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山西2008年实施甲醇燃料新标准
政策法规

山西2008年实施甲醇燃料新标准

2008/1/16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北京青年报2007年12月21日]  12月18日,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式宣布成立,成为近期非常吸引世人眼球的大新闻。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称,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是中国石油储备管理体系中的执行层,旨在负责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和管理,承担战略石油储备收储、轮换和动用任务,监测国内外石油市场供求变化。
   此前,中国已经公布第一期4座分别位于镇海、舟山、大连和黄岛的原油储备基地名单,而储油基地的注油工作已经于去年低调开始,结束了中国没有石油战略储备的历史。石油储备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在石油战略储备向透明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运作方面迈出新的一步,也意味着中国在大力重视能源安全、积极应对能源危机方面具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更长远的布局和更充裕的财力。
   世界处在一个能源紧张、危机四伏的时代,中国进入一个高增长、高耗能的阶段,无论是经济发展、国防安全,还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品质,都与能源特别是以石油为主的碳氢能源紧紧捆在一起。因此,石油安全牵动每个人的神经,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并投入实际运作势在必行。
   首先,全球石油供求关系总体紧张,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石油的储量和产量无法满足市场眼前和未来的需求,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可以未雨绸缪。据统计,目前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主要分部在中东、里海、拉美和非洲4个地区。
   虽然部分地区,如非洲的石油储量由于不断被勘探出来而会有增加,但是,全球石油资源总体储量只会随着持续的开采而下降。最近出版的《油气杂志》称,1962年是石油发现的顶峰,也是石油储量增长的拐点,此后,每年新增石油储量呈下降趋势。该杂志甚至预测,2010年或2020年起,全球石油生产能力将出现永久性的欠缺。
   其次,中国由石油输出国变成净进口国,石油消费需求旺盛,对国际市场依赖严重,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对内有助于抑制“油荒”,对外可平抑投机商哄抬油价。海关总署10月发布的统计显示,今年1-9月中国进口石油和成品油超过1.5亿吨,其中进口石油12407万吨,同比增长13.6%,进口成品油2684万吨,同比下降8%。国际能源机构认为,在2005年至2030年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55%,其中近一半的增长贡献将来自中国和印度两个全球经济和能源市场巨人。该机构预测,2010年以后,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第三,美国、日本和法国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强大的石油战略储备,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可以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增强与世界强国的对话和议价能力。1977年,美国开始建立战略储备,在墨西哥湾一带的巨大地下天然洞穴注入石油,并最终建立了7亿桶的存储能力和不低于5亿桶的实际存储量,依靠这些储油,美国可以在石油进口完全断绝时维持至少两个月的自我供应。石油完全依赖进口的日本经过30年努力,已经形成了最充足的战略储备,政府拥有的储量可供全国消费90天,民间的储量可以消费79天,加上流通领域的库存,足以使国民在石油中断时自给自足达半年之久。由于国际石油运输线主要控制在美国的势力范围内,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国防、外交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石油战略储备受到资金、技术、设备、供应、存储、安全、运输和加工等多个环节的制约,也面临着管理、调控、应因市场等多种考验,因此,这对缺乏经验的中国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确是个新课题和新挑战。但是,适应新课题,应对新挑战,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必然过程,也是担负世界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如何是回避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