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中东能源转型或将负重前行
专家论坛

中东能源转型或将负重前行

2021/12/8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1-12-07]近年来,在油价波动与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下,中东国家的能源转型动作明显加快,并且体现了鲜明的自身特点。
  特点一
  大力推动石油和天然气增产
  中东国家多数认为,只有从油气出口中持续获得可观收入,才能为能源转型提供必要的资金。当西方石油巨头对油气上游投资踟蹰不前时,中东国家却在大规模扩张油气产能。对中东国家而言,迅速增加油气产量是非常符合供需逻辑的选择——如果石油需求萎缩、价格下降,那么高成本生产商会先被挤出市场,而中东产油国可以凭借其低成本而存活。如果石油时代会迅速终结,那各国也需要尽快将其油气储量变现。
  各国都已经开始投入巨资增油扩气,沙特、阿联酋均计划将石油产量每日提升100万桶;伊拉克与道达尔、bp等巨头合作,实现南部油田大幅增产,借捕获伴生气提升天然气产量;卡塔尔正在扩充其北方气田,计划两期工程完工后将LNG年产量提升至1.26亿吨;科威特、埃及等国也宣布了油气增产计划。国际能源署预计,2026年仅沙特、阿联酋、伊拉克、科威特四国石油日产量就可增加470万桶,使中东成为全球油气增产的主要来源。产量扩大是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提升的基础。美国能源信息署2021年10月预测,2025年中东天然气年产量将增加1200亿立方米,2030年以中东产油国为主体的欧佩克在全球石油产量中占比将劲增至41%。2020年以来的油价上行来部分源自减产联盟坚持限制产量,反映出其他生产商增产不及时或不积极的情况下,减产联盟对市场的影响力在显著上升。
  特点二
  尽可能将低碳减排化为自身优势
  2021年以来,中东产油国纷纷在碳减排领域作出重要承诺。2021年3月,沙特推出“绿色沙特”倡议,宣布将植树100亿棵。10月,沙特召开“绿色中东峰会”,承诺凭借“碳循环”经济,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30年前每年减少2.7亿吨碳排放并将甲烷排放比2020年减少30%,并建立推动地区减排合作的各种机制。沙特阿美公司也在峰会上宣布将在2050年前实现业务净零排放。在沙特之前,阿联酋也在10月承诺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中东产油国中拔得头筹。卡塔尔则效仿道达尔,将其国家石油公司改名为“卡塔尔能源”,以显示其对提升能效和采取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的重视和成果。
  此外,中东国家正在将低碳减排作为其油气资源在低成本外的第二优势。沙特阿美宣称,其2020年的上游生产中,每桶油当量仅需排放10.5千克二氧化碳,甲烷排放强度也仅为0.06%。阿联酋也宣布,至2030年,其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将降低25%,CCUS能力提升至其原有水平的500%。凭借优越的地质条件和集中部署CCUS,沙特、阿联酋等国已经实现了业内最低水平的碳排放强度。卡塔尔同样打出了“绿色天然气”的招牌,在其北方气田中利用太阳能进行CCUS,并于2020年赢得了由全球首份含有碳足迹标准的LNG购买招标。
  随着未来消费者和投资者对油气碳足迹和碳强度更加重视与碳税出台,沙特、阿联酋等国将赢得额外优势。其他产油国想在碳排放强度上与之匹敌,就必须在CCUS等减排技术上投资,但这又会进一步拉高这些国家的生产成本,令其在与沙特、阿联酋等低成本产油国的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地位。
  值得重视的是,沙特和阿联酋也在大力发展蓝氢和绿氢。沙特2020年实现了全球首次实验性质的蓝氨出口,并宣布将在其新未来城(NEOM)中与美国企业共同投资50亿美元建设大型绿氨项目。2021年10月,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宣布沙特会成为蓝氢领域的“最大冒险者”,拟将贾法拉巨型气田的天然气用于制造蓝氢。与沙特类似,阿联酋在蓝氢和绿氢领域齐头并进。当前沙特、阿联酋在蓝绿氢领域已经有了一定先发优势,未来可能在该领域的标准与规则制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特点三
  强调政府对转型方向和节奏的把握
  中东各国的政府长期在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能源转型的节奏和方向往往由政府乃至执政者本人掌控。以促进能源转型为名,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对国家石油公司的掌控。
  沙特任命了沙特阿美史上首次不是来自公司内部的董事长,并由其主权财富基金收购了在新能源领域实力雄厚的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ACWAPower)50%股份,事实上将其变为国有企业。伊拉克推进将所有国有石油企业整合为单一石油公司,加强对本国油气资源的集中管控。阿联酋气候变化特使由其国家石油公司CEO兼任,便于国家通过国家石油公司,自上而下和横向贯通地执行整体能源战略。
  需要指出的是,各国将国家石油公司上市均是以不影响政府的绝对掌控为前提的。沙特阿美上市的股份不足其总股数2%,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则仅将其子公司上市,政府始终对母公司享有绝对控股地位。
  中东各国在能源转型以及气候变化议题上也高度重视独立性,利用各种场合发出自己的声音。伊拉克副总理兼石油部长阿拉维与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联合撰文,表示如果外界不向产油国提供帮助,那么净零排放目标就无法实现,各国都因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去碳策略。沙特等国则积极游说,反对污名化油气资源,强调碳排放才是问题,而非石油和天然气。
  整体上,中东走的是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的“油气+”而非彻底转向新能源的去碳道路。
  特点四
  加强与其他生产商和消费者的协调
  11月30日,欧佩克官方还发表声明,庆祝标志着减产联盟成立的维也纳协定签订五周年。欧佩克历史上多次被断言式微,减产联盟机制的凝聚力和执行令也一度不被看好,但事实证明,这一机制显著提升了产油国集团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分量。五年来,沙特、阿联酋等国多次实施超额减产,弥补了非欧佩克成员的减产不足。中东产油国通过牺牲短期和自身利益,维护了产油国集团的整体和长远利益。
  对于石油消费国,中东国家也努力加强与对方的利益捆绑。海湾国家在美欧亚太都对炼厂、港口和油气存储设施等进行大笔投资,确保客户持续、大量进口本国油气资源。阿联酋、伊拉克等还积极向外企开放其上游市场,利用合作伙伴的份额油来锁定其未来石油销售。
  与国际能源转型的情况类似,中东能源转型的前景同样充满不确定性。从现有态势出发,以下两种场景出现的可能性相对较大。第一,各国的能源转型将负重前行,不会轻松实现,也不会完全停滞。历史上,中东能源转型的主要动力都来自低油价“倒逼”,但2014、2020年的两轮油价暴跌,已经为中东敲响足够警钟。至少2020年下半年油价回升后,各国的转型并没有明显减速。长远看,国际石油消费量下降、供大于求的概率较大,较低的油价将迫使各国维持转型步伐。第二,中东产油国在能源转型上可能出现“<”型分化,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国既有转型资源,也有改革意愿,将继续在国际能源市场上风生水起。一些受制于战乱、制裁和政局动荡的国家则可能步步落后,能源行业的首要目标不是成功转型,而是维持现有局面乃至为生存而战。(作者唐恬波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