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报2013-06-18]日前,国家审计署公布对晋、辽、蒙、宁等10个省1139个节能减排项目审计结果。其中,42家单位(企业)实施的44个项目未达到预期节能减排效果,涉及专项资金15.87亿元,35家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违规管理使用专项资金2.7亿元。

这些被查出来的项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光伏电站、污水处理、建筑供热计量改造等居多。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虽然已经拨付,却出现供热计量改造">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应对节能减排投资实行全过程管理
政策法规

应对节能减排投资实行全过程管理

2013/6/19 8:51:43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油报2013-06-18]日前,国家审计署公布对晋、辽、蒙、宁等10个省1139个节能减排项目审计结果。其中,42家单位(企业)实施的44个项目未达到预期节能减排效果,涉及专项资金15.87亿元,35家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违规管理使用专项资金2.7亿元。

  这些被查出来的项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光伏电站、污水处理、建筑供热计量改造等居多。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虽然已经拨付,却出现供热计量改造装置闲置、污水处理设施迟迟不能投入使用、光伏发电难以并网等问题。少数企业和项目实施单位还通过提供虚假信息、编造虚假资料等方式违规申请并获得1.41亿元专项资金,违规将1.2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日常办公、企业经营等非节能减排方面支出。

  国家审计署对10省份的清查应该是一个开始,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对国家财政投入的节能减排项目开展摸底调查,逐项盘查在项目审批、运行、资金使用中的漏洞。

  在动辄上亿元的问题资金背后,是一个相对脆弱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由于缺少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虚假项目的成功申报和财政资金的申领不无可能,上述样本便是例证。套取真金白银是真目的,节能减排是假行动。

  更让人不敢联想的是,除了上述10个省份,到底还有多少资金变成了地方和企业的隐形福利?还有多少项目借节能减排的幌子在作秀?

  节能减排是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国家战略,政府部门需要真作为,严格实行项目全过程管理,科学制定补贴政策,对每一笔财政补贴做好尽职调查,挤出节能减排的水分。

  以2009年开始实施的金太阳工程为例,财政补贴采用前端补贴方式,在电站建设期补贴给建设单位。客观来说,这一补贴政策是对陷入内外交困的光伏产业的莫大救赎。然而与其同时,跑项目、骗补贴、产品以次充好等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一位能源管理部门官员在公开场合无奈地说,一些地方套取补贴消耗殆尽之后,光伏电站孤单晒太阳,后期发电并网几乎为零;有的甚至将光伏电站建在背阴方向成为烂尾工程。

  在国家审计署的报告中,上述问题有案可查。国电光伏(江苏)有限公司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未建并网接入设备、未并网发电,涉及中央财政资金4323万元;宁夏石嘴山市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通过虚报装机容量的方式,多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442.49万元。

  针对诸如此类不断暴露出来的问题,政府应该考虑调整财政补贴的方式,从前端向后端转移,对能源项目建设、管理、运营实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注重项目在节能减排中的实际成效,清理未能取得预期目标的能源项目,研究激励与约束并举的方法,把有限财政资金用在关键环节,不能让财政补贴成为地方或企业的隐形福利。

  对光伏电站补贴而言,应该以度电补贴方式取代前端补贴,以电站发电量为补贴基准,并辅以价格政策。

  总之,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责不应仅体现在项目审批环节。紧握一支笔批项目并不是万能的,且易出现行政寻租行为。

  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大势下,节能减排项目管理需要从过度重视“事前管理”向“事中管理”“事后管理”转变,从经济性监管向以环境、安全为主的社会监管转变。

  (作者王秀强为《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