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大商品巨头垮塌 来宝股债双杀命悬一线
2017/5/23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7-05-22]昔日的亚洲第一大商品巨头正“命悬一线”:四个交易日,股票价格跌逾56%;债券价格亦几近“腰斩”。来宝集团一季度亏损1.29亿美元是引爆股价下跌的诱因之一,其实质则是,2015年自做空机构冰山研究质疑其财务问题后引爆的信任危机,以及随后引起市场担忧的债务危机的继续发酵。
走到生死边缘的来宝集团,会否如安然、雷曼等巨人一样,轰然倒下?
中国证券报
四个交易日股价跌去56.13%,创15年来新低,这是大宗商品巨头来宝在5月9日至15日间交出的答卷。同时,来宝2020年期满的债券价格,也几近“腰斩”。
投资者恐慌性出逃的心态以及积压在盘面山的巨大卖空压力,透露的则是市场对其前景的焦虑。
穆迪随后将公司评级由B2调降至Caa1,同时对公司前景展望为负面。
联合早报评论认为,上个星期来宝的股价暴跌,主要的近因有四个。一是它在宣布第一季度的业绩时透露,由于在煤矿的对冲交易上押错注而亏损高达1.29亿美元。市场较早前对它今年转亏为盈的期望,顿成泡影。二是来宝主席艾礼文(RichardElman)表示,公司要到2018/2019年才有可能转亏为盈,而这个时间表也还不确定。三是艾礼文身为公司创办人及第一大股东,卸下了公司主席的职位,而多名董事也撤换。虽然他在去年已表示将卸任,但在公司处于艰难时期换将,让市场感到不安。四是来宝最近将每10股股票并合成1股。投资者担心,股票并合后价格必下跌的魔咒,附着在来宝的股价上。
来宝集团一季度财报显示,因宏观形势严峻以及煤炭价格的不寻常波动,一季度亏损1.29亿美元,去年同期盈利4050万美元。
集团主席艾礼文透露,集团“希望在2018年至2019年重新取得盈利,但这条路将是艰辛漫长而且起伏曲折”。
股价的急剧下挫令来宝集团市值大幅缩水,目前市值在8亿美元附近,而在其最辉煌时期,市值曾高达140亿美元左右。
来宝集团由英国商人理查德·艾礼文(RichardElman)创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香港,并于1997年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
来宝集团以亚洲的钢铁贸易业起家,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借助大宗商品的十年牛市迅速崛起,成为亚洲最大的大宗商品贸易商。主要业务涵盖农业、能源、物流、金融,以及金属、矿物和矿石业。在2016年世界五百强企业排名中,来宝集团排名116位,营业收入为6712.4百万美元;中化集团则排名139位,营业收入达60655.8百万美元。
一季度的亏损,对于来宝这样一个大宗商品巨头而言并非不可承受,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其债务情况。
与雷曼的共同点
据渣打银行估算,来宝的净债务占股本98.5%,高于2016年底的83%。来宝可动用的现金估计是6.78亿美元,但有抵押贷款达6.67亿美元。在明年3月及5月,它分别有3.79亿美元的债券及11.4亿美元的无抵押贷款到期,合计15.19亿美元。
据联合早报报道,信评机构标准普尔香港分析师认为,以来宝集团过去一年的盈利情况来看,该集团恐难持续支撑其债务。
不过,渣打银行则指出,来宝目前的资金流还足够,投资者上个星期抛售债券,似乎“反应过度”。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也认为,来宝集团有充足的流动性涵盖2017年的债务;对于2018年上半年的债务,来宝集团需要额外现金;来宝集团的流动性将在2018年进一步收紧。
见智研究所表示,从近期来宝的融资动作来看,3月份其通过发行高息债券募集7.5亿美元资金、5月的循环信用额度到期后据报道也没有得到延续。种种迹象表明,银行方面已经开始对来宝提高放贷门槛、收紧银根。
事实上,来宝所面临的是债务危机,更是信任危机。2015年集团账目受到冰山研究质疑,叠加大宗商品牛市终结,嘉能可、英美资源等大宗商品贸易巨头相继受到冲击,来宝集团也不例外,双重重压之下,来宝集团股价便一次次经历暴跌。
2015年2月,名不见经传的冰山研究发布研究报告称,来宝集团存在会计问题,存在财务造假、夸大利润的嫌疑,随后,浑水公司也公开质疑来宝集团的财务实力。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后前摩根士丹利东南亚总裁,前淡马锡控股高级董事经理MichaelDee曾撰文对来宝集团的管理对提出质疑,认为来宝与安然及雷曼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都十分依靠持续不断的短期信贷融资来维持经营。而当银行一旦停止提供这些短期资金,企业便会面对倒闭的命运。
此后,来宝集团通过出售旗下各类资产来改善公司现金流。但投资者信心已经动摇,用脚投下了不信任票,来宝股价当年累计跌去三分之二,从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中的蓝筹股沦为投机股,也是年度跌幅最大的成分股。
2016年底,标准普尔将来宝集团的长期企业信用评级降为BBB-,距垃圾级仅一线之隔。穆迪也将来宝集团信用评级由最低评级Baa3下调至Ba1,降至垃圾级,违约风险高达70%,前景展望为负。
风暴眼中的来宝集团
四个交易日股价跌去56.13%,创15年来新低,这是大宗商品巨头来宝在5月9日至15日间交出的答卷。同时,来宝2020年期满的债券价格,也几近“腰斩”。
投资者恐慌性出逃的心态以及积压在盘面山的巨大卖空压力,透露的则是市场对其前景的焦虑。
穆迪随后将公司评级由B2调降至Caa1,同时对公司前景展望为负面。
联合早报评论认为,上个星期来宝的股价暴跌,主要的近因有四个。一是它在宣布第一季度的业绩时透露,由于在煤矿的对冲交易上押错注而亏损高达1.29亿美元。市场较早前对它今年转亏为盈的期望,顿成泡影。二是来宝主席艾礼文(RichardElman)表示,公司要到2018/2019年才有可能转亏为盈,而这个时间表也还不确定。三是艾礼文身为公司创办人及第一大股东,卸下了公司主席的职位,而多名董事也撤换。虽然他在去年已表示将卸任,但在公司处于艰难时期换将,让市场感到不安。四是来宝最近将每10股股票并合成1股。投资者担心,股票并合后价格必下跌的魔咒,附着在来宝的股价上。
来宝集团一季度财报显示,因宏观形势严峻以及煤炭价格的不寻常波动,一季度亏损1.29亿美元,去年同期盈利4050万美元。
集团主席艾礼文透露,集团“希望在2018年至2019年重新取得盈利,但这条路将是艰辛漫长而且起伏曲折”。
股价的急剧下挫令来宝集团市值大幅缩水,目前市值在8亿美元附近,而在其最辉煌时期,市值曾高达140亿美元左右。
来宝集团由英国商人理查德·艾礼文(RichardElman)创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香港,并于1997年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
来宝集团以亚洲的钢铁贸易业起家,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借助大宗商品的十年牛市迅速崛起,成为亚洲最大的大宗商品贸易商。主要业务涵盖农业、能源、物流、金融,以及金属、矿物和矿石业。在2016年世界五百强企业排名中,来宝集团排名116位,营业收入为6712.4百万美元;中化集团则排名139位,营业收入达60655.8百万美元。
一季度的亏损,对于来宝这样一个大宗商品巨头而言并非不可承受,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其债务情况。
风暴远未结束
面对债务以及信任的双重危机,来宝集团称正与战略投资者洽谈。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化集团对来宝的国际能源贸易业务有兴趣,包括石油、煤矿以及天然气业务。
但今年2月份,其再遭卖空专家冰山研究的文章炮轰。该文章认为来宝的商品合同没有获得正确估值,任何潜在的投资者都需要评估来宝的商品合同价值。
“来宝一直受资金流动性问题困扰,如果这些商品合同的价值正确,任何贸易商应该早就能够把它们卖掉。不过,该公司却把所有其他东西卖掉(农业、能源方案资产等)。”该文指出,来宝股价根本不值账面价值的62%,来宝如果还剩下什么价值,也远低于此。并称来宝股价已不止一次因这类战略投资者的消息而上涨,这次是故伎重施。
冰山研究的卷土重来,令来宝集团股价再度遭遇滑铁卢,股价一度暴跌逾25%至0.20新元,创2016年8月至当时的最大单日跌幅,而全天交易量高达6亿2345万股,是平时的约三倍。
中粮去年斥资15亿美元购得来宝农业51%的股份。随后将这些股份注入其与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公司(CIC)成立的一家新公司。
联合早报评论指出,中国主权基金中国投资(中投)在来宝持有9.6%的股权,并且在去年来宝发售附加股时认购6.3亿股。如果中投进一步投入资金或是中化集团入股,将有助于稳住投资者的信心,从而推动股价回升。
其表示,来宝新任主席彭博伦(PaulBrough)九年前受香港法院委任,负责雷曼兄弟香港子公司的清盘工作。在接任艾礼文的主席职位后,他将对来宝业务展开“战略检讨”。来宝命悬一线,彭博伦的检讨动作必须快,以重拾市场信心。这个检讨会是债务重组或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对来宝的现有股东以及卖空者而言,这些改变都深具意义。
在短期大跌之后,来宝集团股价在5月16日至5月18日出现企稳并小幅反弹,累计反弹幅度为15.25%;但5月19日,该股大跌8.09%,收报0.625元。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场信任风暴,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