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攻关核心技术
2018/8/2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石化机械四机公司固压产品研究所团队的创新之路[中国石化新闻网2018-08-01]
核心阅读:压裂设备曾是外国公司的专利,要获取它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进口。20世纪80年代,四机公司通过技贸结合方式引进美国固压设备制造技术。这些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要不来,唯有靠自己。虽说从零起步,但研发团队从不言弃。他们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契合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特点,优化改进、自主创新,共研发出五大类数十个产品。每推出一款新品,国外同类产品价格应声下跌,中国人用上了“中国造”,国人扬眉吐气。
不久前,美国对中国挥舞起贸易大棒,此时我国有两条能源新闻对外发布:中国原油期货上市;中国石化在涪陵页岩气田百亿立方米产能建设完成。两条新闻在此时发声意味深长,为我们的经济抗压注入了新的能量。
在气田产能建设过程中,石化机械四机公司固压产品研究所研发的大型压裂机组,大放异彩。“如果没有3000型、2500型大型压裂机组的参战,涪陵页岩气开发将慢几个节拍。”重庆涪陵页岩气公司技术专家感触颇深。
车载式2500型压裂机组是世界“头胎”,奠定了团队在行业内的领跑者地位。产品虽然做到了世界领先,但是在基础理论、概念研究、试验验证等方面,依然与国际知名公司存在差距,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任重道远。开发更大功率、更强动力的压裂机组,建立我国压裂设备自主创新体系,开始提上团队日程。
想法一出就遭遇不同质疑声。“2500型已经够用了,没必要再开发3000型。”“虽说设备功率更大了,世界上没有一款底盘车能满足需求,怎么开发?”“市场上目前没有3000型需求,可以暂缓一下。”团队依然坚持:“没有需求,我们为什么不来引导需求?没有配套产品,我们何不带动配套厂家开发,技术创新就是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就是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放弃,不止步,领行业之先,保能源安全,造大国重器,成了研发人员的共同目标。
四机公司加大3000型研发力度,20多人的研发团队励精图治历时5年,“3000型成套压裂装备及应用示范工程”上升为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研发团队从有形产品到无形格局,提出不仅仅开发新产品,更要形成中国压裂装备开发、应用的相关标准和体系。
设备的负荷增大,压力增高,3000型压裂车在试验过程中部分挡位出现共振现象,影响核心部件寿命。面对国家项目的支持、全体员工的期待和用户、竞争对手的观望,团队成员临危不乱、抽丝剥茧。他们请国际顶尖公司现场做振动测试,掌握一手数据;联合高校院所建立试验平台,开展理论分析和多种方案研究。
一种多支撑结构减振装置应运而生,成功破解技术难题,大规模推广应用。3000型压裂车与2500型相比,功率大了500马力,体积和重量却不变,装备能力的提升,使页岩气开发可以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同步交叉压裂施工技术,作业效率提高4倍。3000型压裂车生逢其时,在涪陵页岩气开发中大展拳脚,成为最闪亮的明星。
几百平方米场地,几十台电脑,几十个大脑,这里是中国固压设备研发基地,更是与世界前沿固压技术比肩的创新高地。偏居荆州一隅,也能聚天下英才,联高校院所,交四海朋友。近年来,与固压产品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的团队多达20多家,到底是什么样的魔力吸引国内外技术专家从四面八方而来?“共同追求让我们相向而行。”“国家项目、国家平台、世界眼光,在这里,收获总能大于预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赤子之心、家国情怀,这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团队。”所长李哲道出其中的奥秘。
技术为媒,以心相交,1+1效应倍增。所长助理王云海记得,2017年11月底,他和某电机团队到涪陵页岩气田试验最新的4500型电驱压裂橇,为适应现场工况,技术团队需要对源程序控制参数进行调整,可动一个就会影响到成百上千个。从当日10时到第二天2时,电机团队成员不眠不休工作了整整16个小时,确保第二天带负载启动一次成功。没有人要求他们这么做,但他们同样为新产品早日定型、推向市场殚精竭虑。
“固压团队忧国家之忧,想企业所想,护绿水青山,推动压裂装备从柴油驱动向电驱动转变,昔日轰鸣的压裂施工现场变得静悄悄,施工成本也降了三分之一,于企业于国家均有利,这样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愿意参与其中。”合作伙伴王博士很乐意为电驱压裂装备的研发贡献力量。
“一个项目的成功凝结着许多人的心血,我们只是整个研发流程中的一环,能做的就是把接力棒抓紧传好,让人顺手好接,跑得更快。”吴汉川是这个团队的核心成员,也是这个团队的元老之一。他说:“技术研发一定是大团队概念,集百家所长,才能有各个点的亮光,亮光多了以后就形成了一盏灯,照亮大家也照亮前程。”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荣誉也非一蹴而就。李哲至今记得自己刚入职时,在计算分动箱齿轮数据时,不知哪里出了问题,怎么算都不对。他去找58岁的周启鼎工程师请教,周工听完他的问题后一言不发。两个小时后,周工把他喊到身边,一步一步从根源讲起,足足讲了个把钟头:“要弄清楚根本原因,不能说大概、差不多,不能说这不是我工作范围内的事。”所里一直传承科学、严谨、踏实、无私的工作作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四机公司压裂装备首席工程师彭平生有一个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感动石化人物”的明星师傅——吴汉川。“师傅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改变了我的思想和行为”。彭平生介绍师傅从不说“加班”二字。彭平生从师傅那里学到:工作就是工作,没干完的工作,不叫加班。加班意味着干了不是此时该干的事,干这一行,没有不该干的事。
去年在开发电动压裂产品时,团队成员对供电系统一无所知。茫然之际,吴汉川把荆州市供电局的专家请到所里,讲了一下午的供电课,帮助大家把高压电情况摸得清清楚楚,还带队数次到涪陵工区调研现场供电情况,拿出了切合实际的电动产品开发方案。“不怕不会,就怕知难而退”。已近退休年龄的吴汉川仍然保持着一种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执着,教团队里的年轻人玩最新款电子产品,用最流行的手机软件,被大家称为“走在潮流前沿的人”。
从3000型压裂车到4500型、5500型电驱压裂橇,这个团队不断推陈出新,向上攀登。团队里的每一个人也随着团队一起成长,有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优秀知识型员工”,有“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获得者,团队还荣获“中国石化优秀创新团队”称号。
团队带队人、石化机械公司高级专家吴汉川对团队有独到见解:一个手掌,摊开是多个指头,握紧是一个拳头,指头强不等于拳头硬。一个指头顶多是有力度,只有5个指头牢牢握在一起才具有力量。
一个信念引领他们坚定前行
四机公司固压产品研究所团队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完成了由跟跑到领跑的历史跨越。他们研发出了国内首套800型、1000型、1800型、2000型压裂机组;世界首套车载式2500型压裂机组的横空出世,为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打开地宫之门的“金刚钻”。
一种力量可以冲破重重阻碍
一个手掌,摊开是指头,握紧是拳头,指头强不等于拳头硬,只有五个指头牢牢握在一起才具有力量。团队成员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将能量全部释放。压裂橇上泵的排列采取什么形式?大家围绕这一问题,查找国外文献、寻找理论支撑、思考制造过程,在一次次争论和碰撞中,许多新点子、新思路喷涌而出,汇聚成推动创新的加速器。
一座熔炉百炼就能成钢
固压产品研究所设在改建后的老式车间里。所里的年轻人很认同他们的舞台。他们与一线接壤,更接地气。这个所27人,平均年龄39.5岁,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4项,拥有国家专利60余件,制修订行业标准6项,参加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成就展,捧回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