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价改最快年底公布 专家预测或一省一价
两广试点效果显著
“截至目前,两广的试点工作已取得显著成绩,为天然气价格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此次被广泛热议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说,应该会沿用在广东、广西试点的做法,在总结“两广”经验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来进行推广。
去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决定将广东和广西作为天然气价格改革的试点,探索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改革积累经验。
其中,价改试点的总体思路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将以成本加成为主的定价方法改为按“市场净回值”方法定价,选取计价基准点和可替代能源品种,建立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调整的机制。二是以计价基准点价格为基础,综合考虑天然气主体流向和管输费用,确定各省(区、市)天然气门站价格。三是对天然气门站价格实行动态调整,根据可替代能源价格变化情况每年调整一次,并逐步过渡到每半年或者按季度调整。四是放开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出厂价格,实行市场调节。
一省一价可能性较大
截至目前,两广价改试点成绩显著,上游竞争机制日趋完善,下游的消费者也从中获利。2008年,广东天然气需求量为40亿立方米,到2010年猛增至90亿立方米,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0亿立方米,约占广东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5。
“在两广试点的基础上,每个省根据自身的历史原因、承受能力和发展阶段来综合考虑,进行一定的调整,形成一省一价。”对于业内人士的这种猜测,林伯强表示,一省一价的可能较大。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天然气出厂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政府只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进行管理。
“开放上游形成多元化的气源,管输业务也要放开,并防止地方管网垄断。这样,开采价格和管输价格都由充分竞争的市场形成。完全的现货交易不太可能一直维持,鼓励长期协议价格,最终要形成买卖双方都认可的改革方式。”能源分析师韩晓平表示,关于价改的各种方案均各有利弊,“实际上,具体是哪种方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形成竞争的市场格局。”
当前正是价改关键期
际上,在10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12年全国天然气工作会议上,天然气价格问题再次被刘铁男提及。在这场以分析研判天然气发展形势,宣传贯彻《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部署迎峰度冬供应保障及促进产业健康协调发展等为重点的会议上,谈及2013年重点工作时,刘铁男表示,“进一步完善天然气价格机制,探索建立储气调峰设施建设新机制”将作为明年八大方面工作内容之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实际上,我们的价格体系确实不够合理。扭曲的价格会使得浪费现象很严重,而且也会影响产业的发展,价格应该是能够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的。”系统梳理不难发现,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发展历史与石油、煤炭基本相同,但由于天然气占能源结构比例小,以往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改革进程相对慢得多。而近年来,随着天然气的优势越来越受重视,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也逐渐加大,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必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因此,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正是天然气市场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理顺价格机制对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改革宜早不宜晚。
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12年增速为18.2%。特别是在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的带动下,中国跑步进入天然气消费时代,成为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快速增长的天然气消费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价格改革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
业内人士表示,只有尽快理顺价格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市场,进而才能引导能源类商品资源合理配置,助推整个天然气行业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