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为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建言献策加快构建HSE风险管控技术体系
专家论坛

为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建言献策加快构建HSE风险管控技术体系

2021/12/3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报2021-12-02]
  观点:
  打破传统技术束缚,优化技术突破路径,研发HSE风险管控领域的自主性先导技术势在必行。实现技术突破,重中之重是弄清技术难点和痛点所在。
  实现技术先导、技术引领,下一步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提升优势技术,二是统筹技术融合,三是加快智库和数据库建设。
  白永忠
  HSE风险管控技术作为保障石油化工产业安全运行的一项专业技术,问世已有40多年,引入我国也有20余年,但长期以来我们在前沿技术创新与工业应用等方面处于跟跑状态。同时,伴随着我国石化企业近年来大型化、规模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突发安全事件下高脆弱性和高后果性特征越来越突出。因此,打破传统技术束缚,优化技术突破路径,研发HSE风险管控领域的自主性先导技术势在必行。
  实现技术突破,重中之重是弄清技术难点和痛点所在。
  首先,安全风险管控是一门交叉学科,对石油化工行业来说,涵盖了产业链的众多研究领域,如化学工艺、机械设备、仪表控制、安全工程、信息技术等,如何建立一套既能覆盖各专业方向,又能实现各专业信息互联、安全风险全流程量化的技术体系,也是国外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和风险管理专业机构多年来努力的方向。
  其次,要保证风险量化的科学性,就要全面搭建反映国内生产实际的底层可靠性数据库,在这方面,我国石化行业一直以来都处于技术空白,大多沿用国外行业协会或商业软件的公开数据,导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最后,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持久动力,但国内目前专家库信息统筹共享不到位、生产企业专业人才培养不系统等问题,会长期制约技术链供给侧的良性发展乃至先进技术指向性的科学推进。
  为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新要求,突破我国石化行业HSE风险管控技术瓶颈,实现技术先导、技术引领,下一步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升优势技术。近年兴起的“新木桶效应”观点值得借鉴。明确我国石化发展优势,不断加强关键技术增量,才能螺旋式提升HSE风险管控技术的创新上限。比如,可以考虑发挥中国石化现场设备设施海量数据的独特优势,加快推进自有石化装置设施安全可靠性数据库的研发应用,能够有效填补数据空白,同时也能借助大数据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开展石化风险装置设施的智能化监测预警、态势研判和智能控制,加快未来实现智能工厂的本质安全型技术升级。
  二是统筹技术融合。木桶盛水量的多少不仅取决于木板长度,还取决于木板之间的缝隙。为实现高效“大兵团作战”,可以借助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良机,尝试建立先导型研发团队、专业化运营公司等新的技术发展模式,理顺技术研发转化的全生命链条,提高技术先导效能。安工院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尝试,通过筹建HSE风险评估与管控专业化公司,整合已有的安全风险防控关键应用型技术,如中国石化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系统(PHAMS)、大型燃爆实验测试平台和风险防控专项工程改造技术等,旨在构建一整套风险防控工业技术体系,建立“风险量化-风险验证-风险受控”一条龙研发应用模式,已初步实现整体技术创新势能“1+1>2”。
  三是加快智库和数据库建设。智库和数据库建设不仅仅在于为关键技术突破提供动力,更需要为企业HSE风险管控创新与新技术引进提供指导方向与升级空间。譬如可以考虑发布国内外HSE前沿工程技术年度发展报告,围绕国内外石化行业安全发展壁垒、安全监管良好实践、石化产业链风险迁移和事故分析等关键内容提供先导型技术支撑等。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更多不可预见、难以管控的风险,结合中国石化上中下游的生产特点,构建多专业、多项目、全流程协同的数字化HSE风险管控技术体系,助力企业安全生产的迭代升级,无疑是中国石化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