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深化改革创新 “四链”一体部署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进“第一方阵”
政策法规

深化改革创新 “四链”一体部署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进“第一方阵”

2024/12/2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024-11-29]
  吉林石化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金彦江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技术立企,深化改革创新,一体部署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走好建设“实力吉化、活力吉化、美丽吉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吉林石化公司聚焦主责主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技术立企,深化改革创新,一体部署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走好建设“实力吉化、活力吉化、美丽吉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建强高能级创新链,集聚发展动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吉林石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1+4”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以研究院、ABS技术中心、碳纤维研发中心、合成橡胶研发中心、聚烯烃研发中心为科技创新主体,以各生产厂为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科研开发管理制度和项目制管理组织架构,科研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二是加快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精准发力,升级完善ABS等自有技术,建成ABS原创技术策源地;推进高强型48K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技术、新型钒催化体系乙丙橡胶合成技术等的开发与应用,推动研产销融合发展。三是加大技术瓶颈攻关力度,聚焦制约装置效益提升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围绕炼油乙烯能效提升等开展“揭榜挂帅”,围绕辛醇降耗等开展十大技改攻关,围绕加热炉热效率提升等开展调优攻关,围绕增产乙烯原料等开展炼油乙烯联合优化攻关,深挖创效潜力,提高技术水平。
  建造高质量产业链,塑造产业优势。《决定》提出,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吉林石化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创新能力、控制能力、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推动补链延链升链建链,提升规模实力,增强发展的接续性。
  一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建设为关键线路,力争2024年底大部分装置实现中交、2025年上半年全面开车,全力打造国内传统炼化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工程、炼化企业新建项目数字化转型样板工程,加快推进由“炼油向化工、化工向材料、材料向中高端”转型。提前谋划转型升级项目投产后补链延链升链建链,推进碳纤维、PMMA等项目前期论证,强化地企协同,实现发展新突破。二是加快推进“三新”工作,立足“专精特新”,瞄准“炼化生精材”,实施新材料提速工程,打造百万吨级新材料生产基地,建成中国最大ABS生产基地,布局生物质能领域。持续开发高端化、系列化、定制化新产品,新材料产量连续2年突破25万吨,开发新牌号产品24个。三是加快推进“双碳”工作,聚焦碳达峰目标,围绕现有生产系统“减量”、转型升级项目“控增”两条主线,规划实施管理、技术、项目三类减碳降碳工程。建立碳成本评估机制,优化用能结构,严控碳排放增量。积极参与全国绿电交易,推进老系统终端电气化率适应性改造,增加绿电消纳能力。四是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坚持“以新带老、新老结合”,快速推进智能化工厂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为管理赋能,提升依法合规、精益管理水平。
  建设高富集资金链,增强创新支撑。《决定》提出,扩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范围,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吉林石化紧盯科技创新“源头活水”,集聚财力,持续“输血”,激发创新活力。
  一是落实资金支持政策,紧盯增值税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合理做好税收筹划。二是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紧扣科研需求,以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绿色低碳科技攻关等为抓手,增加“三新”项目投入,促进科技创效。规范科研经费管理,落实部门分工责任,独立核算、专款专用,有效保障科研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充分利用外部资金资源,在重点研发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优势企业开展合作,严格合同履约,确保依法合规。
  建立高水平人才链,构筑人才高地。《决定》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吉林石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全面推进“人才强企”工程,着力建设一流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队伍,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的本质提升。
  一是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依托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打造特色优势领域专家领衔科研团队,通过“传帮带”等多种方式挖掘科研和技术人才,培养作风过硬、业务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骨干和装置“大拿”;完善育才机制,加大引才力度,拿出爱才诚意,加快“双序列”改革步伐,推动高层次人才市场化薪酬改革,精准引进短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培育和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实力。二是拓展发挥技术专家和技术人才作用,以炼化生产核心装置为主体,为技术专家参与解决生产难题、项目攻关、新技术研发等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行家里手型”人才脱颖而出。三是优化激励制度,制定落实科技人员考核奖励制度,加大创新成果奖励力度,通过典型选树、精准奖励等形式,引导科研技术人员心无旁骛搞创新、搞攻关、搞研究,最大程度激发创新内生动力。