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石油天然气政策的思考
[中国石油报 2010年9月10日] 石油天然气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起着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安全和国民经济安全的战略作用。
有专家预计,到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0%。国内石油产量难以明显提高,中长期年产量基本稳定在2亿吨左右;石油进口渠道单一,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高居不下;“走出去”获取油气资源难度加大、成本增加、风险扩大,这些都对我国能源安全带来考验。天然气需求增长速度高于产量,对外依存也是节节攀升,专家预计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20%。如何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所必需的油气资源的安全、稳定、经济供应,是中国石油天然气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此外,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面临的挑战还有来自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清洁生产和生产清洁产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能源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更高要求。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日益紧张的供求关系,我国先后出台的各种油气产业政策对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促进石油天然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现阶段石油天然气行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还需要相关政策的不断调整,从而促使石油天然气行业快速发展,实现我国能源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型。
油气税费政策进一步改革
油气税费的最终目标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因此,油气税费政策应当有利于加大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增加油气供应;有利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提高能效,抑制不合理消费。同时,有利于避免浪费,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有利于石油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此,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单洪青提出三点具体建议。第一,逐步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将征收环节从生产移至消费,培育消费者纳税意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第二,将资源类税费统筹考虑,资源类税费改革的成本应当由中央、地方、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分担,而不是由企业一方承担。第三,尽快调整石油特别收益金政策,起征点宜上调到70美元/桶。在石油特别收益金的使用上,应坚持现有政策,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能源开发、节能、环保等方面的重大项目支出,少部分用于对农渔林等行业的补助。石油特别收益金也可采用注入资本金等方式,支持国有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
油气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
我国现行的定价方式不能完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变化。成品油、天然气价格改革应当起到引导合理消费、节约能源的目的。今年上半年油气价改将此项问题再次提上日程,专家建议下一步继续推进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同时加快推进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使其逐步与国际接轨,逐步与国际原油及其他可替代能源形成较为稳定合理的比价关系。
炼油产业的合理布局
近几年,国内新布点炼油项目众多。预计2009年至2013年间建成的炼油项目合计能力近2.0亿吨/年。目前全国规划消费石油在5.5亿吨左右,2.0亿吨/年的建设速度很可能导致炼油能力严重过剩。
针对这一情况,单洪青建议,国家应当统筹考虑炼油项目布局,严格执行炼油项目准入制度,从严控制大型炼油项目核准或审批,避免内耗性竞争。同时可通过改造老装置、加入新设备增强已建炼油厂单体实力,进一步扩大单体规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实现结构调整和降低碳排放的需要。
推进石油天然气储备建设
随着石油供应安全压力越来越大,能源储备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我国能源分布不均衡,主要能源消费省区对外部能源依赖程度较高,一旦外部能源供应受天气变化等因素影响暂时减少或中断,或者因气温骤降造成一些能源产品的需求量短期内迅速增加,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就会凸现。
能源储备已关系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邓郁松建议,要加快建立应急储备体系,特别是中心城市要加快建设天然气储气库。建议国家制定相关政策,例如税收优惠政策、税费先征后返指定特定用途等方式,促进石油企业商业储备用于国家石油战略,以弥补目前石油战略储备能力低的问题。
石油企业加快“走出去”
改革开放以来,石油天然气工业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领域之一,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专家建议国资委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企业海外投资的指导和支持。尽快建立由国家海外储备支持的、由商业机构运作的海外能源投资风险基金和保险基金,支持国有石油企业以更大的步伐“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