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碳强度下降成硬约束 节能行业受益大
[新华社信息贵阳 2011年7月18日] "十二五"时期,单位GDP碳强度下降将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硬性约束。考虑到新能源短期内大规模应用时机不成熟,必然依靠节能完成考核任务。可以预计,未来五年,我国节能行业成长空间巨大。
在17日结束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上,业内人士认为,横向看,建筑节能市场有望率先启动;纵向看,合同能源管理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十二五"碳强度下降成为硬任务
"十二五"规划纲要将低碳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提出到2015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在2010年的基础上降低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8-10%,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1.4%,资源产出率提高1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出席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时表示,要实现这些目标首先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通过健全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对地方节能减排、降低碳强度和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纳入政府绩效管理,施行问责制。"
另一则消息也显示我国政府将硬化能源消费的环境约束。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在会上说,"十二五"期间,环保部将丰富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初步设想以煤炭、建筑等行业为重点,开展行业生态文明试点,争取到2015年有1-2个行业制定实施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标准,促进生态文明的行业运营模式和参与主体环境友好的消费模式的形成,并有一批试点企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气候司副司长孙翠华明确表示,落实"十二五"规划低碳精神,完成单位GDP碳强度降低17%非常重要,"节能占碳强度下降比重的近八成,低碳试点省市除了各种宏观措施外,一定要重视节能,发改委一两年内将启动这方面的考核工作。"
分析认为,"十二五"规划纲要将碳强度下降17%变为各级地方政府的"硬约束",加之新能源行业短时间内大规模应用技术不成熟,碳强度下降将主要依靠节能完成。未来五年,我国节能行业成长空间巨大。按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估计,我国经济和技术上都可行的节能潜力达3.5-4亿吨标准煤,节能市场达上万亿元。
横向:建筑节能市场优先启动
从横向来分,我国节能市场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建筑等领域。工业耗能最大,约占我国总能耗的70%,主要工业产品的单位产能耗高于国际先进水平,节能潜力巨大,但进展缓慢。建筑节能市场可分为新建建筑节能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两大部分。据测算,我国既有建筑480亿平方米,至2020年将新建280亿平方米,年均新增10-20亿平方米。《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规定,2010年起,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执行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地区实施节能65%标准。既有480亿平米建筑中99%为高耗能建筑,估计至少三分之一、约130多亿平米需要进行节能改造。
比较而言,建筑节能市场或将率先大规模启动。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此前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将从"启蒙"阶段迈向快速发展阶段,并呈现从单体向建筑群、社区城区发展的态势。
深圳、武汉、南昌、杭州、厦门等发改委和建设部门负责人也在会上表示,低碳试点将重点从建筑节能入手,分批实施。以厦门市为例,未来3年,将启动500多万平方米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新建23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示范。
纵向:合同能源管理有望迎来发展转折点
实际上,不论是施耐德、丹佛斯、飞利浦等跨国公司,还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远大集团等国内企业已经看到了中国节能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均派出团队参加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和展览。纵向看,节能产业可以分为设备制造和服务两个领域。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拥有技术和资金优势的跨国公司开拓中国市场侧重设备和材料等节能产品。丹佛斯中国副总裁车巍说,中国节能设备市场刚刚启动,以温控阀为例,全球市场大约是4亿美元,而中国几乎为零。实力略逊一筹的中国公司则打算将重点放在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行业。
据介绍,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能源服务,客户以减少的能源支出来支付项目费用的节能机制。这种先集中投资、后分期收益的机制存在两个风险,一是节能效果认证纠纷、二是客户违约,导致我国节能服务行业发展迟缓。
业内人士认为,"十二五"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将迎来快速发展期。理由有二:一是第三方节能效果评估机构得到官方认可。2011年6月,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启动了第三方节能量评估机构申请工作,每个省最多5个名额。分析认为,经过政府认证后的节能评估机构,公信力和权威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贵州皓科节能工程有限公司工业节能事业部副总监韩艳红说:如果企业不是遇到纠纷时才找第三方评估节能效果,而是在签署合同时和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估节能机构合作,明确发生纠纷的处理机制,将显著减少节能效果认证纠纷。
二是银行等第三方机构介入。上海置信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胡尧说,行业发展存在周期性,加之企业平均寿命短,我国节能服务客户不确定性很大,容易发生支付违约,银行等第三方介入后,节能服务企业让渡部分利润给银行,让掌管客户资金运营的银行代为扣缴节能服务费用,降低客户故意违约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