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可燃冰革命”若成现实意味着什么?
专家论坛

“可燃冰革命”若成现实意味着什么?

2017/6/1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7-05-31]
  5月18日,我国宣布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试采天然气水合物(简称可燃冰),连续一周以上日产气(甲烷含量99.5%)超过1万立方米,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
  从已知信息来看,尽管还存在一系列不可忽视的技术难题有待克服,但可燃冰商业化开采已非遥不可及,而且中国有望在其中跻身第一梯队,甚至一骑绝尘。而由于可燃冰资源储量巨大,相当于其他原油天然气总量两倍以上,一旦实现商业化开采,对中国和全世界能源产业、经济政治产生的影响将超越本世纪以来已经深刻改变国际能源市场的“页岩革命”,可以从天然气市场本身、整个能源市场、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格局四个层次展开分析。
  在天然气市场本身这个层次上,潜在“可燃冰革命”的影响首先将体现为增强中国天然气进口贸易谈判地位,对长期合同谈判的影响将更显著。对中国而言,扩大进口美国油气属于战略性交易,因为在巴拿马运河的扩建工程已于去年中期投入使用、美国原油和液化天然气(LNG)能够以有竞争力成本进入东亚市场的情况下,增加从美国这个世界天然气价格洼地、新供应方进口,必然有助于遏制传统供应方要价。事实上,随着LNG贸易发展,东亚天然气价格超过美国价格的东亚溢价已经显著缩小:2015年,美国天然气年度均价为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东亚的日本价格为10.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等于美国价格的4倍。2016年,美国天然气年度均价为2.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日本为6.9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等于美国价格的2.76倍。今年一季度,美国天然气季度均价为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日本为7.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是美国价格的2.5倍。
  我们要做的就是以尽可能的有利条件推动扩大进口美国LNG,继续压缩、直至最终消除东亚溢价。正因为如此,在本月“一带一路”峰会论坛前夕宣布的《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早期收获》十项共识中,第四款内容相当引人瞩目:“美国欢迎中国,和其他美国贸易伙伴,自美进口液化天然气。在液化天然气出口许可上,美国给予中国的待遇将不低于美国给予其他非自贸协定贸易伙伴的待遇。来自中国的公司可以在任何时间与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商基于各方商业考虑,谈判所有类型的合同安排,包括长期合同。截至2017年4月25日,美国能源部已授权向非自贸协定国家每日出口192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可想而知,中国实现稳定开采海域可燃冰,对现货市场影响不大,毕竟大规模商业化开采可燃冰尚需时日;但对长期合同谈判的影响就不一样了。
  其次,长期内,潜在“可燃冰革命”将是进一步增强液化气相对于管道气的优势。输气管道固定资产投资浩大,涉及规模巨大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而提高了其复杂性,且因资产专用性强而更容易遭到途经国家不可预测风险因素干扰;液化气则不涉及跨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资产专用性相对较低,运营相对灵活,导致近年来液化天然气市场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天然气市场总体增速。由于全球可燃冰资源多数位于海域而非陆地,未来商业化开采的可燃冰天然气更多的应该是通过液化气船舶运输,而非通过管道运输。
  在整个能源市场的层次上,潜在“可燃冰革命”将强有力助推天然气在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份额上升,对中国天然气消费的推动将尤为显著。因为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中天然气占比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中国已经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能源消费大国,中国天然气消费绝对规模也已经上升至世界前列,在工业、居民、交通运输等各行业的消费市场已经全面启动,且天然气基础设施供应国内需求已经相当完备,而且可以开始承担东亚贸易枢纽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获得新的可开发巨大自产气源,完全有可能引爆中国天然气消费未来出现新一轮爆发式增长。
  在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层次上,潜在“可燃冰革命”将削弱西部、特别是西北在国家经济版图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东部、特别是东南沿海的经济地位。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产业分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能源主产地与主要消费地分离,油气产地与消费地的分离尤为显著,而且日益加深。但可燃冰资源多数分布于海域,这样一来,一旦实现可燃冰大规模商业化开采,一直被视为油气资源匮乏之地的东部沿海、特别是东南沿海反而将获得近水楼台之便,一跃而兼具下游产业、天然气资源双重优势。
  在国际经济格局的层次上,“可燃冰革命”若成现实也将产生类似影响,工业化国家地位将增强,没有强大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石油天然气生产输出国地位将大大削弱。因为大多数可燃冰资源位于海域,工业化国家有能力进行大规模开发,非工业化国家反之,传统石油天然气生产输出国也由此丧失了原来相对于工业化国家的资源优势。
  面对未来将出现的这种局面,传统石油天然气生产输出国都有必要意识到,“可燃冰革命”一旦成为现实,如果还奉行资源民粹主义色彩浓郁的政策,其油气资源在开放的市场上将日益丧失竞争力,其经济地位将加速下降,需要及早未雨绸缪,更新观念,转换思想,摆脱资源民粹主义观念,以求应对未来的挑战冲击。
  须知,此前历时10年的初级产品牛市也是资源民粹主义大行其道的时期,无限高估本地/本国资源价值,对外地/外国客户和投资者无限提高要价,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政治正确”。这些国家/地区对外来投资者的政策由此日益苛刻、多变。随着,2014年下半年石油市场全面跌入熊市之后,这些国家/地区沦为客户和投资者首选抛弃对象而遭受冲击。未来的“可燃冰革命”将给这些国家/地区带来更大压力。
  海外油气生产和出口国能否摆脱资源民粹主义思想桎梏,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但笔者希望油气产地政府能够在资源税、劳动用工等方面减少对企业竭泽而渔的索求,为企业创造尽可能良好的商业环境,为本地油气在开放的竞争市场上保持竞争力。(作者梅新育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