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稳中向好 天然气市场或将“淡季不淡”
2019/4/12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9-04-11]货币财政双宽松,经济稳中向好。继央行年初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后,国务院总理在会见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中表示:继续推进减税降费,4月1日减增值税,5月1日要降社保费率,全面推开。随后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公告》:4月1日起,增值税16%和10%两档税率分别降至13%和9%。财政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企业营商环境改善,有效激发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提振企业信心。受宏观政策提振,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重回景气区间,回升1.3个百分点至50.5%,结束连续3个月收缩状态,创6个月新高,值得关注的是生产经营预期指数为56.8%,升至7个月以来的高点,国家支持实体经济政策逐一落地,经济回暖迹象明显。减税降价,助力天然气消费增长。受4月1日天然气销售和管道运输企业的增值税税率由10%下调至9%的通知影响,3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将全国多地的天然气门站基准价格下调了1-2分/立方米,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下调了2厘到6分/千立方米·公里不等。同时,通知明确提出天然气生产供应企业在与用户协商确定具体价格时,要充分考虑增值税率降低因素,将增值税率降低的好处让利于用户。当前正值新一年度天然气购销合同签订关键期,上游能源价格降低,将有助于下游企业降本增效,刺激企业产能进一步释放,工业用气有望显著提升,天然气市场或将呈现“淡季不淡”“的需求特征。2018年,面临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显现,但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仍突破2800亿方,同比增长近18%,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展望2019年,外部经济环境改善迹象初现,国内经济在多举措政策刺激下,经济增速有望逐季提升,伴随着各地进一步加大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力度,作为高效、绿色清洁和低碳的天然气消费或将保持强劲增长。
天然气的“中国机会”
2019-04-0914:51:00中国电力报.近日,由石油观察主办的“中国能源周——2019行业影响力年会”在京召开,会议的主题为变局下的中国定力。来自能源行业的多位专家各抒己见,畅谈对能源行业发展方向的认识。其中,来自天然气领域的4位专家积极讨论当前热点话题,探讨天然气面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的挑战与机遇。
●是“煤改气”政策还是宏观经济对天然气需求增长的推动力更大?
杨雷:从长远来看,环境作为能源的约束条件,对所有的产业都会造成很大的压力。有些地方限煤了,环境容量也是很大的影响因素。天然气需求增长还是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能源清洁发展的趋势关系更大一些。局部地区的“煤改气”政策会有作用,但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黄妙茹:从短时期看这个问题,可能还得细分看每一个行业具体的承受力是怎样的。比如说有一些高附加值行业天然气的成本可能只占总成本的10%~20%,更多是结构性的增长。有些行业如果能源利用方式改成天然气之后,天然气成本占到总成本50%以上的话,需求的释放在这个阶段是需要用“煤改气”的政策去驱动。前两年的政策是把潜在的需求提前释放了。长远来看,如果基于环境的外部效应评价,天然气的定位还是清洁能源。如果以后有外部污染的指标或者外部环境影响成本,这部分成本是迟早会被释放的。
叶忆叔:首先,需求取决于很多因素,政策是最大的驱动因素。第二,需求与气温有关系。如果冬季是暖冬的话,价格和需求就提升不上来。还有一个是替代能源的价格互动,如果替代能源的价格下降,天然气的价格也会下降,会引发需求的变化。如果气价相对低,有竞争力的话,一些工业用户和发电企业就会被吸引过来。有时经济形势取决于天然气行业下游的产品需求,比如说玻璃、钢铁、化工等行业行情好,就会有用气的驱动性。需求增长总体上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当前的天然气行业处于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能形成中国的天然气价格,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发力?
杨雷:现在还有很多的措施需要完善。就像成立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交易平台后来几乎变成了“拍卖平台”,无法体现公平主体的概念。如今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市场设计,如何把市场设计的有竞争性。欧洲经过摸索建立了虚拟交易中心。中国能不能这么做呢?在全国范围是不能这么做的,因为范围太大了。中国可以尝试建设一些区域的虚拟交易中心,比如在广东建立虚拟交易中心。要想产生交易必须有流动性,这是“点对点”的问题,而“多对多”就很难实现。如果把广东整个省作为一个交易市场,往广东销售的天然气就在平台交易的话,规模一下就达到两三百亿立方米,这样天然气完全可以形成一个标准产品,“多对多”的交易就有了。其实对广东来说,必须把销售公司和管网公司剥离,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承运商,这其中可能丧失掉原有的既得利益,但这样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资源,把天然气价格降下去。成立了国家管网公司,更多的配套政策需要推进,也需要有更多地区有“先行先试”的勇气。
目前国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监管方面的能力建设,还要提高对天然气行业的理解能力,有了足够深入的认识才能有效推动改革。
贾颖:JKM指数存在10年了,在指数流动性增加不少的情况下,一年的合约以JKM指数来计算都很困难。我感觉以JKM指数来签约,10年以内都不太可能实现。天然气市场刚开放,管道资产剥离刚刚开始,我国还有许多事情要做,码头不开放就无法形成公平透明的指数。我们投资建一个项目,投资人要看风险有多大,回报是多大。如果我们的项目按中国的指数作为基准可不可以,比如很多人问我使用门站价不行吗?门站价是政府定的,不是从市场中出来的,我们需要的是市场的“结晶”。
黄妙茹:要形成一个中国的、让国际卖家公认的指数,这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如果参考欧洲跟美国,他们花了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建立自己的价格指数。成立国家管网公司是一个契机,能够把价格信息还有管道运行的信息放在一个信息对等的平台上面,使价格传导首先顺畅起来。另外,气源供应需要上游环节的开放,以及LNG进口方面有更多参与者进行选择,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也需要很多时间以及政策制定方面的探讨跟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