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三问”氢能产业发展
专家论坛

三问”氢能产业发展

2019/7/11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化工报2019-07-10]“氢能发展前景如何?产业化面临哪些问题?推广应用该从哪里入手?”在近日于北京召开的中国氢能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氢能供应与利用百人会2019年度论坛上,围绕氢能产业链发展进程中的这些热点问题,业内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纷纷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一问:氢能发展前景如何
  中国氢能供应与利用百人会会长、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金林介绍说:“2018年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约21%,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69.8%,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升至45.3%,因此发展氢能等绿色可再生能源将有力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此外,发展氢能可助力实现低碳减排,氢能热电冷联供可有效降低化石能源使用量,交通领域氢能利用可有效降低车辆污染物排放。”
  高金林表示,氢能产业将来的市场规模很可观。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氢能源消费占总能源需求的18%,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到2030年,氢能将为1000万~1500万辆汽车和50万辆卡车提供动力。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的蓬勃兴起,民用液氢工厂的建设投产和液氢容器的商业化应用指日可待。
  张家口是国家唯一一个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目前氢能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上下游配套产业正在加速聚集。据该市常务副市长郭英介绍,张家口将大力开展风能太阳能发电储能与制氢储能、纯电动汽车与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综合应用、建筑用能冷热电联供、居民家庭智能用能等相关科学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及推广应用。
  “以钢铁、煤炭、电力、建材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的邯郸也将在全国率先开展氢燃料电池重载汽车示范。”邯郸市发改委赵书广处长介绍,邯郸正在优化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结构,构建邯郸市域加氢网络,拟布局建设10座智能化加氢站,形成30万立方米/年加氢能力。
  二问:产业化面临哪些挑战
  虽然氢能产业发展前景可观,但在产业化过程中却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由于社会和公众对氢能的认知度不深,一谈到氢气和氢能,大众很容易联想到氢弹,存在畏惧心理。然而,对比气密性测试、系统碰撞试验、泄漏点火测试等试验结果显示,氢气其实还没有汽油、天然气危险系数高。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于民介绍说,氢气扩散快,可缩短危险时间,而汽油蒸汽挥发后,会滞留在空气中不易疏散。当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设计和运行、加氢站的运维等过程都采取了安全措施,因此只要按照规范操作和使用,氢的安全性是可控的。
  其次,由于氢气需要二次制取,同时储氢、运氢、加氢各环节也成本较高,引发人们对氢能的经济性的质疑。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氢基础设施相关核心技术和设备还不完善,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投入,才能提高氢能的经济性。另外,虽然采用液氢储运的方式可降低用氢的成本,但我国液氢相关的装备制造及产业化才刚刚起步,液氢储运真正投入使用还有待时日。
  最后一个挑战是要降低氢燃料电池以及整车的成本。与锂电池和纯电动车相比,燃料电池相关核心技术和设备自主化程度不足,关键零部件较多、系统较复杂,用材特殊、制作工艺也更繁琐,因此整车的制造成本是氢燃料电池车商业化的关键。同时,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运行和使用还需要配套建设加氢站,并提供完善的制氢、储备、加氢服务,而目前我国加氢站建设主体众多,缺乏国家统筹和政策配套措施。
  记者了解到,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建秋项目团队,通过优化燃料电池—动力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的配置,提高了燃料电池的耐久性和降低整车成本。他们联合企业研发的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的整车成本仅为国外的1/6~1/3,与纯电动车成本相当,为燃料电池客车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三问:推广应用从哪里入手
  安全标准体系对氢能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中船重工第七一八研究所总工程师薛贺来介绍说,氢气制备、储存和运输已具有成熟的安全防护措施,可有效解决氢气泄漏、爆炸等问题。目前我国在氢气制备、提纯、运输、加注、应用等方面已有83项相关国家标准,氢能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形成。“要建立标准研究与制定机制,加大对氢能技术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此外,制氢安全技术要求、天然气转化制氢安全技术要求、汽车液氢燃料箱技术要求等标准也正在制定之中。”薛贺来表示。
  高金林建议,结合我国能源结构和氢能产业特点,重点研发氢能大规模供应、储运,以及下游应用的技术和产品,如氢能燃料汽车、氢能分布式能源等。目前,我国已经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及物流车领域探索出了比较可行的商业模式,未来应重点建立氢的大规模供应体系,以降低用氢成本;扩大城市内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的应用;推进网约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试点工作;建设氢能的微电网储能,利用弃水、弃电、弃光、弃核和电网平衡等,扩大氢能的应用规模。
  高金林表示,可以分阶段建设我国的氢能供应体系和加注网络。第一阶段以工业副产氢源为基础,通过在各省市工业副产氢源建设氢液化工厂,在各地建设液氢储运门站,在全国建设类似LNG供应体系的液氢生产、供应和加注网络。第二阶段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基础,构建氢能供应体系和加注网络。第三阶段以太阳光合作用分解水产生氢气为基础,构建氢能供应体系和加注网络。
  “在保证氢能安全方面,要加强氢能制备、储存、运输、使用各环节的安全性技术研究;加快完善关于氢能应用的技术标准体系和安全技术法规体系;加强行业监管,使氢能应用健康有序发展;加氢安全科普宣传力度,消除大众对氢能的恐惧心理。”中船重工第七一八研究所制氢工程部主任张玉广强调。
  中国氢能供应与利用百人会会长、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金林先生,应急管理部危化司肖丹处长,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设局王立博博士,河北省能源局安荣虎副局长,张家口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郭英先生,邯郸市发改委赵书广处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教授,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书记李建秋教授,成都深冷液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华先生,北京环宇京辉京城气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国春先生参加了开幕式并讲话。中国氢能供应与利用百人会秘书长、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秘书长洑春干先生主持了开幕式。
  论坛还设有氢能生产液化、、氢能储运设备制造与检验技术发展、氢能安全研究、加氢站、国内外氢能标准研究等五大主题峰会,共近300人参会。同期,成都深冷液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环宇京辉京城气体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华爱色谱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在现场展示了包括氢能运输、氢气生产、储运和加注,燃料电池及系统供应商和核心零部件、技术及原材料供应商等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