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中国石油开创科技工作国际化探析
专家论坛

中国石油开创科技工作国际化探析

2019/5/8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共享中国石油”催生创新驱动力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9-05-07]
  创新驱动力源自企业的深层次文化理念,一些石油公司创新能力的体现正是由于对创新文化的积累,外向型的合作创新就是其中之一。中国石油要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合作就是在理念方面创新发展模式,从过去的单纯引进吸收,到主动寻求创新技术合作。主动布局全球创新网络,发挥创新合作伙伴的作用,加强国际公司战略联盟中的互利合作,从深层次积累创新文化底蕴,实现技术创新发展的倍增效应。未来中国石油更需要深入推进标准国际化,在技术发展软实力上占据有利位置和话语权,组织实施国际标准培育计划,形成竞争新优势。”编者
  3月29日至30日,中国石油的四项技术应邀入围了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上游高级研发中心(EXPEC-ARC)在北京举办的“i-Quest”合作论坛。本次论坛旨在为工业界和学术界的知名研究和技术人员提供平台以展示技术和讨论未来新兴技术在上游石油行业应用,中国石油在交流平台上将继续深化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在自动化和数据集成方面的合作,或将成为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上游高级研发中心寻求长期资助研发项目的合作伙伴之一。
  布局全球创新网络
  探索研发一体化发展
  多年来,中国石油遵循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持发展,引领未来”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坚持“业务主导、自主创新、强化激励、开放共享”的科技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创新战略实施,保持高水平投入加大重点领域攻关力度,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各业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培育一支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2020年努力建成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和“共享中国石油”。
  近年来,中国石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研发投入超亿元人民币,组织开展各类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研发项目50余项,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攻关取得多项突破,支撑中国石油主营业务发展。
  通过与壳牌公司共建非常规油气联合研究实验室开展联合研究,在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和页岩油地质认识与实验评价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有效推动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技术进步;通过与英国阿伯丁大学等合作开展青海尖扎、土耳其Maras盆地深水沉积露头地质研究和缅甸、莫桑比克深水沉积体系地震地质综合研究,为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与美国优秀专家团队合作,攻克了随钻成像测井关键技术,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RIT方位侧向电阻率成像随钻测井仪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幅提高了中国石油在随钻测井高端服务市场的竞争力;通过与奥地利AVL公司和德国公司开展设计与研发合作,实现了高速大功率12伏175型高性能柴油机的设计与制造,打破了技术垄断,对提升我国石油钻探动力装备的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中国石油先后与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壳牌集团(Shell)等国际石油公司,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等国家油气公司,斯伦贝谢、哈里伯顿等技术服务公司以及美国通用集团(GE)和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等高端制造公司建立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围绕双方感兴趣的前沿技术领域,如页岩油原位改质技术、深层裂缝型气藏高效开采、含油污泥高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良好的阶段进展和研发成果,有力支撑了双方公司相关业务的发展。
  创新可以转化为核心竞争优势。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沙特阿美国家石油公司科研合作项目“智能化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签订合同,今年3月1日开始启动实施。这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首次获得沙特阿美国家石油公司的科研合作类项目,以前这些科研攻关任务基本都被斯伦贝谢、哈里伯顿、贝克休斯等国际大型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所垄断。这意味着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下,曾经默默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中国石油工业在世界科研舞台上有了一席之地,中国石油科技团队“走出去”协助沙特阿美公司勾画未来十年智能化钻井技术的发展蓝图,与合作伙伴一体化研发抢占发展制高点。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为桥梁
  培养人才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曾经因为外国地质家中国“贫油”的结论,推动了中国老一辈科学家“陆相生油”理论的创新,也因为中国石油遇到的地质或技术问题,为国际罕见。作为世界石油工业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之一,中国石油技术问题的解决,催生了原始科技创新,吸引着国际创新力量纷至沓来。
  根据中国石油主营业务发展对关键核心技术的需求,优选加入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油藏数值模拟工业合作研究组织(SUPRI-B)、美国STIM-LAB工业联盟组织、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油藏地球物理中心(CRG)等多个国际一流研究组织,通过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合作伙伴在基础理论研究、算法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跟踪学科领域的前沿进展,为新技术的研发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推动前沿基础国际技术转移。
  如针对国内目前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方面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通过参加油藏数值模拟工业合作研究组织,借鉴国外先进研发技术和研究思路,从而实现油藏模拟软件自主研发的跨越式发展,已在中国石油系统推广应用200余套,仅软件购置费一项即节省2亿多元。
  参加STIM-LAB支撑剂工业联盟,了解国际支撑剂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跟踪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获得国外支撑剂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的实验数据。学习并掌握超低密度支撑剂的(研发)生产情况、常规性能评价实验、低浓度导流能力测试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了解国外超低密度支撑剂的品种及其在油气藏开发中的应用情况。了解并掌握超低密度支撑剂在国外非常规油气开发中的应用情况,开展超低密度支撑剂在非常规油气藏裂缝中导流能力的测试实验研究,为我国页岩气藏开发和水平井实现大型压裂措施打基础。
  参加CRG研究计划,进一步吸收CRG先进技术,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射线阻抗反演技术,结合国内在研项目,发展适合国内需求的射线阻抗反演技术,形成自有射线阻抗地震反演技术系列,提高反演精度。
  通过加入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NSERC/FCMG数值模拟联盟,跟踪和借鉴该联盟在大规模数值模拟并行技术以及热采模拟技术方面的发展方向,提升中国石油在稠油数值模拟技术方面的研发水平。
  近年来中国石油面向全球引进了多名海内外高端人才,其中2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吸引了李向阳、戴南浔和梁兼栋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级技术专家加盟中国石油东方物探公司,研发了我国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逆时偏移系统和深度域速度建模系统,培养了一批年轻的青年专家团队,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打造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引擎
  站在国际舞台融入创新行列
  中国石油陆续建设的一批海外研发机构与技术支持中心。以休斯敦研发中心为代表,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人才引进等方式打造前沿技术及超前储备技术的创新基地。
  中国石油休斯敦技术研究中心,以建设国际化一流研究中心为目标,重点针对国内主要油气盆地,聚焦制约“低渗透、非常规、深层”油气藏关键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攻关,在影响主营业务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上寻求突破。这个中心目前已初步组建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及管理团队,以北美人才、技术资源为基础,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核心技术。在压裂/完井、钻井/测井、入井流体等多个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部分产品投入现场应用。
  截至目前,已申请美国专利13项、国际专利3项,近期还将新增美国专利5-8项。
  中国石油以基地为平台,与多个国外石油公司、研究机构、大学和国际学术组织建立了广泛联系,并与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大学等联合开展科技合作项目,一批合作研究项目在解决油气田生产和技术难题方面见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石油代表国家于2013年11月正式加入了国际能源署提高采收率多边实施协议(IEAEORIA)项目,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应用领域的地位。
  近5年邀请外国专家来华技术交流与合作1000多人次(270多批次);累计派员3500多人次出国开展勘探开发技术交流与创新合作,培养了一大批外语好、技术强的国际化骨干和人才队伍;2014-2017年,组织接待来自中国石油海外五大合作区8个资源国10批次的政府人员来中国石油访问交流,其中部长级以上高级代表团6批次,通过技术交流与实验室参观等充分展示了科技创新工作国际化的水平。
  IPTC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席、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原副总裁兼中油国际原总经理吕功训在2019IPTC大会上介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油气资源需求持续增长,面临的资源接替、生产经营、保障供应的难度和压力进一步加大,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深水深层勘探开发、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面临的技术瓶颈制约十分明显。有了IPTC的舞台,世界油气行业会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发展。
  “在丛林、海湾及其他地区取得突破后,CNPC将油气革命带回了中国大陆地区。”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李鹭光介绍,“R&Dblue-space”是加速非常规油气开发进程的关键驱动力。中国正独立研发非常规石油和天然气的核心技术。但我们在技术进步和能力提升方面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资源评估方面,建立了油气的地质理论,预测和综合地质储量评估技术。在工程和技术方面,水平钻井的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们正在研发旋转导向等工具。同时,水平井水力压裂、钻井优化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是大规模开发非常规石油与天然气的必要手段。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效利用水资源和利用分解化学药剂进行清洁处理对中国天然气的开发非常关键。最新的中国环境保护法等的实施将对低成本加速发展非常规石油天然气工业带来一定的考验。因此,关键技术和设备突破对于非常规石油和天然气进入大规模和高效的快轨道开发至关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在支持能源领袖对话“创新技术——提高油气上游业务效率”时介绍,技术塑造了行业的过去和现在,也必将改变行业的未来。技术创新开辟了海上深水能源,使得开发重油和油砂成为可能,并从页岩中释放出大量新的石油和天然气。
  从常规资源到非常规资源的过渡,石油工业将面临重大的技术革命。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合介绍,微纳米技术在许多行业已取得了颠覆性的突破。现阶段,针对油田现场,加快微纳米技术在关键问题上的研究应用,对保障国家油气战略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展望未来,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肩负着推进石油石化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使命的中国石油将继续通过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和关键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推动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生产结构,充分发挥中国石油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同时,加强与合作伙伴创新共赢,为世界油气工业健康发展、行稳致远贡献中国智慧。
  回顾世界石油工业150多年的发展历程的每一次的石油技术革命,科技创造的变革发展都影响着全球油气储量产量的跨越式增长。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全球石油产量从1亿吨增长到2亿吨,地震反射波法、内燃机钻机和牙轮钻头等技术被广泛应用;60年代至70年代,全球石油产量由10亿吨跨越到20亿吨,这得益于板块构造、注水采油、喷射钻井等新理论、新技术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世界石油产量攀升至35亿吨以上,主要得益于三维地震勘探、超高密度数据采集与处理、盆地模拟、水平钻井、旋转导向钻井、随钻测井、水平井多级压裂、超深水CSEM、MRC新型建井技术以及三次采油技术的创新应用。

  科技发展创造的无限可能持续影响着人类能源开发和使用,在未来发展的路径上,科技依旧是众多国家、公司需要率先抢占的高地。——编者

  2019年IPTC,沙特阿美通过浅海造岛,创新技术开发绿色模式并降低作业风险和成本,获得了年度技术大奖。而早在多年前,冀东油田南堡开发作业的人工岛也有相同的创新性技术应用。马超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