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酝酿央企母公司改革
[中国化工信息网2012-02-14]国家国资委正在研究央企母公司的改制问题,并对近两年内如何实现国资委对央企上市公司直接持股的目标进行方案推演。
本报记者从多位国资委内部人士处获悉,为加快央企整体上市步伐,国资委已再次将直接持股上市公司股权的计划提上议事日程。今年和明年,在已具备条件的几家央企中,国资委将实现直接持股,并会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而在国资委实现直接持股前后,央企整体上市后剩下的空壳母公司,会暂时保留一个时期。
"目前国企改革应将国有大型集团性企业的母公司作为重点改革对象,母公司要全力推进以股权结构多元化为基础的公司治理机制商业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对本报记者表示。
改革方向调整
国家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去年12月10日公开表示,国企改革下一步的设想,是将国企划分为公益性和竞争性两种类型。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国企将向公益性方向转变。公益性国企除上述行业的央企外,还包括供气、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地方国企。
此言一出即引起广泛关注。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当时表示,中石化是竞争性企业,"大家讨论的公益性可能是有误会","公益性企业要花中央财政,中央财政哪有钱这样花呀?花得起吗?"
一位国资系统的权威人士也不赞同将中石化等央企划入公益性资产。"国务院当年划给国资委监管的央企,都是经营性资产,这一点在当时就很明确,不存在公益性央企一说。"这位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这些争议显示国资委和央企系统内部对国资改革下一步的方向未达成共识。一位国资委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分歧早在两年前就已出现,只是当时不叫"公益性企业",叫"功能性企业"。
安邦咨询认为,国资委很难推动所谓的"公益性国企"改革。作为实力雄厚的利益集团,央企并不愿意成为非盈利的公益性企业,外界已经越来越难以影响其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相对于"公益性国企"的巨大争议,推动央企整体上市的方案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对于竞争性央企,国资委的改革思路是依托资本市场进行公众公司改革,即整体上市。
按照国资委的统计口径,如果一家央企旗下上市公司的资产、收入、利润和从业人数4项指标在集团公司占比均达到或超过80%,则该央企被视为整体改制上市企业。目前约有25家央企实现主业整体改制上市。根据国资委的内部规划,截至2012年,整体改制上市的央企将力争增至4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