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启示录
2017/11/30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冰上丝绸之路”新支点[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7-11-29]
11月底,全球瞩目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YamalLNG)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各套装置陆续投产,第一滴LNG产出。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向亚太地区及欧洲地区供应的液化天然气,令市场充满期待。
回首4年前,当中国石油决定参与这一项目时,恐怕少有人预见到如今的大收获。极地钻井、永冻土施工、模块化建厂、开辟北极航道……一个个全新大胆的构想在亚马尔LNG项目由蓝图变为现实。
亚马尔LNG项目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石油参与的规模最大的海外油气合作项目,因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被合作方誉为中国和俄罗斯能源合作的典范;因其对国内相关制造业巨大的示范拉动效应,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
不论是1650万吨LNG和100万吨凝析油的年产规模,还是其对全球能源供应格局带来的改变,毫无疑问都将使这一全球最大极地液化天然气超级工程在世界油气工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建设模式和建设经验必将深刻影响未来全球油气行业发展的方向。
借“一带一路”东风,亚马尔项目的成功实践不断丰富和拓展中俄互利共赢合作的内涵和外延,成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撑
能源合作在我国对外交往中始终是一项重要内容。11月1日,在中俄两国总理第22次定期会晤期间,中国石油和诺瓦泰克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继续就亚马尔LNG项目开展紧密合作。
此前一天,诺瓦泰克总裁米赫尔松在和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王宜林会谈时表示:“两个新朋友不如一个老朋友。”一声“老朋友”不仅是真情实感的表达,更是中俄能源合作不断增强和深化互信的缩影。
多年来,中俄两国始终在积极探索互利共赢的契合点,努力寻找共同发展的方向与路径。在这过程中,高度的互补性与互利性使两国目光共同聚焦能源领域。能源合作成为中俄务实合作中成果最突出的领域之一。
与绵延近千公里的中俄原油管道经过近20年的辗转起伏才尘埃落定不同,投资额堪比三峡工程的亚马尔LNG项目从开始实质性谈判到项目交割不过短短一年时间。
这种转变得益于两国政府对建立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高度共识,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更得益于遵循互利共赢原则的能源合作符合两国国情,有利于造福两国人民。
作为我国第一次与俄罗斯进行的全产业链合作,亚马尔LNG项目不仅将带动俄罗斯能源产业和边疆地区发展,还能够丰富我国清洁能源供应,成为我国国内优化能源结构、防治大气污染的新途径。
专家指出,天然气在俄罗斯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正逐步提高,东西伯利亚、太平洋沿岸和北极地区将成为未来油气资源主要上产基地。亚马尔项目投产后,俄罗斯在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中的比例将达到10%。
反观国内,我国《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市场空间广阔。
作为国内主要油气供应商,中国石油高度重视天然气业务发展,将天然气业务作为公司油气两条业务链之一,提出努力打造天然气业务链战略性价值性工程的目标,为参与亚马尔LNG项目奠定坚实基础。
如果说中俄油气管道建设贯通了中俄能源战略格局调整中相向而行的路径,那么亚马尔LNG项目则使中俄两国发展的同频共振得以加强。正如中国石油俄罗斯公司总经理蒋奇所言:“亚马尔LNG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契合点,也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撑。”
中国石油积极履行股东职责发挥拉动效应,引荐中国企业参与全产业链合作,多家企业实现由低端制造到高端“智”造的跨越式发展
善合作者赢天下。除每年4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可加速中国清洁能源进程外,大量引入中国企业全方位参与项目建设,整体提升海工企业建造水平,实现本土企业向国际一流承包商的转变,则是亚马尔LNG项目给中国带来的最大惊喜,是中国石油带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又一硕果。
9月初,随着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最后一个模块运抵萨别塔港,亚马尔LNG项目共142个模块全部到达现场。有评论指出,亚马尔LNG项目开创了中国企业独立完成国际LNG核心工艺模块建造的先河,也为人类在北极圈内建设大型LNG工厂提供了参考范本。
耀眼成绩的背后是中国油企和制造企业抱团取暖、逆势求生的艰辛与不易,是中国石油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鼎力扛起的责任与担当。
参与投标之时,正值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的开始。由于低油价沿着产业链条传导的延迟效应,海工建设企业工作量大幅萎缩,处于严峻的经营困境中。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开发海外市场,成为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必然选择。
中国海工企业从未涉足过LNG核心工艺包,竞争对手包括韩国现代、三星和大宇等公司,可谓强手如林。
中国石油作为项目股东之一,积极向大股东诺瓦泰克引荐中国海工建设和造船企业,并协调解决融资等事宜。凭借优质、优价、充足的原材料供应,最终中国石油海洋工程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武船麦克德莫特等7家中国海工建设企业脱颖而出,承担了120个模块的建造订单;广船国际、沪东船厂等船企也争取到为项目建造2艘模块运输船、1艘凝析油运输船、4艘大型LNG运输船的订单。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共有45家中国厂商为项目提供百余种产品,项目带动和促进了国内钢铁、电缆等众多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国内产品出口额超百亿美元……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再到强强联合,通过练兵亚马尔,中国石油带领中国企业实现由单一产品到项目承包、由低端制造到高端“智”造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制造成为北极新名片。
与国际一流公司同台竞技,产生巨大的倒逼和辐射效应,中国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努力追赶先进,培养储备一大批管理和技术人才
亚马尔LNG项目股东为中俄法三方,法国德西尼布、日本日挥和千代田三家国际知名公司中标LNG厂总承包。所以,在亚马尔工地上,俄语、英语是交流语言,还混杂着法语、日语等。各方资源的优质组合使这一项目成为高度国际化项目。
合资公司管理团队来自全球顶级石油公司和LNG项目。虽身为股东,中国石油管理团队若想在合资公司中站稳脚跟并不容易,不仅需要无障碍的语言能力、丰富的管理经验,还需要过硬的专业背景。
中国石油业务综合程度高,但缺乏国际大型LNG项目的建设管理经验,特别是亚马尔项目地处北极,遇到的都是世界级难题,如何在合资公司赢得认可和尊重,是对公司国际化经营水平和能力的巨大考验。
俄罗斯公司将亚马尔LNG项目视为展示中国石油形象、发现培养人才的难得机遇,任人唯贤、五湖四海,从全集团、甚至从全社会公开选拔优秀人才参与项目管理。
股东事务管理专家黄绪春;融资专家陈克全;通过分析油气藏构造判断储藏条件,力排众议打出高产凝析油井的地质专家王永华;从吐哈油田钻井工程师到PK项目钻井经理,凭借俄语和专业特长破解极地钻井难题的“老海外”黄文辉;将北极环保国际准则概念引入融资工作,参与编著原住民发展计划,协助项目取得符合国际准则环评的清华高材生管硕;积累大量LNG工程管理经验的许涛;协助中国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的采购经理马经纬……4年来,中国石油已有近80人在项目上得到直接有益的锻炼,使得亚马尔LNG项目成为实至名归的国际化人才练兵场,为中国石油后续开展相关项目施工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达到LNG模块的建设标准和极地货物运输要求,中国海工企业和造船企业也付出巨大努力。为做好一个模块,千余名中国工人夜以继日,高峰期时共有3万名工人同时作业。
项目实施期间,中国石油海洋工程公司培训出93名PMP国际项目经理、40名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6名项目骨干得到行政提拔,120人专业技术职称得到晋升,打造了一支平均年龄31岁的国际化海工管理团队。这个成立仅7年的年轻海工企业由此打开成长空间,步入发展快车道。
临近隆冬,北极小镇萨别塔依旧一派繁忙,亚马尔LNG项目高耸的火炬宛如一座灯塔,照亮整个夜空,预示着项目光明的前景,也指引着中国石油、中国企业向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