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炼厂路在何方?
2018/8/27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据伍德麦肯锡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将在2036年达到顶峰,全球石油供应将趋紧,亚洲将遭遇汽油短缺
[中国石化报2018-08-24]近日,咨询公司伍德麦肯锡对全球汽油和柴油形势做出展望,并对未来的亚洲炼厂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
石油需求:2036年达顶峰
根据伍德麦肯锡的研究和预测,在交通运输电气化和燃油效率提升的影响下,全球石油需求将在2036年达到峰值,需求量为1.1亿桶/日。2017年底,全球石油需求为9800万桶/日。
石油需求增长主要集中在三个板块:交通运输、其他化工原料、乙烷。化工原料是主要的需求增长源,乙烷的增长来自美国、欧洲、印度和中国。因为燃油效率的提高和电动汽车占有率的增加,交通运输业的石油需求将在2036年达到峰值。
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目前有300万~400万辆。根据预测,全球电动汽车数量在2020年将增至2800万辆,到2040年将增至2.8亿辆。这意味着,到2040年会有近550万桶/日的石油需求被替代,包括城市客车、轻型和中型卡车。
电动汽车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市场?欧洲是主要市场之一。因为环保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很多欧洲国家宣布将取消燃油车,转而更多使用电动汽车。中国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为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环保目标,中国对购买电动汽车给予补贴和优惠政策。在美国,使用电动汽车更多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到2040年,电动汽车在轻量汽车销售中的占比将极大上升。在电动汽车销售比例提升过程中,美国和欧洲的销量加起来将占电动汽车总销量的60%~70%。到2040年,美国、欧洲销售的每三辆汽车中就有两辆是电动汽车。
燃油效率的提升也将对石油需求产生巨大影响。2000年起,中国一直在提高乘用车燃油消耗标准。燃油效率的提升将减少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预计中国的汽油需求2030年达到峰值。此后,中国的很多汽车将是绿色的混动汽车。
石油供应:重质油紧缺
根据伍德麦肯锡的预测,全球石油供应趋紧,重质原油将变得紧缺。美国对亚洲的石油供应会越来越多,将有更多美国轻质原油和凝析油出口到亚洲。
北美是全球石油供应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石油供应趋紧将对全球石油进出口造成影响。从世界不同区域的石油供应来看,2018~2023年的多数增长来自北美。亚太地区的石油供应呈下降趋势,如中国、越南、马来西亚等。拉丁美洲的石油供应也在下降,原因是过去几年国际油价较低,一些项目未获批准。
根据伍德麦肯锡的预测,在全球石油供应增长中,轻质原油占比最大。未来将有更多轻质原油来自北美市场(美国生产的石油90%是轻质原油),超轻质原油也会出现,但中等或重质原油的供应几乎不会增加。传统重质原油生产国将降低中期产量。据统计,2016年全球重质原油日产量为1500万桶,到2023年这个数字基本没什么增加,加拿大、欧洲、挪威、伊拉克、伊朗的产量都会减少。那些计划对中等或重质原油投资的炼厂应该重视这一趋势。
美国二叠纪盆地是页岩油产量增长的主力,更多产量意味着更多原油出口。预计到2025年,美国原油产量会增至1200万桶/日。但美国炼厂并未增加大量投资,如何应对这样的增长?答案是:美国需要长期保持350万桶/日的石油出口量,其中一部分出口到北美,大部分出口到亚洲,因为亚洲的石油产量正在下降。另外,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美国石油出口到欧洲,这意味着其将替代一些欧洲现有的进口石油,如来自非洲的石油。未来三四年,美国石油出口将对全球石油贸易产生巨大影响。交通运输是美国石油出口的挑战和瓶颈,但一些设施将在2019年上线,有望帮助美国解决这个问题。
亚太炼厂困境:新建还是进口
尽管电动汽车和燃油效率提高使全球石油需求有所下降,但根据伍德麦肯锡的预测,亚洲仍将遭遇汽油短缺困境,未来仍需要更多主要生产汽油的炼厂。亚洲,特别是印度和东南亚,将面临这样的困境:是自建炼厂,还是购买汽油产品。
2018~2025年,亚洲液化石油气(LPG)和石脑油将短缺。虽然中国的电气化正在加速,但亚洲很多地方仍是以汽油消费为主的市场。同期,亚洲的航煤和柴油会过剩。
印度的炼化产能一直被压制。其实,印度的汽油需求非常大,而且在不断增加。从机动车每千人保有量数字看,中国为123辆,美国为97辆,而印度则非常少。如果印度的机动车每千人保有量增加,将带动汽油需求上升,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虽然东南亚和印度将出现汽油短缺,但欧洲和美国的汽油需求会达到峰值,东南亚可从美国和欧洲进口汽油以平衡供需,保证能源供应。印度和沙特阿美将在印度西海岸合建的炼厂也有助于解决印度的汽油紧缺问题。
目前亚洲炼油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石油需求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这是由不同区域和不同产品同时驱动的;未来亚洲炼厂应专注于增加汽油产量;印度和东南亚的国家石油公司需要考虑要增加多少产能,是靠新建还是进口;亚洲炼厂需要适合的原油。(作者:苏雷什·佩蒂·斯万亚当,为伍德麦肯锡亚太区炼油部门负责人;郑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