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新星公司:做专做精做大做强地热+业务(图)
专家论坛

新星公司:做专做精做大做强地热+业务(图)

2017/9/18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新星公司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地热开发,目前已成为全国中深层地热开发利用规模最大的企业;同时按照集团公司要求,不断做专做精做大做强地热+余热/天然气/太阳能业务,致力于打造中国石化绿色新能源公司
 [中国石化报2017-09-15]

  雄县“无烟城”

  地热站内景

  地热供暖装置
  地热供暖温暖万家
  坚持绿色低碳
  “无烟城”建设提速升级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根据规划,要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
  有3个大中型地热田分布在雄安新区,地下热水资源分布广、埋藏浅、温度高、储量大、水质优、易回灌,仅雄县就有约六成面积蕴藏地热资源,地热水储量为821亿立方米,地热出水温度最低也有55摄氏度,可替代66.3亿吨标准煤。
  事实上,新星公司早在2009年就与雄县人民政府合作,实施地热代替燃煤供暖,截至今年8月,在雄县的地热供暖能力已达到450万平方米,成功将雄县打造成全国首座“无烟城”,为雄安新区闯出一条经验可复制、技术可推广的绿色能源之路。
  根据与雄县人民政府在《地热开发合作协议》中确定的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等“四个统一”理念,新星公司利用先进尾水回灌技术,“取热不取水”,实现100%同层回灌,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使雄县的地热开发进入科学、良性、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之前,雄县地热开发处于无序状态,随意开采,过度取水,不仅没有最大化利用地热能源,而且对地下结构和地下水资源造成威胁。如今,雄县建成区已淘汰燃煤锅炉,实现地热集中供暖,积极推进地热供暖替代农村散煤供暖,每年可替代标准煤12万吨,县城基本实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零排放。
  2014年2月,国家能源局在雄县召开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场会,推广地热代煤取暖的“雄县模式”,认为“雄县模式”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2016年3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等专家、学者考察了雄县地热资源,关注地热的开发利用。2017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到新星公司雄县项目调研,强调要在具备资源条件的地区加快推进地热能勘探,理顺地热能开发利用体制机制,明确相关标准,大力推广“雄县模式”,开发利用好地热能资源。
  目前,新星公司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企业,市场辐射北京、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北等13个省(区、市),供暖能力达到5000万平方米,占全国中深层地热供暖的40%以上,每年可替代标准煤14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70万吨。在河北,地热发展区域已扩展到容城、博野、辛集、东光、故城等15个市(县)区,供暖能力达到1500万平方米,其中雄安新区的雄县、容城两县达到580万平方米。
  新星公司总经理张召平表示,将提速地热开发,升级“雄县模式”,进一步巩固扩大先发优势,继续在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走在前列,使“地热+”成为雄安新区和“2+26”城市清洁取暖的主力军,到“十三五”末在全国打造20座“无烟城”,新增地热供暖制冷面积1.2亿平方米,为建设“美丽中国”积极担当作为。
  坚持集成应用
  “地热+”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在年初召开的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王玉普董事长强调,要大力推广“地热+”多种清洁能源集成应用,稳步打造示范项目、绿色项目、高效项目。
  新星公司有选择地拓展太阳能光伏项目,到目前为止,装机容量已达41兆瓦,预计年底将达到60兆瓦以上。
  2017年6月20日,新星公司陕西渭南白水2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通过国家电网陕西省、渭南市两级公司验收,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是新星公司按照集团公司“地热+”多种清洁能源集成发展要求,成功打造的集团公司首个集中式光伏项目。此外,新星公司还建成了基地大院办公楼,中原油田桥口联合站、马厂联合站,海南桂林洋农业生态乐园等10余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运行平稳,势头良好。
  新星公司依托中国石化整体优势,积极进入油田、炼化等余热、余气、余压综合利用领域,建成一批“地热+其他清洁能源”示范项目,余热项目折合热利用能力达到76万吉焦/年。塔河油田发电三厂烟气余热综合利用项目去年10月投产,为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2号联合站原油集输加热,解决原加热装置老化、效率偏低的问题,同时为生活区提供热源,实现清洁供暖。河南油田下二门联合站污水余热利用项目每年节约天然气480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7159吨。中原油田濮三联余热+地热供暖项目每年节能折合标准煤9767吨、减排二氧化碳2.54万吨。
  新星公司积极利用包括江水、河水、湖水、水库水和海水作为热泵冷热源,通过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直接抽取或间接换热方式开发浅层地热能项目,建成了咸阳中铁二十局医院、中国石化石油机械荆州四机厂等供暖制冷项目,落实了江苏南通、邳州等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项目,正在推进汉口滨江商务区和广西梧州沧海新区等项目,还将利用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珠三角城市群浅层地热能项目。
  按照“地热+”思路,新星公司将紧盯新城镇、新产业园等新增用能市场,以可再生的中深层地热供热制冷为主,浅层地温能为辅,电能、天然气、太阳能、城市生活污水、城市景观水为补充,灵活应用10套供热制冷方案,因地制宜实施“地热+”多种清洁能源协同开发,打造城市供能新模式。
  2017年4月21日,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玉普、总经理戴厚良在石家庄会见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代省长许勤时表示,中国石化进一步发挥在地热供热领域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在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雄安新区的战略部署上主动作为。赵克志表示,中国石化在雄安新区发展“地热+”的规划,与中央对雄安新区发展理念任务要求高度契合,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希望双方紧密配合,为新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目前,新星公司正按照雄安新区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地热+”专项规划,并将通过“地热+”多种清洁能源集成发展,助力雄安新区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打造全球地热利用的样板。
  坚持技术引领
  创新驱动形成“强引擎”
  2017年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土资源部发布《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颁布地热开发利用专项规划,首次从顶层设计层面为地热能规模推广应用描绘了发展蓝图。这份规划的主要起草者是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
  为促进我国地热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2012年6月,国家能源局依托新星公司成立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重点开展地热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工作。同年,“中国石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落户新星公司。2016年11月,国家能源局正式授权中国石化组建“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年,“中冰地热技术研发合作中心”挂牌成立。
  依托国家和集团公司的研发平台,目前新星公司已构建起“核心层+紧密层+合作层”的技术研发体系,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累计取得(申报)国家专利30多项,颁布地热标准20多个,形成了地热资源勘探、地热资源评价、地热钻井成井工艺、地热尾水回灌、地热资源梯级利用、信息化系统技术等六大技术体系,创新驱动形成了“强引擎”。
  在地热资源勘探方面,新星公司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开展全国地热资源选区、选带,查明地热田热储类型与成因机制,建立了雄县、咸阳等地热田概念模型;明确重点盆地地热富集区域与勘探层系,确定了关中、渤海湾、太原、南华北等盆地有利勘探区带。
  在地热资源评价方面,新星公司剖析冀中坳陷、临清坳陷等盆地的岩相古地理特征,明确岩溶热储形成机理,建立相应岩溶热储演化模式。运用热储体积法开展地热资源评价,提交了太原、辛集、雄县、咸阳、清丰等5个商业地热田,获取地热储量折合标准煤495亿吨。
  在地热钻井成井工艺方面,新星公司形成了适合不同热储类型的井身结构优化设计,低密度流体钻井,热储层物性录井、测井及储层评价等钻井成井工艺技术体系。完善了高温定向钻井、井筒降温、钻头选型、空气泡沫钻井液、地热尾水回灌等技术体系。
  在地热尾水回灌方面,新星公司实现灰岩热储层100%回灌,砂岩回灌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实现工业化推广。咸阳文林2井回灌获国家专利,自然回灌量连续3个采暖季保持在100立方米/时以上,最大瞬间回灌量达到148立方米/时,回灌率100%。
  在地热资源梯级利用方面,新星公司根据“品位对口,梯级利用”的用能思想,实现地热发电、建筑供热制冷、工农业生产和温泉沐浴的梯级利用,地热能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在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新星公司通过建设监测站网,实时监测、评价系统各环节能耗,采取气候补偿、热平衡调节、自动控制等技术优化系统运营,提高供热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根据地热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新星公司已启动干热岩开发利用前期研究,稳步推进西藏山南古堆地热发电项目,切实掌握地热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引领我国地热产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
  “管理型”公司彰显活力
  早在2015年3月新星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之初,就敏锐地意识到,发展新能源产业必须树立新的思维、建立新的模式,以新的体制机制开辟一条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张召平表示,“我们的定位是新能源专业公司,但新能源业务的比例和总量偏小。要进一步扩大和增强新能源业务量和利润,就必须对组织架构及人力资源进行调整”。
  新星公司针对机关专业管理力量较弱、运营项目分散和基层单位业务较窄、较小的实际,从构建与新能源专业公司相匹配的体制机制入手,自上而下进行机构调整和完善,构建了“新星公司+分(子)公司(合资公司)+项目”的管理架构,明确在新能源开发上实行“三级管理、一体化管控”,廓清了3个层面的责任界限;同时通过修订下发绩效考核办法,层层签订绩效考核责任书,实行基层与机关结对帮扶、上下联动、挂钩考核,形成职责明晰、运营高效、监督到位的治理模式,调动了上下两级的积极性。出台规范办法、优化审批流程、争取集团支持,分(子)公司积极承担主体责任,坚持绿色低碳取向,统筹寻找项目、落地项目、建设项目,做到了“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实现了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新星公司积极探索“管理+技术+人才”的组织形式,无论独资企业还是合资企业,都不发展工程服务队伍、后勤辅助队伍,致力于用关键少数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撬动一方市场、打开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作为,通过市场化、当地化、社会化的用人方式,做到“用人不养人”。坚持把人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打造“五个团队”,在专业骨干引进上,坚持眼睛向内,报经集团公司同意,累计引进系统内油田、炼化企业成熟人才150余名,既解决了新能源产业发展急需人才问题,又为集团公司转方式调结构打开了人员流动的出口。
  新星公司坚持合资合作,在资产、资本两个层面与不同所有制企业谋求合作共赢。从做实董事会、经营班子入手,选派扎根现场、专事履职的精兵强将进入中冰绿源、新星双良等已有的合资公司,加强股东之间的协作,确保合资公司规范运行。从有利于加快开拓系统内部市场出发,分别与西北石油局、华北石油局成立新能源开发合资公司,切实调动各方积极性,充分发挥中国石化整体优势。从“融入地方、借势发展”着眼,立足抓大项目,与拥有市场资源的河北大名县丰汇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整装开发大名县537万平方米地热供暖市场,2016年已完成一期130万平方米的建设。
  新星公司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汇聚起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组织完成新星公司及所属单位“党建入章”,实现二级单位党组织全覆盖和基层党支部应建尽建,提升党建考核占绩效考核权重至10%,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考核评议,形成闭环责任体系。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扎实推进“转观念、勇担当、创效益”专题讨论,做实形势任务教育,吹响新能源号角,实施员工帮助计划,提振了队伍精气神。认真落实“两个责任”,科学运用“四种形态”,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蔚然成风,打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一流政治生态。
  未来十年,全球Ⅰ类基础油需求将继续下滑,在汽车应用领域将逐步被Ⅱ类和Ⅲ类基础油代替,但是在工业应用领域仍将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