项目,引导更多资金和市场力量转向气候治理。
  然而,此次大会仍然暴露出各国对于“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解读的分歧,以及发达国家在承担历史责任和援助责任上的欠缺,未来各国围绕上述问题的博弈,仍是将是落实共识的主要阻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景仍然道阻且长。
  首先,发达国家“目标论”对发展中国家发展权构成一定挑战。在大会前后,美国、欧盟、英国、瑞士等发达国家领导人常常拿“雄心不足”说事,给发展中国家制定目标施压,试图迫使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朝着“去排放绝对量”的方向发展,忽视了发展中国家首先要解决的能源贫困、工业化和城市化等问题。全球气候变化现状绝不能仅仅以目前各国绝对排放量划定贡献和责任,西方发达国家过去200多年的历史排放为目前气候问题的主要责任。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发展中国家按照国情和能力决定自主贡献,才是“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正确落实方式。
  其次,发达国家落实气候援助责任前景不明。发达国家长期以来经常强调气候援助的“自愿性”和“道义性”,而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提供气候援助是发达国家必须负担的国际责任,双方认知相差甚远。《格拉斯哥气候公约》中称,“发达国家2020年提供1000亿美元援助目标落空”,表明发展中国家集体失望,以及发达国家不得不承认“空头支票”的现实。发达国家虽然承诺在2025年前两倍弥补1000亿美元目标的缺口,然而,这一目标以何种方式落实、发达国家间如何分担仍然是未知数,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延缓的风险不可低估。(作者董一凡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