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专家视点佩克生存的前景与挑战
专家论坛

专家视点佩克生存的前景与挑战

2019/1/23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9-01-22]
  展望未来,欧佩克的发展前景是与石油的命运息息相关的,“石油时代”的终结必将带来欧佩克的消亡。从近期看,目前全球石油生产和供应格局主要由美国、沙特和俄罗斯三国决定,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三角博弈关系。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产油国组织,欧佩克成立近60年来,其地位和影响力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2018年12月,卡塔尔宣布“退群”和新一轮“减产协议”的达成,预示着欧佩克的发展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上。当前,欧佩克正面临着其成立以来最严峻的挑战。随着世界石油生产的“多中心化”、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能源消费的“脱碳化”需求,欧佩克的石油权力呈现日益下降的趋势。
  欧佩克的历史与作用
  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ofthePetroleumExportingCountries,OPEC)简称欧佩克,最初是由五个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委内瑞拉于1960年9月成立的协调机构,旨在共同对付西方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和掠夺,以维持产油国的石油权益。
  随着卡塔尔(1961)、利比亚(1962)、阿联酋(1967)、阿尔及利亚(1969)、尼日利亚(1971)、厄瓜多尔(1973)、加蓬(1975)、安哥拉(2007)、赤道几内亚(2017)和刚果(2018)十个国家先后加入,欧佩克共有15个成员国。当前,欧佩克成员国控制着世界石油储量的80%、全球产油量的近40%和国际石油贸易量的50%,在世界石油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欧佩克的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之间的石油政策,谋求以“国家集团战略协作”的方式确保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欧佩克成立之初,国际石油市场由“七姐妹”为首的西方国际石油公司主导,西方石油垄断资本操控油价的行为促成了欧佩克的成立。在20世纪60年代,欧佩克主要致力于平衡和博弈西方垄断资本,以稳定油价、保障石油生产国的利益。1965年至1973年间,全球石油需求迅速增长,年均增长超过300万桶/日。欧佩克的增产满足了全球大部分石油消费增长需求,同时其在全球原油供应格局中所占的份额由1965年的44%提高到了1973年的51%。
  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佩克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其石油政策从初期的“联合防御”转变为“联合进攻”。欧佩克通过提价、国有化以及石油禁运等手段,从西方石油公司手中夺取了石油资源主权和石油定价权,产油国获得了巨大的石油利润。由于不满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偏袒政策,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欧佩克祭出狠招,对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导致油价在地缘动荡中急剧上涨,从每桶不到3美元飙升到超过13美元。原油价格的暴涨引起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史称第一次石油危机。1978年底,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原油产量的锐减导致国际油价再次飙升,从15美元涨到了超过35美元,从而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
  在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刺激下,西方国家一方面加大了对本土石油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加快了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开发,以减少对欧佩克的过度依赖。此外,为预防石油危机,西方国家于1974年联手成立的国际能源署(IEA),建立了巨大的战略石油储备,以应对石油供给中断风险。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欧佩克在世界石油生产中的市场份额从1973年的51%下降到1985年的28%,其石油权力快速下降。1982年,欧佩克正式引入了一套产量限额制度,试图减产保额,但最终无力扭转油价下跌的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欧佩克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随着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建立与石油金融的蓬勃发展,欧佩克无力应对美国的货币政策和投机性交易等因素对原油市场的冲击,欧佩克已经从国际原油价格的制定者蜕变为国际原油价格的接受者。近十年来,美国页岩油气资源开发的繁荣、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化”能源转型目标以及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如火如荼,更进一步导致欧佩克在国际能源格局中的地位逐步下滑。
  欧佩克“限产”的动因及影响
  进入2018年以来,由于美国页岩油产量的激增以及美国对伊朗的石油制裁措施,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跌幅已达30%左右。为扭转这一趋势,12月7日欧佩克在其维也纳总部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产油国达成“限产协议”,计划于2019年上半年共计削减120万桶/日的原油产量,其中欧佩克同意削减80万桶/日,俄罗斯将减产40万桶/日。该协议是在伊朗、委内瑞拉和利比亚由于特殊的政治形势而免于限制其产量之后达成的。
  欧佩克此次限产的主要动因在于国际石油市场明显的供过于求。国际能源署在其发表的能源展望中称,2019年国际原油的供应量预计将超过需求量。欧佩克在2018年11月的市场报告中也认为,2019年国际能源市场对欧佩克石油的需求量将比2018年减少约110万桶/日,比欧佩克目前的产量少140万桶/日。
  一方面,美国的石油产量激增打破了全球供应平衡,给欧佩克及其他产油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自1973年以来,美国今年首次超过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最大的产油国。国际能源署预测,2018年美国石油日产量飙升逾200万桶,预计2019年还会进一步攀升。另一方面,尽管美国对伊朗实施了制裁,但伊朗仍在出售原油。今年美国宣称将伊朗石油出口降至零的强硬立场和压力,使闲置产能充裕的沙特将其产量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2018年11月的日产量达到了1110万桶,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加快了原油生产。但2018年11月初,特朗普政府对伊朗采取了相对温和的制裁政策,并给予包括中、日、印在内的八国继续购买伊朗石油的豁免权,从而导致了全球石油市场供应过剩。

  欧佩克此次限产行动在理论上有助于促进全球原油市场的平衡,缓解油价的下跌趋势,但在实践中其实际效果仍有待观察。一方面,限产的力度可能不足以抵消美国页岩油供应量的激增。欧佩克的报告显示,如果要想防止第四季度出现新的供应过剩,它们需要将减产幅度扩大近一倍。另一方面,欧佩克限产协议恐无法得到全面遵守。目前除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外,还未明确其他产油国将在限产行动中扮演何种角色。此外,欧佩克的减产会促使以美国为首的石油生产国蚕食其市场份额,导致欧佩克在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进一步削弱。
  卡塔尔“退群”与欧佩克的发展前景
  卡塔尔去年表示,该国决定于2019年1月正式退出欧佩克。这是欧佩克成立以来首个主动提出退出的海湾国家,心理冲击效应极大。卡塔尔并非产油大国,其产量为60万桶/日,仅占欧佩克总产量的2%。虽然在现实层面,卡塔尔“退群”对欧佩克本身以及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十分有限;但在心理层面,该国的退出会削减欧佩克内部的凝聚力,并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对欧佩克组织稳定性产生的破坏作用不可小觑。
  卡塔尔能源部长萨德表示,该国退出欧佩克是出于战略需要,未来将聚焦于天然气生产,提升卡塔尔全球天然气生产大国和清洁能源出口大国的地位。但这种外交辞令有避重就轻之嫌,并未被国际市场所接受。卡塔尔“退群”主要是源于政治、经济和外交层面的深层考虑。
  在经济层面,“退群”后能源与经济政策的自由度将大幅提升。在通过油气出口完成财富的原始积累后,卡塔尔的资产配置日益多元化,早早就提出“2030国家愿景”的概念,并建立了35万卡塔尔公民共同拥有的主权基金,积极在海外布局庞大的资产组合。
  “根据彭博社的估算,截至2016年,卡塔尔主权基金拥有的海外有价资产已经高达2560亿美元,在很多跨国企业的股权结构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得益于合理的提前布局,在油价断崖式下跌、亚太LNG市场供给过剩的低迷时期,卡塔尔仍在财政收支和外汇平衡方面游刃有余,这令其他高度依赖油气收入的国家羡慕不已。摆脱欧佩克的影响后,卡塔尔的能源与经济政策自主权将大幅提升,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本国的经济收益。
  在政治层面,与沙特关系的持续恶化不利于本国利益的维护。2017年6月,沙特以卡塔尔支持伊朗什叶派势力扩张、介入巴林和也门冲突以及支持穆斯林兄弟会等恐怖组织为由,决定切断与卡塔尔的外交与贸易关系,沙卡关系跌入“冰点”。卡塔尔与伊朗关系极为微妙,虽然在诸多外交事务中存在立场分歧,但在油气资源利益上存在共同的利益纽带。
  卡塔尔石油公司的天然气储量和产量稳居世界第三,是全球油气版图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该公司的天然气资源主要是位于波斯湾的“北方气田”——与位于伊朗境内的“南帕斯气田”(SouthPars)合称“北方—南帕斯气田”。该气田发现于1971年,天然气总储量超过25万亿立方米,占卡塔尔天然气总储量的97%。近年来,沙特等逊尼派国家视什叶派伊朗为“宿敌”,而卡尔塔与伊朗能源关系的亲近也导致多个逊尼派国家与之断交。在巨大的能源利益诱惑下,与沙特进行“切割”,有利于维护和增大其地区利益。
  在外交层面,与美国“绑定”有利于维护本国的国家安全。美国特朗普政府不满沙特的石油政策,叠加“卡舒吉遇害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美国正谋求通过针对“欧佩克操纵油价”的国内立法。美国总统特朗普长期以来都在大力批评欧佩克,指责其推高油价,并敦促其增产以缓解市场压力。
  鉴于维也纳会议达成的“限产协议”,美国有可能会通过名为《禁止石油生产和出口卡特尔》(NoOilProducingandExportingCartelsAct,NOPEC)法案,从而援引国内法对沙特实施制裁。卡塔尔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巴西等国都有投资,尤其将美国作为重点投资目的地,控股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GoldenPassLNG出口终端。此外,卡塔尔石油公司还在海外重点拓展非洲及地中海上游领域,目前公司正与埃克森和埃尼商议在莫桑比克开展合作。若美国通过“欧佩克操纵油价”法案,退出欧佩克则可避免“殃及池鱼”之风险。
  综合来看,欧佩克在全球原油市场中正在被边缘化,未来其石油权力将进一步衰弱,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页岩油气革命的冲击使欧佩克在全球石油供给版图中的地位逐步衰弱。欧佩克的石油权力伴随着波斯湾成为世界石油生产的重心而崛起,也必伴随全球油气生产重心的“西移”而衰弱。一方面,世界石油的生产重心呈现出“东降西升”的趋势。美国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的突破促进了页岩油气的大规模商业化开发,使得美国油气产量激增,超越沙特和俄罗斯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另一方面,全球石油生产呈现出“多中心化”发展的趋势。多种新兴的供应来源出现,包括巴西盐下油、几内亚湾与墨西哥湾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加拿大油砂开发,以及委内瑞拉重油的开发潜力等,使石油生产呈现出“多中心化”的趋势。
  其次,颠覆性能源技术的突破使石油的可替代性逐步增加。随着新能源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将大幅下降,从而导致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例如,从2009年到2016年,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了60%。据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2017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可再生能源是目前增长最快的能源来源,尤其是太阳能与风能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预计到2020年中期,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能够与其他能源竞争,新能源汽车也会广泛投入使用。石油的稀缺性未来将不断下降,可替代性日益增加。
  再次,“脱碳化”已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的主流趋势。英国石油公司预测,气候变化和降低碳排放需求将导致石油的消费峰值在2040年前到来。《巴黎气候协定》所达成的政治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摄氏度以内,这一目标的实质意味着将在本世纪末之前完全淘汰化石燃料。目前全球有194个国家加入了《巴黎气候协定》,承诺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出于环境的考虑,各个国家已经达成减少对化石能源使用的共识,新能源在全球各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展望未来,欧佩克的发展前景是与石油的命运息息相关的,“石油时代”的终结必将带来欧佩克的消亡。从近期看,目前全球石油生产和供应格局主要由美国、沙特和俄罗斯三国决定,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三角博弈关系。
  简言之,美国希望沙特实现原油增产,以降低油价,促进美国经济复苏;沙特为实现“2030年愿景”及沙特阿美石油上市,希望油价保持高位,这与俄罗斯利益诉求一致。沙特一方面安全上有求于美国而寻求战略妥协,另一方面有希冀与俄罗斯保持协调以增大牟利空间的诉求。美国、沙特和俄罗斯三国博弈的动态平衡将决定未来全球石油供给格局和石油价格走势。从远期看,石油时代被新能源时代取代是不可逆转的,石油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欧佩克的寿终正寝。
  沙特智库阿卜杜拉国王石油研究中心近期发布了针对欧佩克解体短中期影响的研究报告,或许暗示着欧佩克未来解体的命运不可避免。(作者:崔守军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姜墨骞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