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引进来”“走出去”
政策法规

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引进来”“走出去”

2021/11/24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21-11-23]今年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这一目标的确立和相关政策措施的陆续推出,将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升产能合作质量和水平,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在新形势下,石化行业国际产能合作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在第五届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大会暨RCEP发展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一方面,我国成为全球最大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更高水平的开放将营造更便利的国际产能合作环境,RCEP为中外企业产能合作创造新机遇。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加,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共建“一带一路”面临新的挑战和较大的安全风险。
  面对这些挑战和风险,李寿生表示,“十四五”时期,全行业要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第一,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中国企业在高端产品制造和新材料发展领域整体水平不高,部分严重依赖进口。要在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高性能氟硅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生物基及可降解材料及己二腈、高碳α-烯烃共聚单体、茂金属催化剂等关键原料领域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实施技术攻关,提高高附加值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外贸出口占比。同时,进一步扩大石化产品进口,拓展新兴市场,特别是要加大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提升外贸质量。
  第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升国际化双向投资水平。双向投资是整合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高效配置全球资源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时期,要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序推进炼油、石化和化工不同领域相关业务开放;全面优化外企投资服务,发挥炼化一体化重大外资项目示范效应,支持外资加大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新能源、生物化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的投资,支持外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创新境外投资方式,优化境外投资结构和布局,重点在油气、石化、化肥、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开展广泛产能合作,提升境外投资风险防范能力和收益水平。
  第三,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提升抗风险和应对危机能力。一方面要协同做好石化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发挥中外企业各自优势,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促进石化产业在国际间有序转移,建设一批优质石化项目。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安全评估,加深国际石化产业安全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安全可靠的石化产业链和供应链。同时,要推进海外重点石化产业集聚区建设,降低海外投资风险。
  第四,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引领国际产能合作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再上新台阶。在“双碳”背景下,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国际产能合作的始终,与项目所在国加强生态环保合作,结合当地资源环境状况,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将绿色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因素纳入风险评估体系。要在节能减排、低碳转型、塑料循环、环境治理四大方面深入开展合作,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实施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促进企业、园区、行业、区域间链接共生和协同利用,建立循环型产业体系;以炼油、石化、化肥、农药、染料、橡胶等行业为重点,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实施有毒有害原料替代,推广绿色生产工艺,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以电石、化肥、制冷剂生产等为重点,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
  第五,加强政策规则标准协调,积极引导国际产能合作行稳致远。加强与国际和区域有关石油和化工发展的议程对接,落实好已签署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特别是加快推进落实RCEP协定;加强与各国行业协会、标准化机构的对接,互学互鉴,深入开展标准、技术法规及合格评定程序方面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增强标准的互联互通,简化市场准入,消除不必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外石化企业都要增强合规意识,强化合规管理,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提早识别和防范结构布局、交易安排、产品链等风险及劳工、环保、社会责任等问题,提升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与合规管理技能。协会、商会等行业组织要积极开展合作,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培育合规文化,及时发布风险提示与预警,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促进产能合作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