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多点开花”
专家论坛

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多点开花”

2018/12/28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8-12-27]
  作为国内工业品种类最为齐全的综合性商品期货交易所,上期所在提升上海金融配置资源能力、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上期所有关负责人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上期所始终坚持把自身发展放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助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总体部署中思考和谋划,并确立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交易所”的长期目标。谈及国内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吴立波表示,经过17年的酝酿,原油期货于2018年上市,这是我国面向全球投资者的首个期货品种,“上海价格”增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和全球影响力。
  实际上,从与境外交易所签约开始,到保税交割、境外品牌注册等,自成立以来,上期所的对外开放从未止步。而今,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这标志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
  原油期货“落地生根”
  吸引境内外“八方来客”
  历经17载,原油期货终于落地,境内外大型石油公司及贸易企业等积极参与,诸多国际机构给予正面评价。这个中国期货市场精心栽培的“孩子”,经受住了市场的初步考验。
  而回顾原油期货的上市之路,则要将目光投向2002年,彼时经过一番清理整合,上期所正式成立后不久,就开始了这个品种的研究。岁月流转,直到2013年,由上期所出资的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与此同时,原油期货“国际平台、人民币计价、净价交易、保税交割”的总体方案也正式确立。“这个方案,为境内外投资者参与境内特定品种期货交易提供了可供复制和推广的路径及方法。上市以后的运行表现也说明它经得起市场考验,并得到监管部门和市场的广泛认可。”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瀛蛟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
  2018年3月26日,原油期货终于问世。从目前交易情况来看,原油日交易量基本稳定在20万手以上(单边,下同),最大日成交量超过35万手,累计成交金额超过11万亿元,最大持仓量超过3.5万手。境外投资者成交占比10%—15%,持仓占比15%—25%。中国原油期货上市之后的良好表现,吸引了“八方来客”,目前,原油期货开户数已超3万,十余家境内外大型石油公司和贸易机构早在上市首日就已积极参与,以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主的特殊单位客户占比达15%。此外,来自新加坡、英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涉油企业、涉油贸易公司、金融机构以及基金公司等主流参与者已顺利开展了原油期货交易。境外客户的参与程度不断加深,持仓占比已从上市2个月时的5%提升至目前的15%左右。
  9月7日,中国原油期货首次交割落下帷幕,首次交割量共计60.1万桶,交割金额2.93亿元(单边),交割结算价488.2元/桶。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3月与10月,联合石化分别与壳牌和京博石化以上海原油期货价格签署了长期合同和现货合同,表明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的接受程度在不断上升。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等国际机构给予上海原油期货高度关注和客观公正的正面评价。
  “原油期货市场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市场的成熟和功能的发挥需要循序渐进。”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表示,现在原油期货能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其作为我国首个国际化的期货品种,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是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的重要步骤。
  对外开放“多点开花”
  推动国际化加速进行
  上期所产品国际化,主要是以原油期货为突破口。实际上,在对外开放的指引下,上期所早已进行“多点开花”策略,不断推动国际化加速进行,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日益提升。
  2008年12月24日,美国自由港迈克墨伦铜金矿公司生产的高纯阴极铜在上期所获准注册,这是中国期货市场首次批准境外交割品牌进行注册。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截至今年11月中旬,上期所共有262个注册品牌。其中,国产品牌221个,境外品牌41个。
  此外,2010年12月24日,上期所启动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率先开展保税交割。“这有利于加快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对接互通,促进上海商品期货市场资源配置功能辐射范围逐步向国际市场扩大。”海通期货总经理吴红松表示。据了解,上期所先行在洋山保税港区对进口保税储存的铜和铝两个品种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2013年,保税交割扩展至上期所的所有品种,试点区域扩展至当时的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上期所有关负责人介绍,保税交割业务总体运行平稳,市场反映良好,对提升保税监管区域的功能和影响、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永安期货总经理葛国栋认为,将保税物流纳入我国期货市场现行的交割体系,一方面可以将我国期货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从海关境内拓展到保税监管区内,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定价权;另一方面在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产业客户从期货到现货贸易国际化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为了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加快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增强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竞争力,上期所设立了新加坡办事处,进一步加快上期所国际化进程。2016年12月,上期所还顺利完成了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组织的FSAP评估。据悉,FSAP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成员国(地区)金融体系和相关领域定期联合开展的评估,主要目的是衡量一国(地区)金融风险状况,促进受评国执行国际准则。FSAP评估每五年进行一次,是国际上受到广泛认可的金融稳定评估框架。
  “产品阵营”壮大繁荣
  全球影响力蒸蒸日上
  2000年,上期所经过一番整合后成立,最初仅有铜、铝、天然橡胶3个期货品种。多年来,上期所持之以恒扩大“产品阵营”,如今诸多品种成交量在全球同品种中名列前茅,价格影响力不断提升。2004年8月25日,燃料油期货挂牌上市,标志着能源类品种的正式引入;2007年3月26日,锌期货挂牌上市,有色金属系列得到进一步扩容;2008年1月9日黄金期货挂牌上市与2009年3月27日线材、螺纹钢期货同步挂牌上市,分别标志着上期所的上市品种已延伸至贵金属与黑色金属领域。
  随后的6年中,铅、白银、沥青、热轧卷、锡和镍等期货品种陆续挂牌上市……随着上市品种的丰富化,交易所的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大。据统计,2016年,上期所总成交金额84.98万亿元(单边计算)、总成交量16.81亿手,同比分别增长33.71%和59.99%,分别占全国期货市场的43.44%和40.62%。2016年,上期所总成交量在全球衍生品交易所中排名第6,在全球商品期货与期权交易所中排名第1。2017年,上期所交易量在全球场内衍生品交易所中排名第9,在全球商品场内衍生品交易所中排名第1。
  期权、指数等衍生品方面,铜期权于今年9月21日上市,这是国内第一个工业品期权。下一步将尽快推出天然橡胶期权。此外,有色金属指数期货已开发完成,未来将争取尽早获批。同时,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期所正在与上海航运交易所联合开发研究航运指数期货。
  另一方面,上期所通过业务创新,推进期现市场的互动与紧密连接。今年5月28日,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上线,该平台致力于更好服务实体企业的多元化需求,未来上期所将通过二期平台开发,实现基差交易等功能。2019年,上期所又将迎来一个品种“上市年”,将尽快推出20号胶、不锈钢、氧化铝等期货品种。其中,20号胶作为特定期货品种的立项申请已经获得证监会批复同意,将成为期货市场又一国际化品种。
  “以上工作的推进及成效,意味着上期所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初具雏形。这些年来,上期所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和能力切实得到提升,市场各方都在共同见证。”葛国栋表示。“到上期所第三个五年规划的收官年,即2022年,上期所的产品体系将涵盖商品期货、期权、指数类衍生品等多个层次,业务范围将向现货市场拓展,将在现有行业基础上向能源、稀贵金属、航运等行业扩展,产品深度将在现有品种基础上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初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交易所。”上期所有关负责人表示。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上期所一马当先
  优化资源配置是金融市场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资源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并对决定未来供应的生产和投资发挥指导作用。因此,要持续提升金融市场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离不开对期货市场及其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也是伦敦、纽约等传统国际金融中心都有成熟期货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上期所的发展,正是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缩影。
  2004年5月28日,上期所在上海主办了第一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这是我国期货和衍生品行业第一个国际论坛。在证监会、上海市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国内外业界等的关心支持下,目前该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15届,成为享誉海内外期货和衍生品行业的重要会议,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2013年7月5日21时,黄金和白银期货连续交易(又称夜盘)正式在上期所鸣锣开市,填补了国内期货市场晚间交易时段的空白,为投资者实时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便利,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上海市场的国际影响力,而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的上市,让全球原油市场的目光开始投向“上海价格”。
  上期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上期所将全面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发挥地处上海的地域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作为,通过落实交易所“三五”规划,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上海服务”品牌的建设。
  一是配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丰富产品体系,提升品种价格影响力与辐射范围。上市天胶期权和20号胶、不锈钢、氧化铝期货,推进有色金属指数期货和期权的上市工作。推动现有期货品种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重点品种定价能力。继续开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交割仓库的研究,推动上期所价格“走出去”。
  二是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优化深化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功能,积极服务长三角区域实体企业,增加交易品种,丰富交易方式,对接长三角区域实体经济需求,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基于长三角地区庞大的能源化工类企业,促进沿海保税现货市场的发育,推动长三角地区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石油仓储贸易现货市场。
  三是助力“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与上海航运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开发航运指数期货,适时以论坛、培训、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市场培育工作,促进期货市场和航运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
  上期所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期所背靠上海,具有人才、政策和信息等优势,未来将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努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与上海各金融单位一起助力上海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打响“上海服务”品牌。
  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大事记
  1995年6月,郑商所加入国际期权(期货)市场协会(IOMA),积极参加国际市场活动。
  2002年11月,上期所正式加入美国期货业协会(FIA)。
  2003年,大商所加入美国期货业协会(FIA)。
  2006年12月,郑商所PTA期货上市并允许境外品牌参与交割。
  2008年12月24日,美国自由港迈克墨伦铜金矿公司生产的高纯阴极铜,在上期所获准注册,这是中国期货市场首次批准境外交割品牌进行注册。
  2010年12月24日,上期所启动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率先开展保税交割。
  2012年,修改后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明确,允许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特定品种的期货交易。
  2013年7月5日,黄金和白银期货连续交易(又称夜盘)正式在上期所鸣锣开市,填补了国内期货市场晚间交易时段的空白。
  2013年11月,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成立。
  2014年4月18日,大商所启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
  2014年12月,证监会批准上期所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
  2015年6月,证监会发布《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经纪机构从事境内特定品种期货交易管理办法》,并确定原油期货为我国境内特定品种。
  2016年2月5日,铁矿石期货保税交割制度正式实施,成为我国首个在海关保税监管场所开展保税交割的期货品种。
  2016年4月,郑商所在江苏张家港保税区正式开展甲醇期货保税交割试点。
  2018年2月,证监会确定铁矿石期货为境内特定品种。
  2018年3月26日,中国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上市。
  2018年5月4日,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业务正式实施。
  2018年上半年,大商所成为香港自动化交易服务(ATS)提供者,并在新加坡设立境外代表处。
  2018年6月5日,上期所驻新加坡办事处正式开业。
  2018年9月,证监会确定PTA期货为境内特定品种。
  2018年9月19日,首单境外客户参与的铁矿石期货保税交割顺利完成。
  2018年11月30日,PTA期货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