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然气价改的演变和发展路径
[中国石油报2013-04-09] “中国天然气产业链2004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以来,社会舆论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当前,清晰梳理中国天然气价改制度安排十分必要。”
中国天然气产业链2004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以来,社会舆论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以下简称天然气价改)的呼声此起彼伏。3月25日一则“4月起我国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的报道,引起市场震动。官方虽站出来说:“消息完全不实,纯属无稽之谈”,但此事仍在发酵。这说明清晰梳理中国天然气价改制度安排十分必要。这里谈三点思考。
历史脉络
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发展划分为不同阶段,政府对产业链规制的制度安排也与时俱进,其中伴随天然气价改的制度安排。
在天然气产业链的引入阶段(1956年至1997年),政府对天然气产业链的规制主要体现在对井口价的规制,并尝试通过市场信号引导生产商决策,1987年开始实行天然气井口价计划内、外“双轨制”价格机制;1992年推出了不同用户分类价格管理;1997年开始对管道价格规制方法的探索,对老的天然气管线运输按里程收费。
在向天然气产业链快速发展的过渡期(1997年至2004年),政府对天然气产业链的规制主要体现在规制重点由出厂价规制转向管输价格规制。1997年11月,以关于陕京一线输气价格的批复为先导,开始实行输气管道运价“新线新价、一线一价”政策。地方政府直接管制配气终端气价,而不是管制城市配气费用。
在天然气产业链快速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政府对天然气产业链的规制主要体现在开始进入产业链结构规制。随着西气东输一线管道的投产,中国天然气产业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将天然气出厂价全部改为政府指导价,基准价和浮动范围由国家核准,尝试建立天然气价格与替代能源价格挂钩机制,简化气价分类。此间,也开始探索管道价格的“两部制”改革。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在配气环节建立下游与上、中游价格的联动机制,将规制转向配气价格。
近年路径
2005年年底天然气价改制度安排明确:近期目标是进一步规范价格管理;逐步提高价格水平,理顺与可替代能源的价格关系;建立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和动态调整的机制。从长远看,随着竞争性市场结构的建立,天然气出厂价格最终应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将天然气出厂价格改为统一实行政府指导价,并提高了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开启从出厂环节逐步提高天然气价格,建立“理想起步价”,理顺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进而谋求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联动。
此后,天然气价改广受关注。2009年各种价改版本不断推出,但经过一年多的激烈争论和等待,国家发改委在2010年5月31日发出通知,其核心仍在提高国产陆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