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消费要可持续发展
[中国石油网2012-2-13]近日,北京市确定了实施国V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时间表。
实施新标准不仅涉及机动车行业和环境保护部门,新燃油的使用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龙军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详解排放标准的前因后果,并表示"当前形势下,燃油消费也要可持续地发展"。
《中国科学报》:国V标准与此前国IV标准相比有哪些提高?这套标准从何时开始建立?
龙军:国V标准对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机动车排放物的限制更为严苛了。从燃油上来说,硫含量从50ppm降到10ppm,油品质量也进一步提高。这使得汽油燃烧更加充分,因此可以直接减少尾气中PM2.5的排放。
欧盟在1992年推出了"欧I"标准,随后,1996年、2000年、2005年、2009年分别实施了欧II到欧V标准。2014年,欧盟计划实施欧VI标准。
由于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每次制定和实施标准的时间都比欧洲迟一些。我国在1999年推出国I标准,2004年推出国II标准,2008年和2010年分别实施国III、国IV标准。从国I提至国IV,每提高一次标准,单车污染减少30%至50%。
《中国科学报》:制定标准如何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龙军: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能源利用的历史。工业革命刚刚开始时,人们把煤当做主要能源,大量使用后产生了煤烟型大气污染,出现了酸雨、酸雾等现象,比如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伦敦。后来,在世界范围内,清洁性使得石油部分取代了煤。然而,1944年拥有250万辆汽车的美国洛杉矶出现了一次"光化学污染"事件。人们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与汽车尾气有关,只是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针对空气的清洁程度,制定了第一级的标准。
慢慢地,人们才认识到,"光化学污染"与汽车尾气中的烃类和氮氧化物有关。于是利用机内净化技术、机外净化技术等手段,努力从汽车着手,试图降低制造光化学污染的罪魁祸首。这时,关于汽车尾气有害物质排放的标准出炉了,这是第二级的标准。
同时大家感觉到,仅凭汽车制造行业的努力作用终归有限,还可以从燃油方面去努力。1989年,美国首次提出了空气质量改善研究计划(AQIRP),环境、汽车、石油等行业的14家公司开始合作。
起初,对燃油的要求只是降低用于抗爆震的铅的含量,如今我们使用的都是无铅汽油。经过多次试验,研究者还发现,燃油中硫、烯烃等7种物质的含量会影响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上世纪90年代初,继空气清洁标准和尾气有害物质排放标准后,清洁燃料标准成为第三级标准。
《中国科学报》:不断提高标准是否是达到减少污染的最好途径?
龙军:诚然,汽车的发明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也使汽车行业、化石能源行业变得繁荣,进而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至今已接近8000万辆,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例如,2008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千人拥有30辆汽车,而当时美国每千人已经拥有800辆汽车,韩国则是300辆。
尽管如此,我国已经显现出环境上的压力。比如,去年多个大城市相继出现雾天和空气质量等问题。所以,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我们必须面对环境污染的现实。这就存在一个平衡,一方面不能停止发展,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我认为,不断提高标准只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之一,燃油消费也需要有可持续的眼光。
《中国科学报》:如何做到燃油消费的可持续发展?
龙军:从国家层面来讲,如今国家大力倡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是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开始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汽车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也将逐渐降低。
而从个体层面来讲,我们必须将低碳、绿色、清洁的观念牢记在心。尽管随着标准越来越高,汽车性能越来越好,油品质量也不断提高,单车尾气有害物排放将越来越少,但汽车总量大幅增加仍会增加排放总量。因此,大力提倡"少开一天车"的绿色出行方式仍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