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拖航,驶向中深海作业(图)
2017/7/18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海洋石油工程公司勘探225轮打破最长拖航纪录工作纪实[中国石化新闻网2017-07-17]
图为勘探225轮在中深海作业时的情景。
日前,历经415个小时航程,海洋石油工程公司勘探225轮拖着面积有半个足球场大小,差不多50层楼高的庞然大物——勘探七号钻井平台安全抵达东海舟山海域。此次拖带作业自海口锚地至东海舟山海域,总航程1000余海里。面对海上的种种复杂恶劣状况,该轮提前筹划,周密部署,充分发挥装备、人才和技术优势,啃下这块大型作业的“硬骨头”,打破了该轮自投产以来最长拖航纪录,成为“寒冬期”内海洋石油工程铁军敢打必胜、勇于拼搏的缩影。
装备先进,千里拖航当仁不让
勘探225轮造于2012年年底,船舶动力16320马力,具备一人集控能力,是中国石化当前最先进的三用工作船。
此次勘探七号平台由海口锚地转战东海作业,拖航航线要跨海区、海峡,需一路顶风破浪,沿途渔网、渔船众多,由于操作受限,稍有不慎螺旋桨便会被渔网缠绕,轻则主机负荷明显增加,重则会造成主机停车。这块难啃的“硬骨头”,落在了勘探225轮肩上。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挖掘装备的最大潜能成为作业的重要保障。平台拖带过程中,主拖缆的工作张力在100吨~120吨之间。缆间卸扣连接件的强度能否符合安全工作的要求,成为拖航工作的关键一环。
“平时我们精心维护保养的这个大块头,这下终于要派上大用场了。”水手长张运峰拍着工作载荷为150吨的大卸扣说。
该航线常规十二三天便可到达,但由于此次北上将顶风拖带平台航行,需要耗时十七八天,单日最大耗油量高达35吨,船上常规的储油舱显然不能满足需要。
出航前,机工长带领实习生,钻进极其狭窄且不规则的78号多用油舱,对其进行彻底清洁确保正常使用。油舱内布满一道道肋板,离舱底只有一米高半米宽的人孔只允许单人躬身穿行,进去时原本还是橙红色的工作服,出来时油污水裹着汗水将工服染成了灰色。
团队拼搏,四千里路风雨兼程
3月初的东南沿海,冷空气依然频繁,大风、巨浪常伴在勘探225轮周围,有时海面汹涌的波涛会横扫整个后甲板。
在收放缆过程中,主拖缆伺服油路中的高压油管接头因海水锈蚀易出现漏油,如果处置不当,既会污染海洋环境,又会影响拖航作业。因此,只要发现问题,轮机部成员都会第一时间拿着工具前往修理。
过台湾海峡时,渔网、渔船众多,晚上本该休息的船长,在驾驶台和值班人员坚守到深夜;在大风浪中拖航,主机负荷大,为了保障主机正常运转,轮机员克服船舶摇摆和机舱高温带来的不利,巡检次数增加一倍;因为遭遇两股冷空气,大家在海上的时间延长了一倍。储备的食物只剩下土豆和洋葱,员工们咬牙共渡难关,听不到一句抱怨。
技术领先,练成中深海石油尖兵
当前,向中深海要油成为行业趋势,但中深海浪高、流急、海底状况复杂,要克服这些障碍,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
在面对千米深水起抛锚这个行业难题时,勘探225轮主动组织船员学习查阅国外资料,结合自身设备特点,对以往的起抛锚技术进行重大技术革新。
在抛锚过程中,他们通过控制船舶设备的输出功率和调整抛锚角度,缩短作业时间近50%。2015年,勘探225轮首次完成千米水深起抛锚作业,打破国内起抛锚水深纪录,这标志着我国从此具备了中深海千米深水起抛锚作业的能力。
目前,勘探225轮在海上平台精就位作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作业误差大幅降低,获得了行业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