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油气物探业务发展的思考(图)
2018/5/10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8-05-09]
能爬山能下水的海德吕克两栖车。
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器(DAS)工作原理。
作为油气勘探开发最前哨,油气物探承担着为勘探开发提供第一手精准地下地质资料的职责,被誉为地质家的“眼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球物探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两宽一高”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OBN地震勘探技术、低频可控震源等一系列高精尖物探技术和产品的突破直接助推了可燃冰、页岩气等重大油气发现。辉煌业绩带来的兴奋还在持续,对油气物探业务发展现状的担忧却在加深。“我们正身处前所未有的发展低谷。”在4月24日至27日召开的CPS/SEG北京2018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上,与会代表发出这样的感叹。
投资压缩供需失衡
油气物探遭遇生存危机
尽管国际油价已经有所恢复,但由于油价与物探投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物探行业的回暖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
60%以上全球陆上物探队伍闲置、11家物探公司2017年比上年增亏2.45亿美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物探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究其根本,上游投资大比例下降是重要原因之一。Spears&Associates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国际物探市场规模仅为60亿美元左右,是2013年的三分之一。全球数百家物探企业共同依靠这越来越小的市场吃饭,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此外供需失衡也是物探行业生存环境恶化的另一大主因。物探是一个有限的市场,尤其是陆上采集市场,由于劳动密集度高、资源投入高、利润空间低、进入门槛低,低油价浪潮来袭时,陆上采集市场所受冲击最为明显,传统油公司现有油气区块勘探程度高,陆上大型采集项目的投资需求减弱,新型油气投资资本直接精选区块进行三维采集。这些都进一步压缩陆上采集的市场空间,导致队伍闲置率激增,部分陆上业务为主的公司破产。
此前一直蓬勃发展的深海采集市场、物探装备制造市场也持续遇冷,让物探行业危机感不断加深。尽管挑战重重,新机遇也在发展孕育。中科院院士金之钧表示,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世界性的油价暴跌,全球石油勘探开发战略发生重大转移,新区长线勘探项目转移到老区挖潜,开始注重对老油田进行更精确的定边和更细致的油藏描述以增加可采储量,地球物理技术与油藏开发开采技术密切结合,最终导致了“油藏地球物理学”的诞生和快速发展。此次应对低油价挑战,地球物理又将实现怎样的突破,令人期待。
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
打破学科藩篱跨界发展
尽管上游投资在前几年大幅度下降,可是油公司对地震资料的质量要求并未降低。“油公司对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物探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赵政璋表示。
随着全球勘探程度的加深,油气勘探开发对象正在向更复杂地表、更深地层、隐蔽油气藏、深海油气、非常规油气转变,需要解决的问题前所未有,这就给物探提供高质量地震资料带来更多的难度。
如何更好地满足油公司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强化生存能力?在本次会议上,推动地球物理跨学科发展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这也是物探行业经历低油价洗礼之后,探索出的发展新路。
为何要落子“跨界”?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郑华生认为,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技术跨学科已成为科技创新的显著特征。当前,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复杂程度,单靠地球物理技术已很难有效破解当前面临的勘探技术难题。金之钧表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石油工业,特别是地球物理技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石油公司的必然选择。
斯伦贝谢西方地球物理公司软件经理熊罴则发出这样的呐喊,“只有突破学科藩篱,跨学科发展,才能生存下去。”与会专家还建议推进物探装备、软件和配套技术协同化发展,推进物探与地质、钻井、测井等学科交叉化发展,推进地球物理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加快地球物理技术集成创新,更好地服务油气勘探开发。
创新驱动互利共赢
再迎发展春天必由之路
若想尽快走出行业发展低谷,持续擦亮地质家的“眼睛”,物探的出路在于创新驱动,协同发展。这成为物探行业的共识。“技术创新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基石。在油气领域,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我们不能等新技术找上门,而是要积极寻找,主动培育新技术。”沙特阿美公司北京研究中心筹备者KhalidRufaii积极倡导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在合作模式方面,郑华生建议,要打造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平台,在开放中做大蛋糕,在合作中做好蛋糕,开辟更大空间,创造更多可能性。一是要深化油公司与物探公司的合作。建立有利于地球物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管理模式,强化综合地质研究和联合技术攻关。二是深化物探公司之间的合作。共同创新市场规则,推进技术共研共享、资源互通有无、市场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专长,全面提升技术服务水平。三是深化地球物理与地质、钻井、测井等业务合作。打造油气勘探多学科、跨平台合作模式,充分利用相关技术和数据,推进地球物理技术向油藏领域延伸。四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开放型、国际化技术研发合作机制,强化基础理论研究,推进技术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