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能源转型战略选择(图)
2019/1/30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9-01-29]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的进程中,化石能源不应被简单排斥,而应被创新性拥抱,特别是清洁的化石能源——天然气。为了减少碳排放和提供可依靠的能源,世界需要更多的化石能源,需要更为清洁地使用化石能源,而不是简单缩小其与可再生能源之间的结构、数量差距。”——编者
天然气在分布式能源领域促进能源转型的应用示意图
全球能源互联网体系建设思路
冬季运行中的亚马尔项目夜景。该项目的战略前瞻性使得各参与公司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吴淼摄
1月16日,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在京举办《2018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发布会。报告认为:国际油价波动性加大,全球天然气供应格局在重构,能源转型仍主要依靠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油气秩序博弈进入新阶段。经历了2014-2015年的下跌后,国际油气价格正在复苏。然而,当今的世界局面对于能源公司来说已非常不同。新技术挑战化石能源,气候变化成为能源议题中心。几十年来各国打造的全球贸易体系也遭到了质疑,甚至威胁到全球化进程本身。在很多地区,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从伊朗制裁到选情迷离的巴西和政局动荡的委内瑞拉,都为全球能源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在新形势下,能源企业应该如何做好战略定位?
稳油增气助推新能源业务
世界能源发展经历了主体能源由高碳向低碳演变过程,目前正向可再生能源时代发展。正如世界石油理事会副主席、原中国石油董事长所言:“当前全球能源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能源转型。”
中国石油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震认为,能源转型呈现一些显著特性。能源转型具有长期性,一种“新”的能源从出现到取代旧能源成为主导能源,旧能源体系转向新的能源体系,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能源转型路径不唯一,能源转型路径与国家能源资源禀赋、国情、能源政策倾向等息息相关。能源转型普遍存在过渡能源,从不可再生体系到可再生体系转变过程汇中,过渡能源至关重要,如美国以“天然气和核能”为过渡能源。能源转型的方向是清洁低碳化,从煤到石油到天然气再到新能源,全球能源利用演变的趋势集中体现在能源的低碳化、智能化、分布式。
王震用“稳油、增气、融合、创新”这8个字概括了新时代的能源转型方式。优化石油业务链(稳油):全球优化、区域优化、结构优化、产品优化等,确保能源转型过程中具有稳定发展的现金流;提升天然气价值链(增气):打造天然气价值链,成为石油公司转型发展最具成长性、增值性业务;融合新能源业务(融合):多能互补,介入储能、拓展氢能、发展生物质能、地热等战略性业务;推进数字化战略(创新):数字化技术正在重塑油气行业,数字油田、智慧管网、智能炼厂、区块链交易、能源互联网正在成为能源行业转型发展的引擎。
道达尔、BP、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国际大石油公司,面对能源转型的主要措施是拓展光伏发电,生物燃料,氢能利用,储能、充电,海上风电,陆上风电,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新领域。源自IHS.数据表明,国际大石油公司面对能源转型时,均把天然气放在重要的地位。壳牌公司收购BP以后天然气占比超过50%。中国石油国内的油气产量中天然气占45%,将来天然气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油,占比会超过50%。
2017年,中国石油在国内天然气的产量首次突破了1000亿立方米,站在新起点,未来任重道远,加快实现非常规对常规的主动接替,重点建设西南、长庆、塔里木3大基地,打造勘探增储、常规持续上产、非常规加快上产、调峰保供、技术与管理创新5个支撑,按照保自产、调进口、强销售、拓终端、优储运的思路,强化产业链各环节协同运作,加强调峰能力建设,是未来持续推进企业天然气业务发展的关键。
从战略高度研究新能源发展规划,开展与主营业务结合紧密、有一定基础的新能源项目,例如地热、可燃冰、生物质能、氢能、铀矿等领域技术研究利用,加快形成以油气为主、多能互补的绿色发展增长极。如何理解绿色发展增长极?王震认为,关键要回答好业务增长点在哪里、实现模式是什么、如何分解责任这3个问题。
开放合作是发展大势所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逐渐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在此背景下,能源国际合作从“参与融入”逐步走到“全方位开展合作的新局面”。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石油在全球近60个国家,管理和运作着超过200个油气合作项目,海外年权益油气产量接近1.9亿吨。中国合作方式在逐步转变,从相对被动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的。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余皎直言,加强开放与合作才是全球能行业应对新形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战略抉择。
能源国际合是中国全面升级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需要;中国能源发展理念变革的需要;是中国保障能源安全的需要,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推动能源国际合作不断深化;能源国际合作是中国石油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石油企业规模已进入世界一流企业梯队,2018年《财富》500强排名中,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分别位列第3、4名和89名,但国际化经营程度与国际石油公司尚有较大差距。
油气产业合作重点在联合勘探开发、工程服务领域。中国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低,非常规油气处于起步,为中外油气企业提供广阔的合作空间。当前中国石油探明率31%,天然气探明率10%左右,中外企业资源及技术合作空间巨大。中外企业在页岩气、煤层气、页岩油、致密油及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合作具有极大发展潜力。
天然气产业链合作重点在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天然气需求量快速增长,2017年为2373亿立方米,预计2020年、2030年分别增至3200亿立方米、4800亿立方米,年均增速高达10.5%、4.1%。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进口量将从2018年近1000亿方到2035年3000亿方以上。预计2045年中国LNG需求1.6亿吨至1.8亿吨,还需增加1亿吨至1.2亿吨,中国LNG接受能力6000万吨,要满足2045年LNG进口需求,接收站能力需增加2.5倍。
石化产业合作重点在高附加值产品、新材料领域。国际企业来华投资呈现独资化、高端化新特点。例如中国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是中国境内第一家整体合资的省级成品油销售企业、福建省内最大的成品油供应商,经营近千座加油(气)站、10座油库。
新能源领域合作重点在基础技术研究、产业化示范园区、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等领域。太阳能发电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生物质燃料与生物质发电、风电发电、氢能及燃料电池、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等受到青睐。具体就是国际化大学科、大工程计划,国家联合研发技术研究,比如中美清洁能源联合能源研发中心,以企业为平台开展国际合作等。中国风电和光伏在全球占比分别从2000年的2%、3.6%增长至2017年的32%、33%。
上中下游能源化工产业协同“走出去”,合作领域从上游勘探开采、工程技术服务到全产业链全方位:上游勘探开采、炼化项目投资、工程技术服务,炼化产品、装备材料贸易,仓储物流和科研。
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仍然有3个不变,全球化大势不会逆转,中国改革开放不会改变,中国能源产业的国际合作不会停滞。
高质量发展推动战略转型
绿色低碳在全球范围内已成共识,能源公司战略转型任重道远。中国海油规划计划部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卢峰表示,2018年中国海油管理层提出来了要坚持战略引领,强化责任担当,扎实地推动公司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安全可靠、清洁低碳、经济高效、布局优化、管理高效,是高质量发展的几个趋势坐标。
近几年,中国不论原油还是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都在快速上涨,2017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8%。作为主要油气企业,响应国家号召,承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重大,在开发保障资源的同时,也要利用市场供能保障能源来源的多元化,并全力抢占能源转型的高地,发展清洁低碳能源,降低对外能源依存度。
BP2018年世界能源展望认为,2040年全世界将是煤、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四分天下。到2040年,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将是同等大小的关系,煤虽然没有像以前占到60%以上,但还占了1/3以上。各类能源品种增减的比例不同,石油占比基本不变,煤炭让出来的份额,全被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给占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要提供更合理的产品结构,更清洁的综合能源,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和建设。
要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理念创新等三个方面持续提升,才能使能源公司实现高效目标。中国正处于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能源成本是实体经济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能源系统应能提供具有价格竞争力的能源产品。
石油和天然气虽然有很长的产业链条,但运输和用途不同。石油勘探开发完成后有两个去向,一是通过炼油提供汽油、柴油等油品用于内燃机的运转,还有就是再继续进行深加工,变成化工产品甚至精细化工产品及其他很多衍生产品。天然气不只两条路,天然气生产后运输就是两种方式,管线和液化天然气。用途更多,可以当燃料、化工原材料,可以发电,还有民用,工业的运输驱动等方面。整体如何打造产业链群,油产业链群和气产业链群,对于能源公司来说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打造上中下游完善的产业链群,才能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管理高效至关重要,我们在管理这方面包含很广,但是主要应该体现在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体系和较强的战略研究能力和战略管控能力,以及基础管理、用人的制度、创新的体制,以及激励机制方面,这些方面如果做好,管理上就形成了高效。
卢峰称,中国海油通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具备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但还存在产业的结构不够优化等不足。如何进行下一步发展,中国海油首先制定了战略,通过战略研究引领,抓好这个战略目标的落实,以及加强支撑保障的体系建设,最后优化投资,战略投资管理往下走。战略要求分三步走,到2020年将实现“十三五”目标,这是起码的五年计划要求,到2035年整个集团要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到2050年,要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国际能源公司。我们提出了五大发展战略,包括创新驱动战略,绿色低碳战略,国际化发展战略,市场引领战略,以及人才兴企战略,这五大战略是贯穿于各个业务板块。
低碳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
如何面对今天的能源转型?BP中国董事长兼总裁杨筱萍认为,能源转型的挑战是双重挑战,能源公司一方面需要给整个社会提供有竞争力的能源需求,另一方面希望是低碳,这个双重挑战是低价又低碳。为了达到低价又低碳的目标,BP提出了自己的能源转型战略:上游持续增长天然气和低开采成本原油,在多个领域展开风投及实现低碳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下游业务增长,展开全集团现代化进程。通过实施这些战略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希望在2025年以前,碳排放增长是零。
起初研究可再生能源,是因为担心油气能源很快就会枯竭,但是现在由于技术的进步,油气可采储量不断增长,油气还能满足人类较长时间需求,对可再生的能源的研究与开发是为了低碳。BP的战略,希望在今后的油气开发当中,应该有一些投资约束,能够找到相对更好有竞争力的资源。另外通过革新制度和技术,来提高开发收益,重要的是降低成本,来面对能源行业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对石油需求逐渐增长,BP最近宣布在中国增加1000座加油站,在天津投资要增加润滑油厂,这都是因为看到了中国市场的需求。
综合天然气的需求持续增长,BP预测到2040年液化天然气的贸易会超过管线,中国各大石油企业都有热情投入LNG站的建设,BP也参与其中。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最大的变化在电力市场,电力市场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量相对更加明显,渗透度相比天然气发展更快。BP在美国有风电的投资,在全球做很多太阳能发电的转型,还有在生物燃料、废渣发电、生物发电上也有发展,这些都是根据时代的变化。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变化,关键在于技术的改变和进步,BP发现陆上风电更有竞争性。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是到了非常高的程度,要达到巴黎协议要求,只是改进内燃机不够,一定要在各方面都采取措施,包括发展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等。
杨筱萍介绍,BP在中国为低碳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例如,BP珠海Ⅲ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65%,减少废水排放75%,减少固体废物95%;西南水电站集群碳中和项目已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逾460万吨,年二氧化碳减排量近60万吨,集群方法使得小型水电站获得碳融资;四川家庭沼气池项目为100万个低收入家庭安装小型沼气池,已实现减排193.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清洁燃烧显著改善生活质量。2017年9月BP在中国推出PTAir产品组合。
这些非常好的项目,把最好的技术带到生产上面来,降低气体的排放,在中国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是65%,更重要的是怎么用一个价值链从原料到最后环节实现综合降碳,包括客户消费过程。此外,BP与伊犁集团签署了碳废的采购合同,有1400平方公里沙漠绿洲,碳废的保护工程。BP希望与各能源企业、机构一道研究面对能源转型双重挑战的对策,做一些低碳转型工作,能够为全人类提供能源需求,同时达到巴黎协议的共同减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