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物探行业的困境与出路(图)
2017/4/10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7-04-07]
物探市场是一个有限市场,过去20年间,可招标市场的最大规模仅为90亿美元。物探市场长期供过于求,25%左右的闲置率是常态。但此轮油价下跌以来,闲置率已经高达60%以上。世界物探行业整体遭遇重挫,重返“天花板”希望渺茫,“地板”在哪也需要我们去探索。
陆上采集市场
产能严重过剩,大型项目减少
当前环境下,国家石油公司投资日益谨慎;国际石油公司的现有油气区块一般勘探程度高,陆上大型采集项目的投资需求或欲望减弱,资源国有化浪潮迫使国际石油公司的新油气区块向深海和极地发展;新型油气投资资本(风险投资)直奔主题,精选区域进行精细化三维开发。以上这些都逐步挤出陆上采集的市场空间,再加上其具有劳动密集度高、资源投入高、利润空间低、进入门槛低的“两高两低”基本特征,导致CGG、PGS等老牌的行业大物探公司退出或压缩陆上采集业务,部分以陆上业务为主的公司破产。
深海采集市场
危机中影响最大,惨淡经营
深海油气项目投资大、周期长,成为油公司削减投资的首选。初步数据显示2017年E&P投资用于深海的份额将进一步减少。海上合同招标活动长时间低位运行,平均日费从高峰的30万美元/天跌至15万美元/天,导致物探公司海上项目经营性现金流入不敷出。受此影响,三年来行业内3D地震船从65艘减到35艘,有30艘冻结或退出,物探公司只能通过加大多用户项目投资来维持其所有地震船的日常运维,如:CGG将仅剩的5艘船全部用于多用户作业。
多用户市场
暴利时代结束,风险积聚
合同市场萎缩导致CGG、PGS等公司被迫增加多用户投资。2016年各个季度,多用户市场的前期融资和后期销售都略有增长,这符合历史规律,即行业低谷期间,多用户更受油公司青睐。世界物探行业的多用户业务经历了“被动探索——主动选择——被迫使用”的阶段变化,油公司的风险规避意识加大了物探公司投资多用户的风险,多用户业务面临越来越高的前期融资风险和后期销售风险,过去物探行业“主动选择”多用户的暴利时代一去不返。
处理解释和油藏市场
物探公司的转型升级方向
历史上,处理解释&油藏板块受行业形势影响变化的程度相对较小,2014年以前基本保持上升势头,但本轮低谷中同样遭遇重创,2015年比上年下降21.5%,2016年进一步大幅下滑,这也说明本轮低谷对物探行业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处理解释&油藏市场具有高技术、高效益和轻资产的“两高一轻”基本特征,这使其成为大物探公司转型升级的首选方向,如:CGG目标2020年GGR比重60%,公司整体向提供综合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地球科学公司转型。
装备制造市场
“暴利—微利—或将全盘亏损”
物探装备制造板块毛利率从历史高点的70%至80%,急剧下降至30%左右,管理不善的国际装备企业严重亏损。以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为分水岭,2008年以前的高毛利率时代,装备企业依靠无偿Licence、无偿协助客户开发市场和无偿或低价售后服务的“三无偿模式”促进了市场繁荣;2008年以后的低毛利率时代,装备企业已经无力继续提供无偿服务,服务质量下降或服务收费提高,都必然影响客户关系,进一步影响市场销售。未来物探装备的智能化和集成化发展趋势,将直接影响物探行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用工结构。
物探行业竞争格局
从垄断竞争走向完全竞争
穷则思变。遭遇困境的世界物探行业正在主动或者被动地发生变化,以逐步适应国际油价长期低迷的新常态,行业发展呈现出新趋势和新特点。物探市场整体容量的恢复与突破只能依赖于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在此之前,转型升级就成为整个行业的热点。
本世纪初,WGC、CGG、PGS、Veritas等“四大天王”占据了全球物探市场近80%的份额,物探市场呈现出典型的垄断竞争格局。而十几年后,全球物探市场逐步分化为两个层次:CGG、BGP、PGS、WGC等主要大物探公司基本占据了高端市场;众多中小公司以及BGP等公司共同参与中低端市场竞争,两个层次的物探市场都呈现出完全竞争格局。
未来物探行业
面临更大洗牌和竞争
物探行业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状态,本轮随国际油价下跌而进入低谷期以来,已连续多年整体亏损。在行业上升周期,物探公司还能从资本市场融资,行业低谷期物探公司融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上升,部分现金流恶化的公司不得不债务重组甚至破产出局,部分勉强支撑的公司也被迫压缩产能,并通过恶性降价维持现金流。但物探行业内产能过剩局面并未真正改变,低于成本价格的竞争不能持久。一方面,预期未来几年内,必然还将会有一些公司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Dolphin等公司破产后又重生现象,也表明行业进入门槛越来越低,一旦形势稍微好转,眼下冻结的产能将快速转化为现实产能,物探行业产能过剩局面不可能短期内根本扭转,将长期面临更加残酷的激烈竞争。
“资源为王”转向“技术为王”
油服企业跨界或将普遍
本世纪前15年“资源为王”的时代,油服公司的命运由油公司主宰。但随着“石油峰值论”被逐步推翻,资源地位弱化,如何高效率、低成本地发现和开采油气成为焦点,技术的地位日益突出。当前,石油行业正悄然转向“技术为王”时代,这对掌握大量高端技术的油服公司而言,将意味着更大的生存空间、更灵活的商业模式和更丰富的收益渠道。
过去的两年,SLB、BHI已经“悄悄地”在非洲和拉美收购、参股一些中小型成熟油气区块,这种小规模投资结合服务一体化的模式,利用自身技术优势降低生产作业成本获取收益。一些中资民营油服企业近年来也通过产品分成合同、购买区块等方式成为合同区内勘探、开发和生产作业者。过去业务单一的纯物探公司今后是否也需要迈出向油气区块跨界这一步?
世界物探行业亟待革命性、领先型技术引领行业重生
1985年至1995年,由于3D地震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地球物理勘探投资逐步从15亿美元增长到40亿美元,迎来了物探行业迈向繁荣的一场革命性飞跃。那么,未来是否还会出现第二次革命性飞跃?一切皆有可能。
不过,物探行业的革命性、领先型技术起码要具备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能够切实解决油公司的勘探需求,带动或推动油公司物探投资热情;二是能够为油公司切实降低投资风险及勘探开发成本。革命性、领先型技术突破将围绕这三个方面:一是未来物探装备朝着无线化、轻便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新特点发展;二是未来物探装备要进一步强化与物探软件的集成度;三是未来物探技术进步将更多地集中在处理技术方法和软件上。在本轮低谷的重压之下,或将出现一批显著降本增效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软件,成为提高勘探开发效益的核心利器。
当前,世界物探行业尽管遭遇严重困境,但是我们也不能悲观地将其判定为没有前途的夕阳产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石油资源仍将占据人类能源需求的主要部分,作为找油先锋的物探行业只要顺应形势,做好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未来依然大有可为。
(曲晓强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政策研究人员;肖贞雄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企管法规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