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各显身手 全方位创新亮点频现(图)
2017/10/9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管理创新经验特别报道[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7-10-08]
编者按:集团公司第四次管理创新经验交流会近日在成都召开,此次会议与前三次一脉相承,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发布的高端论坛。8家参与经验交流的单位,有理论思考,更有实战经验,围绕着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对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生产组织的影响进行积极探讨和实践,并取得了实质性效果。
互联网时代,不仅仅是技术的冲击,更是管理和观念的革命。将创新进行到底,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也是石油企业面对全球低油价、经济复苏缓慢的一剂良药,更是企业发展必经之路。西南油气田公司等8家单位的发言,具有范本意义。特刊发8家单位的经验摘录,涉及集团公司上中下游产业链,既是一次成果的展示,更是可引领、可复制的经验范本。
西南油气田
打造智慧气田引领管理转型
数字化气田示意图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主要负责四川、西昌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管网集输和终端销售,形成了勘探与生产、天然气与管道、工程建设、净化化工、页岩气、销售等7大业务板块。西南油气田数字化气田的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正由集中建设向集成应用迈进。
全局统筹、顶层设计、有序推进。通过编制“十二五”通信信息发展规划、SCADA系统建设规划、作业区生产信息化建设等三大规划,实现顶层设计。推进数字化气田示范工程建设,检验技术标准体系,摸索建设经验;全面推进数字化气田工程项目建设,实现数字化生产;调整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制度,实现数字化管理。
突出全局性和层次性,搭建数字化气田构架。数字化气田架构分为基础设施、数据采集和管理、数据综合应用以及专业平台4个层级,按照“一个专业,一套核心系统”的建设原则建立6个专业应用平台。大力构建共享集成的软硬件环境,着力打造油气田“信息高速公路”;全面建成场站数字化系统,数据资源实现资产化管理;数据应用跨入DT(数据处理技术)新阶段。数字化气田基本实现全覆盖,横向覆盖油气资源勘探至油气销售全业务链,纵向覆盖各个生产管理层级。
西南油气田数字化气田建设,已经在3个领域基础设施建成“云网端”基础设施系统,场站数字化覆盖率82.87%,支撑生产组织方式优化。
在集成管理上,建成集勘探开发成果数据、实时生产动态数据、地理信息数据一体的数据管理系统;在特大含硫气藏实现气藏、井筒、地面数字化,展示智能气田雏形。油气生产过程一体化智能管控能力和油气田数字化管理效率得到大力提升。
云南销售
搭建一站式“惠购油”APP平台
云南销售公司结合云南市场需求特点、客户结构、竞争态势和互联网营销发展的趋势,开发了“惠购油”营销一站式服务APP平台。重点解决了经营风险难以控制、营销策略不够精准、服务效率不高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实现了碎片服务向一体化服务的转变,推进了油卡非润全产品链组合营销。
精细管理,破解管理痛点。解决四个难题。资金账户一对一匹配,从源头杜绝营销人员私收油款;二维码+身份证双重验证,杜绝冒提串提风险;客户通过平台实时查询客存余额及电子签认,解决虚假签认等问题;交易信息实时送达客户,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精准营销、挖掘需求热点。实施五项举措。实施全产业链、全产品链、全生命周期的“三全”营销,创建“最惠星期四”“众筹”等常态化促销品牌,将非油商城变为直销客户积分商城,应用9项指标细分客户等级实现系统自动定价,18类客户数据表单系统自动统计分析,实时掌握客户消费动态,促进单一价格竞争向多元化促销转变。
精心服务,关注客户焦点。推出六项服务。网上下单,在线下单率达到100%;网上选车,减少客户找车谈价麻烦;配送信息实时送达,减少数质量纠纷;线上评价客户经理及承运单位,提升服务质量;推行服务包等定制服务,拓展服务外延;采取口袋助理APP管理,提升客户经理专业水准。
通过有效应用“惠购油”APP平台,提升了工作效率,有效规避了线下营销难以管控的风险。平台的强大功能,更加支持全产品链的组合营销,提高了营销策略的精准性,促进了客户结构改善。云南销售直销量连年增长,目前已达到年销售120万吨以上,直销市场份额达到57%,销售质量位于板块前列。“惠购油”APP平台获得销售公司管理创新奖,云南销售被集团公司评为2016年度管理创新与实践创新工作优秀组织单位。
新疆油田
物联网促稠油生产提质增效
以风城油田为例,面对质量效益发展的难题和超稠油生产管理带来的一系列矛盾,逐步探索推行了符合油田生产现状的稠油物联网生产管理新模式。
建立涵盖“采油—集输—处理—注汽”的一体化管控平台。运用“企业架构方法”,分析稠油生产策略、工艺流程、管理体系和国内自动化前沿技术。
从生产管理角度对稠油工艺系统进行梳理,从技术管理角度对稠油物联网进行层级划分,规划了适应稠油生产管理模式调整的两级系统架构(生产现场—监控中心)和三个技术层级(采集—监控—应用)。
构建“监控中心—现场班组”两级扁平化管理模式。把传统的“劳动密集、驻点值守、定时巡检”生产运行体制,转变为“无人值守、集中监控、按需巡检”的稠油生产管理新模式。
采油站、集输站、注汽站及整个作业区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得到优化调整,构建起“监控中心—现场班组”的两级扁平化架构。
目前,风城油田已经建成国内首个稠油生产物联网系统,达到“百万吨稠油千人管理”的目标,同比规划直接节省人员千余人,节约了人员成本。过程管控得到增强,实现生产本质安全。
2014年7月物联网系统开始试运行至今,从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年均可节约生产运行费用近5000万元。
2016年,风城油田通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审,获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
长城钻探
四大平台实现国内外一体化管理
加强远程技术支持管理创新。长城钻探建成了以工程技术物联网A12为主的远程技术支持平台,推进了工程技术各专业现场作业技术管理和远程技术支持的变革。
加强生产运行管理创新。长城钻探建成了国内以生产运行管理系统(A7)、国外以海外作业管理系统(OMS)为核心的生产运行管理平台,通过两个系统有效集成,实现了对国内外生产和一线作业单元的有效管理。
特别是OMS系统,支持多语言切换,满足甲方管理要求和外籍员工日常使用;支持多币种、多计量单位转换。支持国内、国外双线管理模式,支持通过组织机构和用户角色两个维度进行权限控制,能够实现分机构、跨专业用户授权,有效保障了长城钻探总部机关、专业公司、海外项目对海外生产作业运行的多维度管理。
加强资源管控管理创新。长城钻探在国内建成ERP系统,海外物资管理系统(PS系统),实现两大系统的无缝集成,形成了国内外一体化物资供应链管理。
加强协同工作管理创新。全面建成了门户及外部网站、电子公文、协同办公系统、机关工作管理平台、全球视频电话会议、党建信息化平台为核心的协同办公平台,实现对国内外各单位、各项目的统一运行管理。
通过四大平台的建立和使用,改变了传统的项目和生产管理习惯,提高了现场管理水平、生产运行效率和资源管控效率,实现了项目经营和生产现场管理创新。钻井周期缩短了18%,连续三年累计调剂海外闲置积压物资3.59亿元,OMS系统实现了数据“一次录入、多次共享”的目标,成为海外项目部迈向国际高端市场的敲门砖。
四川石化
数字化工厂提升核心竞争力
构建智能巡检系统。做到应急联动,与应急系统、总图系统和检维修系统集成,发现事故能快速反应,在短时间内进行事故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进而确保企业装置稳定生产和人员安全;实施数据联动,与MES系统集成,通过手持端查看在线仪表数据,录入非在线仪表信息,自动推送给MES系统,实现非在线仪表数据分析。
构建现场管理系统。结合四川石化作业管理制度;实现在线作业许可证发起、现场确认、第三方确认、属地单位审批、作业方在线打印。每个环节可追溯,责任到人。实现对作业许可证统一归档管理。构建HSE量化考核系统。
构建供应链管理系统。以ERP为核心进行功能扩展,以业务驱动,建立顺序流程,将需求、采购、仓储、物流、销售和安保等业务联动,实现公司员工、供应商、司机、客户、门卫、质检人员、计量人员、仓储人员在同一个平台操作业务,实现企业价值链的优化和客户响应的优化。
近年来,四川石化按照集团公司“十三五”信息化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框架,按照炼油与化工公司制定的“示范企业”目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把四川石化建设成“智能化炼化企业”,为创造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标杆企业”、国家炼化企业的“示范企业”创造了条件。
管道局
应用信息技术助力智慧管道建设
信息化顶层设计,引领信息化建设方向。管道局提出了“联得通、用得上、看得见、控得住”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建设“以ERP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平台、以P6为核心的项目管理平台和数据仓库”的工作思路,上下统筹协调,业务有机融合。
聚焦EPC项目管理,打造进度成本管控体系。管道局始终以项目管理为核心,逐步建立了覆盖EPC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打通了EPC各环节数据通道,形成了全数字化移交能力,满足了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
利用新兴技术手段,提升施工现场监管水平。根据管道施工现场分布广、设备多、风险高的特点,重点搭建了大型施工设备远程监控和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等系统,为科学调配设备资源、有效防控安全风险提供了有效手段。
建设企业数据仓库,提升全数字化移交能力。以数据仓库为纽带,由各业务系统在工作过程和管理过程中,基于统一的数字化移交规定,产生数据并移交管道局数据仓库,汇总后移交全生命周期数据库。
着眼全部业务领域,推进数据标准体系建设。
管道局围绕企业管理创新主题,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企业管理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三全”管道建设。
上海销售
加油站走进电子发票新时代
传统的票务管理,存在着管理难度大,客户体验不佳,数据不能有效利用的弊端。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纸质发票申领程序繁杂,传输风险大,保存困难。对销售企业而言,纸质发票开具设备效率低,开票工作量大,无法实时监管,纸质开票系统与统建系统无法集成。纸质发票开票依据不准确,纸质发票信息数据无法有效利用。
2016年8月,中国石油销售公司正式下文,批复同意上海销售试行推进电子发票工作。在推广前,上海销售组织两级财务人员和加油站开票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共组织五次专项培训,培训面积覆盖所有全资加油站。目前,项目已推广上线,其中,消费环节上线加油站112座;充值环节上线加油站103座,共开具电子发票85万张,平均日开票量7500张,转票率70%。
实施一年来,电子发票优势明显:生成电子二维码,有效防范虚开;商品列明,防止串开;将商品信息显示为最明细级,通过消费信息不落地、无法人为调整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防止品号串开、非油商品开油品的现象;利用中油好客e站作为发票开具和查询端口,实现数据信息在中国石油内部网络环境传递,保证数据信息安全;利用信息汇总统计,进行大数据分析,加大信息利用率。
此外,电子发票设置系统控制措施,有效提升发票管理水平:仅支持一次红冲功能,防止个别客户恶意重复红冲,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发票生成的二维码有效时间为24小时,避免生成二维码进行买卖,降低发票管理风险;仅支持一次现场打印发票功能,防止个别客户恶意重复打印,降低不必要的开票成本。
电子发票实施一年取得了良好成效,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升级客户体验,实现在线实施监管,强化大数据支持功能。
渤海装备
由传统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
装备制造企业如何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度过“寒冬”?渤海装备兰州石油化工机械厂将客户管理信息化、服务升级数据化、产品制造智能化融入检维修服务、集中储备、再制造全过程,实现了企业发展模式、竞争模式、商业模式以及盈利模式的转变,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改善,从而实现了装备制造企业由传统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为应对市场“寒冬”,找到了一条新常态下企业持续发展的路子。
以客户管理信息化,带动检维修业务,实现企业增收。建立客户信息系统,实现客户信息动态化管理;深入装置现场走访,建立设备运行档案;以配件与服务优势,构建行业产销网络互通。
以网络直销,推动集中储备库经营,实现企业创效。建立了烟气轮机十大类备件,近700件/套产品的中国石油烟气轮机备件储备库,降低了各炼化企业库存压力,实现了资源共享,缩短了供货周期。
以“互联网+”,促进服务升级,实现“制造+服务”飞跃。建立烟气轮机诊断中心、“互联网+烟机”应用平台和中华烟机网,为用户提供远程在线监测、故障诊断、趋势分析、检维修技术支持等系列服务,实现了烟机设备24小时在线支持,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减少客户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停工损失。
以产品制造智能化,提升自动化水平,实现减员增效。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替代了传统手工抛磨。
以全生命周期研究,提升再制造能力,实现“制造+服务”增值。由单一产品制造及产品售后服务,向售前、售中、售后、设备回收、再制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使产品100%增值。
兰州机械实现由单纯依靠产品盈利向“制造+服务”,依靠服务盈利的模式转变;由产品单一制造商向问题解决商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