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向科技型和一体化工程公司转型
专家论坛

向科技型和一体化工程公司转型

2018/12/18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节能环保公司成立3年来,加强自主创新,
  聚焦节能环保产业中高端领域,坚持技术产品集成与综合一体化服务并举,初步建立“政策研究+技术设计+工程管理”的业务模式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8-12-17]近日,中国石化节能环保公司成功中标2018~2020年西南油气鸭深1井脱硫框架招标项目,标志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脱硫药剂首次实现市场工业化应用。
  “从2015年公司依托集团公司科研课题自主研发脱硫药剂,到现在成功研制硫容3克/升的高硫容药剂,我们实现从无到有的飞跃。”节能环保公司总经理张建说。
  节能环保公司的前身是江汉油田设计院,一直从事传统勘察设计业务。转型发展3年来,该公司致力于打造上游节能环保政策研究及技术支持中心,聚焦节能环保产业中高端领域,坚持技术产品集成与综合一体化服务并举,初步建立“政策研究+技术设计+工程管理”的业务模式。
  日前,该公司承揽的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一期工程产能建设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工程建设项目优秀设计一等奖。
  将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中
  “节能环保是战略型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巨大,掌握核心技术是中标节能环保项目的关键。”张建说。
  在胜利油田长堤区块废液处理现场,由节能环保公司自主设计的微泡破胶器和一体化废液处理装置正24小时运转。由于其全密闭、自动化,省去了原先废液处理需要人工不断启停设备、调整药剂等麻烦,深受站内操作人员欢迎。新的处理技术不仅高效稳定、操作简便,而且比市场常用废液处理技术降低约30%的成本。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愈加严格,处理标准持续提高,许多废液处理技术满足不了新的要求,处理成本也大大提高。”该公司首席专家祝威说,“为掌握废液处理核心技术,公司组织团队开展科研攻关,成功开发出一项废液处理核心工艺、两套核心处理装置、三种专用药剂。”
  涪陵页岩气田产出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建设项目是国内首个页岩气田产出水处理项目,处理难度大、标准高。该公司研发并不断优化关键技术,采用“强氧化预处理+膜法浓缩+蒸发结晶”处理工艺,实现产出水近零排放和盐成品资源化综合利用,受到业主肯定。
  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该公司与国内外知名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合,与胜利钻井、中原钻井、江汉油田等单位合作,重点针对油气田节能及废水、固体废弃物的环保处理开展技术攻关。
  他们还依托山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油田采出水处理环境污染治理实验室,以及中国石化油气处理重点实验室,承担油田节能环保技术研究和专有设备的研制,并依托国家计量认证实验室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
  3年来,该公司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集团公司课题16项,新增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实现节能环保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跨越,已形成钻井废弃物综合治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高频聚结分水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值近两亿元。
  全产业链服务赢市场
  今年7月,节能环保公司首次成功拓展中国海油节能环保业务,中标海上钻井污染物环保技术服务项目。
  “这是今年我们利用全链条产业服务赢得的又一大单。”该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王江竹说。
  张建解释,环保业务的运作模式与传统业务有很大不同,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在突出现有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优势的基础上,打造集政策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建设、装备研发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节能环保全产业链。
  在涪陵页岩气二期钻后废弃物治理项目中,该公司提供一体化全产业链服务,改变了以往钻后废弃物由甲方委托钻井队治理的分散治理模式;通过规范治理过程,制定一体化解决方案,钻后废弃物实现从无害化处理到资源化利用的飞跃,形成独有的综合利用集成技术,填补了国内页岩气井钻后废弃物高效利用的技术空白。
  目前,该公司全产业链赢市场之路越走越宽:在政策研究和技术咨询方面,参与制订集团公司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协助能环部、油田部开展油田企业环保隐患排查,承接顺北油田产能开发的环保建设规划;在工程建设方面,已在涪陵气田及胜利、西北、江汉等多个油田承揽数十个工程建设项目;在装备研发方面,自主研发的废液处理装置、高频聚结装置等成套技术装备已在多个项目推广应用;在运营服务方面,承揽的西北油田生活污水处理BOT(建设-经营-转让)项目已运营两年,实现盈利。
  让人才待得住、有奔头
  不到32岁的赵少才,被公司聘为南川水江—涪陵白涛天然气管道工程EPC项目部副经理。
  这项工程是国家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也是该公司今年承揽的最大EPC项目。赵少才说:“把我这样的年轻人放在这个重要岗位锻炼,既是对我的肯定,又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要敢于打破常规,让人才留下来、待得住、有奔头。”张建说,节能环保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公司坚持培养与使用并举,选配思路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的年轻员工放在环保基层一线锻炼。
  “3年前全公司没有一名80后干部,现在已有13名80后干部,公司一线主要岗位基本都由年轻人担当,一批80后员工已成为生产管理和技术攻关骨干。”张建说。
  他们还通过内部培养、系统内调剂、外部引进等方式,在技术研发中心创建10个创新团队,覆盖节能环保各个技术领域。
  该公司推行薪酬考核制度改革,以单项目考核为基础,制定员工绩效考核办法,拉开同职级、同岗位员工之间的分配差距,完善项目考核体系,推进项目经理责任制及风险抵押金制度,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激励作用,有力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