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环保门外汉三年变翘楚
2017/9/26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江汉石油工程环保技术服务公司前身是运输公司,低油价下,为求得生存发展白手起家,研发油基岩屑无害化处理技术[中国石化报2017-09-25]
在江汉石油工程环保技术服务公司油基岩屑处理中心,和方向盘打了近20年交道的汽车驾驶员刘青山,通过转岗培训成为一名设备操作人员。
在该公司,像刘青山这样投身环保新产业的员工目前有近100名。
该公司的前身是运输公司,低油价下,传统运输业务安全风险高、市场门槛低、技术含量低、运行效益低的“一高三低”矛盾愈发突出。
2014年,江汉石油工程公司注册成立环保技术服务公司,以涪陵页岩气田油基岩屑无害化处理为切入点,大力开展油气田环保服务,积极推进运输公司转型发展。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计无害化处理油基岩屑两万多立方米,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转型的实质是转观念
2014年,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如火如荼,但开发过程中油基岩屑无害化处理的环保问题亟待解决。机会摆在眼前,能不能抓得住?运输公司领导班子反复讨论研究。
缺什么?技术、设备、经验、资金、人才……样样都缺。
有什么?有石油工程公司的大力支持,有自身改革发展的强烈愿望。
是在寒风中被动死扛,还是跑暖身子主动迎接挑战?运输公司最终坚定回答:转型。
转型,说起来容易,但真干起来,远非一个难字能说得清楚。
他们转型的第一步,就像小学生选了一道大学生才能做的题目。当时,他们是白手起家的门外汉,而在涪陵参与环保技术研发的不乏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还有一批民营企业,大家同场竞技,谁都希望拔得头筹。
为此,公司经理王少敏带领技术人员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取经,向环保同行学习,开展先导试验。他们先后尝试重力法、化学萃取、物理分离、热解析等多种方案,但关键设备工厂化规模生产的难题始终没有解决。
一次次分析论证,一次次推倒重来……希望和失望反复煎熬着大家的内心,考验着大家的意志。
此时,江汉石油工程公司派出专家组常驻现场,给政策、给帮扶、给信心,大力支持运输公司转型发展。
研发团队以背水一战的状态,重新分析物料,重新设计处理方案和工艺,在消化吸收石化行业的热蒸馏技术、煤化工行业的无氧热干馏技术、冶金行业的固态物料加热、移动床技术,以及煤焦油处理中的含尘油气混相处理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独特的热馏工艺流程,终于解决了设备工厂化连续生产的问题。
使用该设备处置后的岩屑,含油率低于0.3%的国家标准,可以用来养花,种植蔬菜、瓜果。
这一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使页岩气开发国产化系列技术形成闭环,被列为页岩气开发核心技术之一。
转型,终于迈出重大突破的一步。
从引进技术到制定标准
技术地位决定企业市场地位。
“厂家曾经断言,我们的处理设备最多运行7天就要检修一次。我们通过持续攻关,不断刷新设备运行周期纪录,目前可以安全平稳运行30天。”公司常务副经理张晓路自豪地说。
成绩背后是全体员工的心血。为提升运行实效,处理中心成立了三个小组,分别从机械、化学、物理专业攻关,大家集思广益,铆足劲、比着干。
针对设备布料不均匀,内部积灰磨损严重、热效率低,导致非正常停车的问题,曾担任过摩配厂车间主任的王庆无数次钻进设备查看分析,通过调整物料进出口装置、在关键部位加装清理装置,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将设备运行时间延长到12天,打破了最多运行7天的断言。
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青工周素林发现,岩屑很容易黏附在设备表面,严重影响质量和产量。她便查阅资料,带着样品回母校研究分析,经过无数次试验和数据对比,研发出“神秘配方”,通过对原料进行预处理,使设备运行时间延长到22天。
由于第一套设备是实验性产品,鉴于物料腐蚀性和设备工作状况,厂家判断两年后设备将进入故障高发期。技术团队未雨绸缪,开展改造升级攻关,改进核心部件。高级工程师周迎针对传输部件热疲劳的问题,使用加强材料将传输部件强度提升一倍,将设备运行时间延长到30天。
设备三分造、七分养。处理中心员工恨不得把这套设备捧在手心里。“进料系统242个控制点、热馏炉255个控制点、油气系统212个控制点……一共1040个控制点。”巡检岗孟建生如数家珍。每一步操作都要留下记录,进料频率以秒控制,周期分析精确到小时,他们用一个个控制点保证整个系统安、稳、长、满、优运行。
如今,设备有效运行时效已由初期的73%提升至92%,每小时处理量由1.16立方米提升至1.65立方米,单位处理量耗水下降42%、耗气下降22%、耗电下降24%。
随着市场不断拓展,公司决定增加一个处理单元。合作厂家专程赶到涪陵听取意见,大家提出31条技术意见,一一列入新设备的技术标准中,由此形成了处理设备技术规格的定型标准,为处理设备批量化、规范化、产业化生产建立了标准体系。
打破常规培养人才
“公司聘我为处理中心的副经理兼环保研究所的副所长,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不满30岁的副经理贺威说。
贺威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公司先后安排他在水基泥浆处理项目、油基岩屑处理项目的多个岗位锻炼,使他很快成长为环保产业的骨干。
“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规,让人才留下来、待得住、有奔头。”张晓路说。
运输公司人才底子薄,专业技术人才更是匮乏,年龄结构老化。公司从促进环保产业持续发展出发,坚持培养与使用并举,搭台子、竖梯子、压担子、给位子,着力培养三支队伍。
他们选配思路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的年轻干部放在环保基层一线,培养一支环保产业基层管理队伍。
他们组建环保研究所,让年轻技术人才任副所长,兼任基层分公司分管技术的副经理,让他们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一支实用型技术人才队伍。
他们还集中优势资源,培养一支环保产业技能操作队伍。
目前,该公司一线主要岗位基本都由年轻人担当。一批80后员工已成为生产管理和技术攻关骨干。
金字招牌赢得市场
随着工艺逐步完善、管理逐步规范,“江汉环保”的品牌逐渐得到业界认可。
公司受塔里木油田邀请,准备在新疆建设环保处理站专门处理油基岩屑。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建成后,将具备1万立方米的年处理能力。
在西南地区,环保公司立足涪陵,辐射重庆大足、綦江、武隆、南川,以及贵州、云南等省,采取技术合作的方式,引进合作伙伴,快速提升处理能力,巩固中原工程、西南工程、华东工程,以及中国石油西南区域市场。
在湖北地区,公司紧跟宜昌地区页岩气开发步伐,在江汉本部建成油基岩屑、含油污泥撬装化处理基地。他们相继完成鄂宜页1井、鄂宜页2井的油基岩屑处理,处理了江汉油田的含油污泥,目前正着手进行阳页2井的处理工作;同时,他们还与江汉地区最大的炼化企业金澳科技集团公司达成含油污泥处理的合作意向。
目前,公司各项环保业务蓬勃开展,预计年底将建成4个油基岩屑(含油固废)处理站、5条生产线,年处理能力将达到3万立方米;形成油基泥浆(含油固废)处理、水基泥浆处理、压裂返排液处理三大业务板块;呈现江汉本部、南方、西北、新疆四个产业区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下一步,该公司将在做大、做强、做优、做特现有环保项目的基础上,涉足磺化体系、受浸泥土和土壤修复等环保业务。他们规划,明年环保产业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十三五”末年收入达到两亿元以上,并以20%的速度逐年递增。
谷歌系初创企业Dandelion公司认为,地源热泵这项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节能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