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中国石油中亚核心油气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纪实(图)
专家论坛

中国石油中亚核心油气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纪实(图)

2018/8/15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欧亚交汇处丝路续传奇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8-08-14]

  让那若尔第三油气处理厂罐区。
  8月以来,一系列信息表明,中国石油在“一带一路”构想的首倡之地中亚进行“资源、供应、效益、品牌”四位一体核心油气合作区建设的热度,远远超越了这个盛夏的温度。在“一带一路”向西延伸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中国石油中亚合作项目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经济走廊,形成互联共保油气安全体系及利益共同体的闪亮品牌。
  20载合作铸就互联互通
  中亚油气合作以1997年6月中国石油收购阿克纠宾项目为起点,历经20多年艰苦创业,从中哈合作一个项目发展到在7个国家运行24个油气投资项目,建成直通中国内地的油气供应动脉,形成集油气勘探开发、管道建设与运营、工程技术服务、炼油和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上中下游业务链,并建立了一套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及管控体系,有力地促进了资源国石油工业的现代化进程,实现了企业自身发展与资源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
  除开展最早、运营最成功的中哈油气合作,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天然气项目10年间在茫茫荒漠中建成日产商品气4000万立方米以上、年处理能力170亿立方米、年产50万吨凝析油规模的中国境外第一个千万吨级油气当量、百亿立方米供气能力的天然气战略保障项目,以“无一时短供、无一日断供”的稳定供气能力著称。
  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石油以上游项目为契机,推动了中亚天然气管道合作。目前,2017年开钻的重点探井M15井安全优质钻进。地处里海西岸的阿塞拜疆项目也保持稳定运行。
  中亚油气合作油气当量从1997年的319万吨增长到目前的4000万吨规模,累计炼油超6000万吨,在中亚各国累计投资超过450亿美元、上缴税费超400亿美元,能源合作在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中举足轻重。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提出“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哈萨克斯坦积极响应,提出“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成为与中国最先进行战略对接的国家。良好互信的政治外交关系和经济深度融合,为中哈共同建设能源新丝路迎来新的机遇。中国石油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提出将中亚地区打造成“资源、供应、效益、品牌”四位一体的“一带一路”核心油气合作区,通过“二次创业”,推进提质增效创新升级,推动中亚油气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发展,为构建“一带一路”油气合作体系提供“中国石油模式”。
  技术管理创新支撑发展
  20载中亚油气合作,是中国石油发挥整体技术优势,不断推进技术进步,成功破解不同类型油气田生产难题的实践,也是在艰苦创业中不断推进管理创新、不断形成适合资源国实际管理模式的实践。
  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中国石油创新集成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取得了令资源国震惊的成果。在滨里海盆地成功发现了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最大的陆上油田——北特鲁瓦油田,并在勘探程度较高的南图尔盖盆地新发现多个油气藏;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发现并落实了6个千亿立方米气区;突破哈萨克斯坦盐下复杂碳酸盐岩油田开采世界级难题,并使让那若尔油田成为中国石油海外最大的气举采油油田;针对土库曼斯坦“三高”气藏及复杂构造,研发了一系列钻井工艺配套技术,钻井成功率达100%。
  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在中亚累计生产原油超过3亿吨,天然气超过800亿立方米。目前,以哈国杰列斯肯勘探区块为代表的一系列石油合同成功签署,深化中亚油气合作的资源基础得到夯实。
  在低油价挑战中,中油国际中亚公司改变传统发展思路,坚持稳健发展,突出质量效益,以“一切成本皆可控”的理念,从投资和规模驱动模式全面转向质量和效益发展模式。从项目效益最佳向产业链全过程整体利益最大化转变,从年度效益最佳向合同期效益最大化转变,从注重产量向注重开发质量和经济效益转变。公司将油气投资项目公司利益最优与炼化和销售业务利益最优充分结合,通过增加原油出口、优化出口方向等一系列全产业链运作,向整体最优、业务环节高效运行和价值挖掘要效益。公司效益连续3年呈阶梯式增长,2016年和2017年经济效益和现金流均大幅超过计划指标。今年上半年,公司利润和现金流指标分别达到全年预算的108%和140%。
  与当地企业合资的PETROSUN公司成为哈国最大的内销原油和成品油经销商。从事成品油批发零售业务和加油站及油库运营的合资公司SINOOIL公司,年销售成品油100万吨,成为第二大成品油零售商。
  除油气主营业务外,由中哈两国元首见证签署合作协议的亚洲大口径钢管制造项目2017年开工奠基后正在快速建设。对保障哈萨克斯坦国内成品油的独立供应、有效推动清洁能源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带一路”重点工程—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投产,成品油质量指标达到欧Ⅳ和欧Ⅴ标准。
  中亚核心油气合作区建设以技术和管理创新逆势突围取得重要进展。
  油气管道承载互利纽带
  天山南北路迢迢,横绝流沙逾瀚海。在“一带一路”向西延伸的进程中,横贯中亚的原油和天然气管道成为丝绸古道的现代化身,不仅为中亚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而且为其丰富的油气资源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为中亚能源多元化出口创造条件,进一步密切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关系。
  目前,已形成每年550亿立方米输气能力,横贯中亚三国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同路由铺设,西起土乌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到达中国霍尔果斯口岸,全长1833公里。截至7月31日,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2315亿立方米,惠及我国25个省、市、自治和香港特别行政区5亿多人。
  中国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共建的中哈天然气管道C线及哈南线,进一步满足了哈国南部各州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哈南线主要气源为西哈里海的天然气,全长1454.2公里,途径哈国曼吉斯套州、阿克纠宾州、克孜洛奥尔达州和南哈州,目前已形成年100亿立方米输送能力,开辟了中国与中亚地区天然气资源输送的第二通道。
  中哈原油管道是哈萨克斯坦第一条直接与国际终端市场相连的管道,已具备每年向中国输送2000万吨原油的输油能力,对实现哈国原油出口多元化具有重大意义。中哈原油管道全长2833公里,西起里海的阿特劳,东到中国边境阿拉山口,目前累计向国内输油超过1.1亿吨。
  包容互鉴见证民心相通
  “是中国石油帮助我们建设了如此优质的舞蹈学院。”今年6月22日,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立舞蹈学院院长阿斯姆拉特娃女士对来访的中国石油客人由衷表达谢意。
  2016年,由中国石油主赞助建设的阿斯塔纳国立舞蹈学院竣工并投入使用,学院的重要部分芭蕾舞剧院也随后落成,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社区民众的高度赞誉。
  以油气为纽带,与中亚人民心连心。20多年来,中国石油在中亚累计投入公益资金超过3.75亿美元,创造就业机会4万多个,企业员工本土化率达98%以上,为资源国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管理和技术专家。投资建设的恩巴—让那若尔铁路是第一条外国投资者在哈萨克斯坦建设的铁路,在解决员工通勤问题的同时,也带动了铁路沿线的经济发展。投资359万美元修建的土库曼斯坦“米干村水厂”,一次性解决了边远地区5000多名居民的饮水问题。分布在多国的一批有影响的公益项目让宝石花闪耀中亚。
  中国石油一直致力于使美丽的中亚各国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在土库曼斯坦,始终坚守“建一个气田,留一片蓝天”的理念,实现油气生产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哈萨克斯坦,总投资额达12亿美元的让那若尔油气处理厂,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而且有效地改善了环境,彻底熄灭了在油田上空燃烧了30多年的火炬,使油田完全融入到大草原的怀抱中。
  中国石油与中亚合作伙伴在丝绸之路精神的光照下“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资源丰富的中亚与市场庞大的中国已成为筋骨相连、互补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双方在能源金桥上续写着不朽的千年传奇。

  亚洲中部地区,狭义上的中亚国家包括五国,即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但广义上的说法也包括阿富汗。此地区的居民多为突厥语民族,所以中亚也有中亚学者称其为突厥斯坦。
  关于“中亚”这一地理概念在学者中认识并不统一。在西方文献中有CentralAsia(中亚),InnerAsia(内亚),HauteAsia(亚洲腹地)等,一般指的是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即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及哈萨克斯坦南部,因此中亚五国又常常被称作“中亚和哈萨克斯坦”。
  中亚是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蕴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东岸及湖底。此外,费尔干纳的石油以及布哈拉和希瓦的天然气有比较丰富的储藏。石油、天然气的最丰富的储藏在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水电资源丰富,尤其是塔吉克斯坦的水电资源达6400万千瓦。(图片、资料源自中国石油中油国际中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