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区块打包承揽一石多鸟
专家论坛

区块打包承揽一石多鸟

2018/8/2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胜利油田东胜公司无棣采油管理区,将5个区块141口油水井的巡护、维护保养工作,打包交由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五区承揽。无棣采油管理区解决了人员紧缺难题、省下了费用,胜采管理五区有了心仪的市场、增加了收入,实现“肥水不流外人田”、价值创造最大化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8-08-01]7月10日,伊丕林告别“娘家”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五区,来到百公里之外的“东家”东胜公司无棣采油管理区。
  伊丕林在“娘家”是维修501站分管安全的副站长,来到“东家”活儿也没变,主要负责车272注采站的安全及油井、设备的维修。
  伊丕林“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和他一起来的,还有38个“娘家人”。这39人承揽无棣管理区车272注采站141口油水井的巡护、维护保养工作。
  岗位变了活儿没变,源于两个管理区达成的一份劳务派遣协议。
  东胜公司无棣管理区地处偏远,323口油井、109口注水井分布在360平方千米的油区内,综合管理难度大。对于只有200多人的管理区来说,这是一个“背不动”的工作量,因此过去外雇社会用工百余人。
  近年来,胜利油田加大“以效益为中心”的绩效考核力度,倒逼无棣管理区逐步清退社会用工,通过“自己的活儿自己干”来降成本,但也使本就缺人的用工形势更为紧张。
  一边为缺高素质技能人才着急上火,另一边则忙着为富余人员找出路。作为胜利油田建成的第一批新型采油管理区,胜采管理五区原本454人的用工精减了一半多。他们成立外闯市场项目部,为富余人员找出路,其中80人走出管理区承揽业务,120余人等待机会外闯市场。
  在今年4月的一次对标学习中,无棣管理区党委书记王伟琳和胜采管理五区党委书记于洋坐到一起,两人一拍即合。“协商非常顺利,仅两周时间就完成从前期沟通到签署协议的全过程。”于洋说。
  “选择与胜利采油厂合作,我们看中的是他们丰富的开发管理经验,而且两家管理的油藏类型也相似。”王伟琳说,“通过业务承揽,我们不仅可以补充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而且可以提升自身的开发管理水平。”
  东胜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在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深入推进的大形势下,东胜公司与胜利采油厂在人力资源共享上“一拍即合”,适应改革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既促进两个管理区资源共享、管理共享,又为油田进一步搞活内部业务市场、激发人力资源创效潜能做出积极贡献。
  这是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的新探索,是深化油藏经营管理的新尝试,也是人力资源优化的新举措。胜利油田人力资源处副处长姚永泽认为,这种合作模式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
  此前,鲁明公司和滨南采油厂在平方王油田的资源共享式区域合作已初见成效,效益可观。此次无棣管理区和胜采管理五区合作,“实现‘管理+乙方’的合作模式,比之前的区域合作更进一步。”姚永泽说。
  对胜采管理五区来说,这是他们首次整建制承包油水井巡护维修保养业务,既避免员工外闯市场的抛家舍业,又实现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围绕油气主业创造价值。这一点,伊丕林深有感触。
  此前,他曾带领5名员工在本地某公司负责燃气管线安装和填埋业务,工作量主要是土方作业,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由于业务领域相差较大,他们以输出劳动力为主,时常感觉自己无用武之地。
  “现在,每天各井站汇报当天需要维修的项目,我就带领人员去各站维修。”伊丕林说,干的跟过去一样的工作,收入比外闯社会市场要高一截子。
  对无棣管理区来说,收获更大。他们既可以近距离学习胜利采油厂新型管理区的建设经验,又可以省下一大笔开支。王伟琳算了一笔账,100多人的社会用工,一年开支是这39名员工劳务费用的两倍。
  尝到甜头,于洋开始谋划更大的市场版图:“在承揽业务过程中,我们不仅输出高素质技能人才,而且输出管理经验、价值理念。下一步我们将谋求在技术服务、维修等领域的更大合作,争取在其他开发单位获取更多份额。”
  目前看,这次合作已实现多方共赢——无棣管理区解决了人员紧缺难题、省下了费用,胜采管理五区有了心仪的市场、提高了收入,油田则“肥水不流外人田”、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
  而这还不是最终结果。在姚永泽看来,随着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和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向纵深推进,会有更多富余人员逐渐显现,未来将形成“管理+技术”的合作运行模式。此次两家管理区的合作,符合这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