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断交危机将破坏欧佩克减产计划
2017/8/2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7-08-01]日前,巴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埃及、也门、利比亚六国及南亚的马尔代夫等国指责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活动并破坏地区安全局势,分别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其中,巴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埃及还对卡塔尔实施陆海空全面禁运。经过中美法等几个大国外交斡旋之后,断交危机暂时没有进一步升级为武装入侵的迹象。但是由于对峙双方分歧较大,这场外交危机远没有结束的迹象。
这场争端的根源在于伊朗和沙特之间的地缘政治争夺和教派纷争,同时也是特朗普式交易型外交导致的结果,具有“先把水搅浑,再从中趁机交易以达到捞大鱼目的”的典型特征。
在这场纷争中,沙特原本打算通过“短时敲打”让近年来外交活跃但是战略伸缩空间有限的卡塔尔迅速归队。然而一切并没有沙特想的那么顺利。先是5月到访时曾许诺全力支持自己的特朗普变脸和蒂勒森唱“双簧”。在联合断交通牒下达后,土耳其、巴基斯坦等伊斯兰世界中的强兵国家并不想撤军卡塔尔,反而迅速做出支持卡塔尔的态度。再加上大国们的斡旋奔走,整个外交风波正变得长期化和胶着化。更多的域外强手正在插手这一问题,局势正在朝着脱离沙特单方控制的趋势发展。
此次卡塔尔断交危机,可以说是伊朗、沙特未来对攻战的总演练。它反映出特朗普时期,未来美国采取中东“收缩外交”“背后外交”的策略特点,美国将不再突出冲前,反而以获利为原则。同时也映射出未来如果沙伊发生大博弈,有关各方的阵线站队情况。而这次外交冲突中,还有一个并不显眼的关键大国在角落里默默地注视着,他就是俄罗斯,伊朗的坚定盟友,全球天然气的重要供应商,俄罗斯目前的态度显然是经过协调的。
由此特朗普时代的中东政治,打破了以往“恐与非恐”的泾渭分明,也不存在俄美传统大博弈的两强站队,更没法简单地解释为什叶派和逊尼派的教派对垒。特朗普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外交核心策略,撕破了以往中东政治的分界线。对于这种“骑墙自利”式的外交,只有那些能抓住美国短板逼着美国站队,或者真正有实力和美国叫板的强国才能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对于需要借助美国实力来实现自己地区战略的区域性强国来说,一方面,对于美国目前外交信誉极低只能表示无奈;另一方面,还得继续抓住美国这根“稻草”,继续往下玩“已经开场的牌局”。凡是错判美国真实外交态度的弱国,一旦打破原有的稳定局面,都得吞下问题长期化以供美国压榨利润的苦果。
因此,卡塔尔断交危机走向长期化,预示着沙特必须慎重考虑在美国当前选择在中东采取“靠后站”策略的局面下,是否能够有力制对伊朗采取“强硬措施”的能力。另外,全球能源市场也将在这场危机中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卡塔尔外交风波延续超过了40天,对于当前全球油气市场低迷的价格形成了一记重击。不光是原定的欧佩克(OPEC)减产谈判陷入遥遥无期的局面,而且能源“武器化”的范围正在扩大。上一轮欧佩克增产降价活动确实起到了打击全球非常规油气开发的目的。但是随后在沙特等国家实施减产提价策略之后,美国页岩油迅速占领了沙特减产空余出来的市场份额。欧佩克国家并没有通过这两年的油价“折腾”获得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另外,自2014年油价大跌之后,全球天然气价格也快速滑落。目前亚洲到岸LNG的价格,在6美元每百万英热单位上下浮动。卡塔尔断交风波逼迫卡塔尔以天然气为武器大幅增产。7月4日卡塔尔国家石油公司宣布,未来5年至7年将该国天然气产量提高30%,从现有的每年7700万吨增至1亿吨。作为全球最大的LNG出口供应商,这一表态对全球LNG市场产生了巨大的震荡作用。同时,伊朗也非常配合地在7月11日提出要扩大本国天然气生产。全球天然气价格从7月4日到7月11日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直至12日蒂勒森抵达沙特开展外交斡旋之后价格才有小幅反弹。被开除出海合会的卡塔尔通过天然气再次证明了,全球油气市场不仅仅是供需关系那么简单,政治博弈在其中同样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全球能源价格变动趋势从石油拉动天然气价格下跌,正演变为天然气成为能源“武器化”的试验场。
如果全球天然气市场就此进一步加深供应源竞争的激烈程度,那么将对全球能源消费市场带来重要的结构性变化。首先,近期价格有所复苏的煤炭市场有可能遭遇重击。如果天然气到岸价进一步降低,将增强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作用。其次,美国正寻求增加对华页岩气出口,如果卡塔尔和伊朗的增产计划落实,这将进一步促进天然气价格下跌。最后,压缩天然气(CNG)车辆是我国国内物流的重要力量,如果LNG价格进一步下跌,将进一步刺激CNG车辆对柴油卡车的替代趋势。未来我国国内加油加气站的普及需求有可能再一次提高。这对于未来天然气进一步在国内普及具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对于国际天然气出口商和贸易商来讲,在目前市场局面低迷的情况下扩大供给,将迫使其进一步承受压力。(作者于鹏为中阿商品贸易服务平台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