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2008年智利应对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采取的措施
政策法规
2008年智利应对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采取的措施
2008/3/6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化报2008年1月16日] 2007年,油价高位运行不再是新闻,逐渐接受现实的人们开始寻找出路,在2006年可再生能源开发热潮的延续之下,2007年生物燃料异军突起;中东依旧在全球石化领域举足轻重,无论是2006年的大规模石化项目建设,还是2007年大力挺进中下游产品领域,中东始终影响着世界化学工业的布局;新的形势下,各国在2006年重新考虑本国化工行业的未来发展,出台长远规划之后,2007年化学公司纷纷转型,希望通过专业化、高端化路线博得新的生存空间;国际上对化学工业安全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关法规日趋严格;“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依旧是热门词汇,并被提上议事日程;法规环境愈加严格,特别是欧盟REACH法规的正式实施,粉碎了贸易企业曾经抱有的幻想,摆在企业面前的是高昂的注册费用和复杂的注册手续。
中东:华丽的转身
如果说2006年之前,中东还仅仅是廉价原料、初级加工产品的代名词,那么2007年中东则呈现给世人一个华丽的转身,成功介入中下游化工产品领域。
作为世界最大的基础化学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中东各国对未来市场一直有着隐忧。
据统计,中东约占目前全球乙烯项目投资总额的61%。2012年~2013年,中东将新增3000万吨/年以上的乙烯产能。如此巨大的产能,即使拥有中国和印度这样高速增长市场的亚洲地区,在2009年之后市场也将无力消耗。这将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全球供需失衡、石化装置开工率下降、产品价格疲软,而中东石化商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为解决即将出现的产品过剩问题,2007年中东各国及石化生产商着手调整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三大方面:
向下游行业延伸,转向多元化发展。中东生产商的兴趣不再局限于石油化学品,而是扩展至环氧丙烷、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多样化产品领域。沙特开始注重发展乙烯和芳烃下游业务,而科威特、卡塔尔、阿曼和阿联酋主要是发展烯烃及衍生物和一些芳烃业务。
在中东建设应用市场,拉动本地消费。沙特正在当地建设汽车和轮胎行业,以推动聚氨酯和橡胶等化学品的消费。为此,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化学合资组建的沙特延布石化和朱拜勒石化正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计划从2011年起为新兴的本土市场和国际市场提供在沙特生产的炭黑、橡胶及热塑性特种聚合物产品。为吸引更多的投资商,中东各国还对法规进行修改,允许国外企业拥有更多的控股权。
走出去,通过海外收购迅速建立市场地位。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收购各地石化装置,布局全球,已成为中东石化商进军中下游领域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2007年世界化工行业最令全球瞩目的兼并收购就属于此列——沙特基础工业公司116亿美元收购GE塑料。GE塑料2006年全球年销售额为66.45亿美元,对于“吃下”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副董事长兼CEO穆罕默德·阿尔玛迪的评论坦白而直接:“我们看重的是这笔交易能为我们带来一个新领域市场和遍布全球的约3万个重要客户,这是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持续扩张并实现产品多元化,最终成为世界领先化学品生产商的重要步骤之一。”
专业化:生死攸关的抉择
中东生产商产品链的向下延伸,使中下游化工产品生产商感到巨大压力。一方面,中东生产商有先天的成本优势、雄厚的资本背景,他们的介入势必会威胁甚至大大压缩目前各大公司现有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石油价格、原料成本的不断攀升,使企业原有的利润空间严重“缩水”。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全球很多公司在看清新的竞争环境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转型之路。
2007年初,化工行业的龙头老大陶氏化学传出消息,希望寻找外部资本合资运营聚丙烯和聚苯乙烯业务,同时宣布的还有其对拜耳WolffWalsrode业务群的收购决定,自此,陶氏化学新的发展战略浮出水面——一方面实行基础化学品轻资产战略,一方面强化高性能业务来推动业务增长。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基础化学品生产商之一,陶氏化学的“专业化高端化”转变成为业界发展的一大风向标。
紧接着,其他化工公司也作出反应。年收入137亿欧元(2006财年)的综合性化工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宣布走专业化道路,专注于涂料和化学品两大业务领域,为此,2007年3月,阿克苏诺贝尔宣布向先灵葆雅出售其人用和动物用药品业务,完全退出医疗药品业务。为加强业务发展,公司又收购了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迈出公司战略转型的重要一步。
帝斯曼集团2007年也对外宣布重大业务重组举措——加速向生命科学(包括营养原料和医药中间体)与材料科学(高性能材料)公司转型,为此将要在未来2~3年内剥离价值15亿欧元(2007年预计的销售额)的非核心业务,主要包括三聚氰胺、尿素、肥料、能源、弹性体、特殊产品、顺丁烯二酸酐及其衍生产品、柠檬酸业务。同时,帝斯曼将积极寻求在核心业务领域的收购以实现外部增长。
无论陶氏这样的化工巨头,还是阿克苏诺贝尔、帝斯曼等中型公司,他们的战略重组都能总结出一些特点:首先是专,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走专业化道路;其次是高,选择高附加值产品,走高端化路线;第三是新,积极参与新兴市场竞争。
生物燃料:疑惑中前行
2007年,“生物+化工”模式似乎为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了出路:应对能源短缺,生物燃料应运而生,遍地开花;缓解环保压力,生物材料当仁不让;此外,还有生物催化剂、生物制药等等。
在生物技术中,生物燃料2007年的发展最迅猛。世界领域内很多区域都制定了生物质能源发展目标:欧盟在其2007年新的《欧洲能源政策》中提出,到2020年生物燃料的消耗量占到汽车燃料消耗总量的10%;美国2007年初在《国情咨文》中表示,未来10年要开发替代能源将汽车油耗量减少20%,到2012年可再生和替代性能源的总量达到75亿加仑;2007年8月份,中国公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制定2010年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产目标;2007年2月印尼宣布计划到2010年,生物燃料占总能源的约10%。
各国的雄心壮志让生物燃料这把火越烧越旺,但随着一些问题的逐渐显现,“泼冷水”的声音也随之出现。
以美国为例,在基础设施改造障碍重重、成熟的工业化技术尚未成型、充分的原料没有落实的前提之下,在目前替代能源每年产量40亿加仑的基础上,能够在10年之内翻近10倍达到350亿加仑吗?也许不过是口惠。
联合国也发布生物质能源方面的报告,预警发展该产业的负面影响,指出其可能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包括生物燃料的生产会因为占用土地、大量水资源和化学肥料,影响粮食足量供给,致使基本生活物资的价格上涨;可能影响生物多样性,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等等。
诚然,发展生物燃料是大势所趋,但这条路还很漫长,只有那些有着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心态,脚踏实地谨慎前进的投资者才能笑到最后。
环保:永远的焦点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2007年“环保”这一话题变得更加惹人注目,对官方来说,它不再是位于GDP之后的附属品,对媒体来说,它不再是肤浅的幌子,对公众来说,也变得越来越关系自身利益。
环保最直接的推动力就是各国更趋严格的环保法规,美国的漆及涂料行业正在推动更环保的新法规出台,欧盟影响广泛、深远的化学品管理法规REACH,在2007年6月份生效。而在环保领域,2007年吸引全世界目光的还是中国。
2007年我国出台一系列的法规和规章推动环保事业。7月初环保总局开始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对流域内32家重污染企业及6家污水处理厂实行挂牌督办,9月通过《排污费征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